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Siewierska(1988)主要讨论的是线性规则的问题,该书致力于建立跨语言的语序研究中涉及因素的范围。作者认为,以往对线性规则的研究都把语序作为一个纯表面结构的问题,结果导致所有的对语序研究重要的信息都只能在表面结构得到。作者同意功能语法的研究视角,这一视角关注功能而非结构构型,把语用方面的研究也包括在线性规则内部。该书还注意到,篇章的特点对语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篇章中语序的排列情况可能不同,而且篇章的特点在决定一种语序受标记与否上有特殊意义。 以上是我们收集到的国外语序研究的几部专著,主要包括综述性、语序类型学视角以及把语序与其他理论结合的研究。可以说,语序类型学视角的研究成果是最丰富的。 下面是汉语语序的研究情况。在谈到汉语语法的特点时,语序的重要性常常被提及。很多学者都对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说明,例如黎锦熙(1924)认为:“汉语乃是各词孤立的分析语,全靠词的排列来表达意思”;张世禄(1939)提出“凭语序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明确了语序的中心地位;胡附、文炼(1982)提出“语序所表达的有的属于语义,有的属于语法,有的属于语用”,这一认识“奠定了语序在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参看吴为章(1995))。 近年来汉语语序的研究比较繁荣,安玉霞(2006)从语言类型学、语义、信息论、认知等不同侧面,对汉语语序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在这之后的研究,类型学角度的有徐蔚(2010)对核心—从属语理论和分支方向理论的介绍,金立鑫、于秀金(2012)是从与OV-VO相关和不相关的参项进行考察,认为普通话属于一种典型的VO和OV语序类型的混合语;语义角度的有宋文辉(2005)讨论词序与“量”否定的关系,陆丙甫(2010)讨论了“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信息论角度的有梁源(2005)对粤语句子的多变语序进行的分析和解释,作者发现,在口语里,由于篇章和人际主位性成分可以虚化为话语标记,它们既可以出现在经验主位的前面,也可以出现在经验主位的后面,再加上主位和焦点述位可以易位,便造成了粤语句子内部次序灵活多变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句法和语用的错配。 从语言系统内部演变角度进行的研究有,石毓智(2001)认为汉语句子信息的组织原则是:伴随特征+谓语动词+结果特征;张赪(2002)通过语义考察发现,先秦时介词词组大多数位于所修饰动词后,极少数用于动词前的用例大多有强调、对比的作用,除此之外都符合时间顺序原则;张赪(2010)在以往的介词短语和中心动词的语序研究之后,又对汉语中的一些重要句式与结构的语序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比较句语序的历史演变、数量短语与中心词语序的历史发展、“名受(+名施)+动”句式的历史发展等。该文对这几类句式与结构在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都作了考察,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宋元明这一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的情况作了重点考察。 近些年的具体句式的研究论文,包括金道荣(2010)对“把”字句语序上的“乱插队”特点的研究;王琳琳、蒋平(2011)对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的语序规律制约因素的探讨;吴怀成(2011)对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的研究;朱文文(2011)状补话语功能的对立及其对形容词的语序选择;刘慧(2011)对动词后“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问题研究等等。 综观国内的语序研究情况,专著主要有刘丹青(2004)、张赪(2002、2010)、周丽颖(2008)以及徐烈炯(2009)的部分成果,近年比较新的研究有吴春相(2013)和韩巍峰(2013)等。相比国外的语序研究情况,国内的语序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