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读张爱玲的「相见欢」

http://www.newdu.com 2017-12-12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文章作者:胡兰成
    张爱玲的「相见欢」还是可见作者的笔力非凡。荀太太与伍太太都是庸俗之人,然而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忠厚宽和平稳。她们的是「后天而奉天时」的顺,所谓对命运的屈服却又不可一概而论。世上还有「先天而天弗违」的反逆性的英雄美人,亦与这荀太太伍太太之辈原也是同条生,中国史上的小民与大人同是一代之人。
    荀太太伍太太都有委屈而无怨毒,有时也说说自己所受的委屈吐吐气,但也不过是这样说说罢了,其实并没有记恨的。荀太太说起借钱给穷亲友,多少有点替自己撑面子,亦有点幸喜自己的景况较好,绍甫有职业。这种艰辛里出来的沾沾自喜实在相当庄严,不可只以浅薄视之。她对穷亲友只觉把他们无可奈何,倒也没有卑视穷人之意的。
    这些,与其说因于道德的,毋宁是出于自然的情意,中国文明的浸润成了民族的性格,连道德的名词也不觉得了。
    荀太太伍太太的年龄去青春已远,两人对头上生出了白发的那一段淡淡的实际的说话,与英雄美人的迟暮惊心,也是同条的,只是有光影姿态之异罢了。荀太太的一点点剩余的女人的相貌的自尊心,快要在记忆里淡了远了,但亦还是尊贵的──生为女人身的尊贵,带点可怜儿的。伍太太生得不好看,而她对自己的相貌亦有一种随和。她与荀太太两人的那份亲谊还是沉甸甸的有金玉之情的感觉,虽然在世故中已快要成为不足道的了。
    却说「相见欢」里的那荀太太与伍太太,因打仗避地上海,迁就着过生活,而于这时代一无怨言,也不求甚解,有这样一种顺从而与卑屈又两样,与无知识也有些儿两样。这是中国人纔有的大顺,「后天而奉天时」的大众若譬如海水,则「先天而天弗违」的英雄美人可比是浪花。伍太太比较有钱,见得深厚些,荀太太比较贫薄,所以特要表现自己,即是对时代的逆来顺受的迁就生活中,亦仍可以有各人的个性。这两个老妇人夹着一位年轻的妇人婉梅,更见得败花残叶的
无可奈何,然而还是值得依惜,珍重。
    西洋的老妇人多变得乖戾固执,他们没有中国人的那种顺,西洋的革命也没有中国的革命是对天的。易经的两句话,「先天而天弗违」便是乐,「后天而奉天时」便是礼,二者不可只要其一。宋儒只讲顺,现在我们讲反,但是我们同时必要学礼,如孔子的问礼于老子,老子原也是极知礼的。荀太太伍太太决不与西洋的老妇人同,读西洋小说最可知之。荀太太的小气与自炫,与西洋的个人主义的不同。而亦因此,中国的英雄与革命亦与西洋的英雄与革命不同。要于此能辨
别,是写中国文章的第一条件。
    宋儒讲先天,只知说先天之性,而不知一个反字。宋儒教人顺从礼教,而不知我们顺礼,乃是以礼顺天,若只知顺礼,那就迂了。我们知此则知礼仪之美,恋爱也要约于礼。
    左传有晋文公为公子时,出亡于狄,在狄十二年,而至齐,在齐国住了下来他又不肯走了,是部下设计纔把他载在车上离了齐国。晋文公是五霸之一,那样的英雄,而随遇而安,这就是一个顺字。陶渊明的知足即亦是于此有其相共通者。荀太太伍太太的顺从环境,所以与英雄美人同是一代之人。张爱玲写「相见欢」,于此似乎缺少点出一笔。但是点明最难,弄得不好,会成了说明而不是文学了。此是文章作者的觉,故能不加解说,而自然明白。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年轻的时候」、「赤地之恋」、「秧歌」等的文章是自然明白,无须再加点明,但是此篇「相见欢」只觉缺少点明。「相见欢」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荀太太伍太太那样的人也抱有爱意,虽然自己不喜欢与她们一样,作者就像是婉梅的看她们。此所以能是好文学,但是除此再没有别的了。
