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一本新近的文学刊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卷首语,让人眼前一亮——文中,在列举出当期所刊发的小说、散文等佳作之后,总结道:“好的作品,总是能经由生活此岸,抵达精神彼岸。” 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老作家高晓声所写的《摆渡》。在那篇不到七百字的短文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钱的人、一个大力士、一个有权的人、一个作家,来到渡口,要求摆渡人将他们摆渡到彼岸去。摆渡人提出,四人只有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他,他才会摆渡对方过河。有钱人给了点钱,大力士以拳头相威胁,有权的人许诺让摆渡人不再干这苦活,于是,他们都上了船。轮到作家,作家说自己最宝贵的是写作,但一时也写不出来,就唱了一首歌。但摆渡人觉得作家唱的还没有别人说的好听,便不让他上船。又饿又冷的作家,不禁心酸地仰天长叹。没想到,这一声叹打动了摆渡人,他从中听到了作家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于是让作家上了船。摆渡人的话也使作家领悟到,“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到了第二天,因为摆渡人已跟有权的人走掉,所以作家就去做那摆渡人,从此改了行。“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对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精彩之笔不止于此,在结尾处,文章这样写道:“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高晓声的这篇《摆渡》写于1979年,像是一篇短小的寓言,却有着朴素而深刻的思考。这思考,又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向前,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文学史里,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作家,无一不在证明着这样的思考;往后,将近四十年过去,今天,这样的思考仍令人回味。 从古至今,当我们谈到文学的时候,对于文学、作家有过很多种定义。文学的目的、作用、价值是什么?作家的立场、创作态度又是什么?即使到今天,这些困惑有时候仍会横亘在人们面前。其实,答案并不难,《摆渡》就做了很好的回答。 《摆渡》故事里所说的“彼岸”,我以为,是精神世界;而此岸,是现实生活。文学创作,不正是将人从此岸的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引领到彼岸的精神世界里,获得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发,灵魂的升华吗?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每一个作家,都是那个摆渡人;文字,就是他们用来摆渡的工具。他们将一个又一个读者,从生活的此岸摆渡到精神的彼岸。而对于作家来说,“摆渡”的方法纵然有千百种,首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意,一颗对待读者真诚的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