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在幽冥与幻象中穿行——2017年个人观影回顾(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艺报 苏往 参加讨论

    
    如果恐惧只是矫饰,
    问题在于它想遮掩什么
    有些片子有成色十足的恐怖片元素,但是细想之下,吓人不是它们的目的,恐惧只是一层虚妄的矫饰,真正的题眼是恐惧意欲遮蔽的东西。
    “你为什么不治好我妈妈?”《当怪物来敲门》里的少年康纳问。“我是来治愈你的。”树人回答说。
    西班牙电影《当怪物来敲门》中,影片所有恐怖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根本没有发生过,全部是康纳在母亲病重的沉重心理压力下,自己导演的一场心灵风暴。影片最后,我们看到他召唤来的树人出现在母亲早年手绘的画册上——也许这个形象早就刻在了他的潜意识里。
    康纳召唤来的怪物与其说是恶魔,不如说是一个可以与他对话的心魔。对怪物的恐惧,遮掩的是对死亡和人性恶的双重恐惧:一方面,孩子当然害怕妈妈永远离开他;另一方面,康纳其实心里明白是留不住她了,他甚至希望她快点走,给自己的痛苦做个了结,好开始新生活,却又无法面对有这种想法的自己。
    法国电影《生吃》同样是披着恐怖片的皮囊,讲述成长的痛楚。与《当怪物来敲门》不同的是,《生吃》没有超现实桥段,少女生吃血肉的情节虽然夸张,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此片的影像和它的名字一样生猛:一个出身于素食家庭的少女,在去大学读兽医专业后,逐渐按捺不住对新鲜血肉的口腹之欲,更令人不安的是,同校就读的姐姐早已遵循内心的渴望成了食人者,还想教会妹妹如何猎食。
    食色性也。食人,只是打了一个极端的比方。成长需要自我意识觉醒,然后学会收敛本性,与这个社会妥协。妹妹在本性觉醒后,完成了破茧而出的成长仪式;而姐姐桀骜不驯,一味被欲望牵着走,最终被社会规则惩罚,身陷囹圄。
    这类“别有所指”的意趣,也出现在西班牙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鬼童院》里。去年才看这部片子,发现它和导演的名作《潘神的迷宫》异曲同工,都可以归入这一类恐怖片。不过他这两部片子的“别有所指”,更多地指向“历史”,指向外在的战争与强权对人、尤其是对孩子的戕害。这个1975年才结束独裁统治的国家,好像至今没有释放完那数十年历史留下的伤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