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el Rude《Nez Perce语中的语序和话题》(Word Order and Topicality in Nez Perce)一文考察了一种美洲印第安语——Nez Perce的语序的话语功能问题,把语序放到语篇中进行考察,所用的方法论基础是Givón(1983),即认为话题延续性的手段与语法范畴有关。据作者考察,Nez Perce的语序并不是Aoki(1979)认为的VSO,而是属于自由语序的语言,成分之间并没有固定的顺序。类型学上的六种语序在Nez Perce中都存在,这里的主宾语都必须利用语义或者话语和语用原则消除歧义。 Pamela Downing & Michael Noonan (1995)也有三篇文章与话题有关,涉及到话题转移、话题化现象等方面,涉及语言包括Colville和英语这些文章从语篇角度研究语序问题,并从话题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Michael Darnell的《Colville-Okanagan 语中前置于动词的名词》(Preverbal Nominals in Colville-Okanagan)认为在Colville语中,前置于动词的名词大部分的功能是标记对比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非对比的名词一定会在下文中被编码为非话题。因此这类结构并不是以标记语篇的话题转移为首要功能的。 该文认为,基本语序的改变揭示了这个小句与基本语序的小句不同的语篇功能,最常被提及的功能就是前置结构表示对比和话题化。Prince(1982)认为,名词的话题化或者左分裂,不止可以由上下文决定,还可以由一个显著的关系集或者一个语义框架来决定。作者是比较同意的。为了避免话题化的判定过于主观,作者采用Givón(1983)的策略,用上下文语篇中指称所出现和持续的小句数量来进行话题化的量化考察。如果一个指称延续性小句数量很大,也就是持续在语篇中被提及,则可以客观地认为这个指称是话题。 Kyu-hyun Kim《英语对话中的WH分裂句和左分裂句:话题化现象》(WH-clefts and Left-dislocation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Cases of Topicalization)讨论的是关于话题化现象。作者考察了英语中的两类特殊结构:WH分裂句和左分裂句,它们都是所谓的话题—说明结构,作者试图探讨这两类结构和特殊的语序在英语自然对话中是如何显示出话题化特征的。 前人研究认为,WH分裂句属于两个部分,开头是假定或已知信息,后面是焦点;而左分裂句的语序被认为偏离了正常的SVO语序。Kyu-hyun Kim写作该文的目的是,解释这些所谓“有标记”的语序是如何表示言者尝试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而这一功能使用无标记语序是无法实现的。 通过考察,作者发现,在语篇组织中,WH分裂句的作用有三:一是常用于话题转移,通常是一个话题重新被提及,也就是说,言者在谈话中回过头联系上一个话题;另外,WH分裂句还用于标记前文的主旨。二是,用于解决问题,包括不同意先前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修复上下文。三是,展示结果,意思是WH分裂句很大程度上是语篇导向的,通常是指向先前谈话的结果或者是前面谈话的重点回顾。左分裂句也有许多类似的功能。因此,也就是说,这两类有标记的结构都是用于表示话题化现象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