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用具体的语言传递抽象的理论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之静 参加讨论

    一个民族的语言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承载着其情感、意愿等。与其他语种相比,汉语具有明显的形象化和感性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个性化的表述及情感的沟通有积极的作用。
    言说的意义在于沟通和整理,可以使人们离开现实的对象进行思维。言、思、行与现实的矛盾体现出语言的复杂性,“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是个体与语言的疏离。马丁·布伯说:“个性在与其他存在区分和分离的同时,也远离了真实的存在。”以别人的话来说自己的思想会产生很多问题。在交流中,自由地把握和运用语言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如何用具体的语言把握、传递抽象的理论?在老子看来,要表达客观世界的矛盾就要 “正言若反”,如“曲则全”、“枉则直”等。这种以具象表达抽象的方法类似于讲寓言、举例子,具有直观的意义,但仅限于道理上的简单类比,无益于问题的深入,而后者往往赖于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以具体事例作为论证分析的基础,还会滋生歧义,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按照传统的标准,自然的语言应该是忘掉语言本身,根据具体情境顺势变通,言为心声、言思合一,看似简单的方法,承载着高度的自我意识。
    明确的自我意识对于提升交流的品质至关重要,个人把自我作为对象、深入到自己的意识中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相对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评价,进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去寻找交流的普遍性基础。特别在学术交流中,学者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目的要有自觉的认识,避免将学术变成纯粹的自说自话,而应强调理论与现实的碰撞。当理论与事实经验不相干、与他人不相干时,如冯契所说,交流“只会被分歧的局面与敷衍的修辞所掩饰”,执着于表面现象或者过分夸张的表述是对语言在消费层面的应用,难以达到深度交流的目的,形成所谓 “使用语言带来的理智上的困惑”。荀子指出 “同则同 之,异则异之”,语言的确定性要求和对思维的同一律的遵循相一致。在一定论域内,偷换概念、转移话题都无法深入问题、正常地交流思想。克服不确定性要求遵循对称性原则,即“名”和“实”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层次(“类”)的概念亦不能互换。《墨经》曾根据事物之间的 “类同”与 “不类”,而把“名”分为“达名”、“共名”、“私名”三种,荀子则进一步从种属关系上把同一类概念又分出“共名”和“别名”
    即相对的属概念和种概念。从认识的角度来看,现象与语言间的转换要有清晰的自觉,否则容易造成语言在不同层次对象间的滑动,导致事实的混淆和思维的误导。在理论交流中,充分有效的表述应考虑:清晰的目的性;论述过程中不断检验以确定与内容保持足够的联系;养成从整体上看问题的习惯,多角度的分析,避免简单化的理解。
    汉语有悠久的历史,其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导致了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言说者可根据具体情景,创造性地重组、建构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发挥汉语在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