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颂美、诉灾与民族意蕴——略论历代黄河诗的特色流变及文学文化价值(4)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文学评论》 李朝军 参加讨论

    四 余论
    晚清的国家、民族危机十分严重,可是直至清末,两宋诗歌吟咏黄河就已出现的国家民族意涵并没有在诗歌创作中得到显著表现,仅有黄遵宪《出军歌》(“黄河浩浩流水声,能令海若惊”)、秋瑾《阙题》(“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等个别诗作暗含了这个意旨,远未形成鲜明突出的主题。其原因大致在于,尽管晚清政府不断割地赔款,但黄河并未遭到占领或割让,这与两宋和后来抗战中黄河沦陷或岌岌可危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故向称时代敏感神经的诗坛直接礼赞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是到了民族危机最严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已经形成的抗战时期。从历代诗歌咏赞黄河,南宋、清末诗歌赋予其国家民族意涵,到现代诗坛明确赋予其崇高神圣的中华民族象征意义,古今黄河诗之间的血脉联系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历代有关黄河的诗咏形成贯通中国诗史的一个重要母题,其中颂美黄河和关注灾患自唐宋以来逐渐成为古代黄河诗创作的两条主线,其文学文化价值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历代歌咏黄河美丽、富饶、神奇、古老的大量诗篇无疑充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主题,抒写了历来人们对黄河的由衷爱恋之情,作为前现代不自觉状态下的“母亲河”颂歌,显得十分亲切自然。其中以唐诗为代表的众多表现黄河雄伟气象的作品已成为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文学典范,具有突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在后世广为传诵,它们确立的审美典范在后世难以改易,现当代黄河新诗仍以“粗犷、豪放、雄奇、壮美”(42)为其重要特色。另一方面,历代河患诗形象地记录了远古以来黄河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受灾百姓和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讴歌了自大禹治水以来艰苦卓绝的治河历程,表现了历代士人忧国恤民的报国情怀,颂扬了他们治河救灾的丰功伟绩,客观上构成国家、民族灾难的史诗般书写,整体上取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清康熙帝总结历代水灾曾说:“自古水患,惟河为大,治之有方,民乃无害。”(43)由于河患及其治理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治理黄河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生存状况和抗灾斗争的缩影。因此,河患诗的大量写作实质上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如果说那些歌颂黄河壮美景象的作品,表现一种雄浑豪迈、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那么历代河患诗则通过记录我们祖先经历的沧桑苦难和治河历程,表现了中华民族战胜巨大历史灾难的坚忍顽强精神。比较起黄河的颂歌,有关河患灾害的诗作今天少为人知,但它们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精神历练、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