    诗文的点明是一个大问题。最好是自然明白,不加点明,如唐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昔年有夏瞿禅先生,赞为「不着一字,光景无穷」。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诗经与汉赋即多是点明的。比起日本的古歌与俳句,中国的古诗多是带议论的。细想想,这倒是文学的正宗。原来其它各种艺术如建筑、陶器、音乐等皆其造形即是一切,不可能再有自己说明,惟诗文可以自己说明,此所以中国文学不同于一般艺术,而称为礼乐文章。
    有云「曲终奏雅」,如汉赋写游猎之盛,两京的闳丽,而归结于要行王道,即是把方纔所写的美好的东西,一一还它一个价值,此就是点明。作者是自己在世人世事之中,而同时有如神在看自己,看世人世事。
    有不自觉地写出了好文章,有自觉地写出了好文章,应当是后者更高,但亦有自觉了反为写不出好文章了的。其故是不可依照所觉的来写作。若依照所觉的来写作,那就不是创造的了。好文章是随着写作而一路明白起来的,这纔是生出来的新的觉。能如此,则不加点明亦自然明白,加了点明亦不会破坏文章。
    写文章与打天下同。如周文王武王是自觉的,如刘邦与朱元璋则是不自觉的。后世惟 孙中山先生的创造民国是自觉的。不自觉亦可打得天下,如不自觉亦可写得好文章,但是下文就要有师,帮助他自觉,如刘邦请教叔孙通与陆贾。毛泽东是不觉的,他与人民是将错就错的相结合而起兵,而因为不觉,后来他的诸种作为就都是一败涂地的了。
    荀太太伍太太、绍甫、婉梅这般人们,避战乱到上海,便是「相见欢」里的人物,如果逃不出来,在沦陷区或共区,便也与大众是一海之水,而一班共干则到底也不能知道中国一般人的心思。谁如果能知「相见欢」里的人物的顺从与时代英雄的反逆可以相结成,则可以创造时代了。
    青年人不觉地写出了好文章,很快会萎,政治上不觉地造反,后来就会像文化大革命的不知所云。「相见欢」笔致极好,只是作者与书中人物相知尚不够深。张爱玲是「赤地之恋」以后的小说,虽看来亦都是好的,但是何处似乎失了衔接,她自己也说给写坏了,她自己也只是感觉得不满意,而说不出是何处有着不足。这样一位聪明才华绝代的人,她今是去祖国渐远渐久了。
    一般中国人其实多是「相见欢」里荀太太伍太太绍甫之流,缺少团结心,各人管各人,少出主意,少惹是非,但你若以为他们都是顺民,那就错了。日本军就是对于沦陷区内的中国人最难应付,现在共产党从江青四人帮到了邓小平,也还是对于这样的国民不知可怎样应付。
    中国史上独有的天下皆反,民间起兵,其中其实大多是「相见欢」里那样的凡人。他们是大顺,而与天下皆反可以结合在一起。看他们处世之道少出主意,而他们一旦却可以闻风响应。易经干者大始,坤者大顺,在中国民族全体来说实是一个。对于这样的国民,是惟革命者与真真的文学者能唤起之,如 孙先生说的「务须唤起民众」。不是可以只靠政策,而是要以道。邓小平今虽改变政策,亦还是不可能把握民心的,其故在此。
    荀太太伍太太绍甫等是时代的浮沫,但底层还是有着海水的。像他们这样的人,你刚想看不起他们,他们却忽然发出话来,会当下使你自悔轻薄。大学讲亲民,孟子讲觉民,都先要知民。如「流言」、「秧歌」等的看人待人都是非常好的,有一种智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