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乌孜别克语 “芳踪”已难觅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张春海 参加讨论

    “乌孜别克语是一种非常好听的语言,但是我所住的地区使用的人极少,年轻一代更是鲜有人使用。我希望通过政府和老一辈的努力、年轻一代的重视,再度恢复起来。这也是很多乌孜别克族亲朋好友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希望能好好学习自己的语言。”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阿达来提(乌孜别克族)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调查时,一位名叫萨迪克江的乌孜别克族下岗工人对她这样说。
    
    “花城”伊宁难寻乌孜别克语
    乌孜别克族(国外写作“乌兹别克族”),自称Ozbek,其名称来源于14世纪金帐汗国的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族是从中亚迁入我国的跨境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乌孜别克族总人口为10569人,人口分布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喀什地区等区域;成立于1987年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
    我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在文字方面比较复杂。我国尚无乌孜别克语的正式出版物,仅有几种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文化研究会资助的乌孜别克语内部资料。
    在“花城”伊宁,曾有一所乌孜别克学校,后因乌孜别克族学生太少而停办。记者在该市的喀赞其巧遇伊宁市第五中学的一位女教师,她听说记者的来意后主动带路。她说:“我们学校与乌孜别克学校还真有渊源。其校址原来就是乌孜别克学校。”
    不过,在校门外,记者发现该校外观上已难以辨别出乌孜别克的痕迹。倒是与其紧邻的伊宁乌孜别克清真寺,颇具中亚乌孜别克的建筑风格。据悉,该清真寺初建于1879年,1909年至1911年维修,由宣礼塔和礼拜殿组成。礼拜殿为土木结构,四面用青砖打底,倾斜屋顶用铁皮覆盖,屋檐以木制雕花装饰,房屋高大宽敞。宣礼塔造型独特,呈棕灰色,穹顶以铁皮覆盖。
    但是在清真寺内,却找不到一位乌孜别克族居民。门口小店的店主告诉记者,等到礼拜的时候,可以看到乌孜别克族的教长,不过其他时候,基本找不到他们民族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