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何以会表量减》,发表于《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5期; 为了搞清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为何违背象似性原则,文章梳理了动词重叠式的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如下:1)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源头“DO 一V”结构是动宾结构,V为动词而非借用动量词;2)宋至明“V 一V”逐渐取代“DO 一V”,“V 一V”仍为动宾结构,后一个V为动词而非同源动量词,其句法功能为同源宾语;3)“V 一V”结构由有界动词奠基,范畴扩展使无界动词也进入该结构,这种变化直接导致“V 一V”结构从精确计量表达式变为量减表达式(V 一v);4)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Vv不是原发的重叠式,而是紧缩的结果;5)Vv的量减意义在“V一v”中奠定,而“V一v”能够表量减源于其中的“一”为表有序列中的最小者。 隋娜、胡建华《动词重叠的句法》,发表于《当代语言学》2016年第3期。 汉语的动词重叠形式在分布上表现出诸多限制,比如,动词重叠式不能出现在关系小句内,加“的”不能转指,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等。文章认为动词重叠是一种句法操作。在句法推导中,动词重叠式基础生成于表体貌的句法节点Asp 位置,在LF 层需提升到Mood 或Modal 位置得到解读。动词重叠结构中所合并的空功能性成分Mood 或Modal,其所携带的[+Mood]或[+Modal]特征需要得到确认,满足特征确认条件。如果特征确认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或者动词重叠式在局部区域内得不到情态或语气解读,相关结构就会不合法。与动词重叠不同,汉语的形容词重叠是在词库中完成的,因此形容词重叠与动词重叠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参考文献: [1]陈青松、陈安平(2002)动词重叠研究50年综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4 卷第3 期。 [2]于江(2001)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