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校园本该是阳光、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校园里的暴力与欺凌事件却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校园里的暴力与欺凌正在呈现出怎样的形式与特点?哪些因素会诱发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本期我们刊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关于校园暴力问题的专题调查,全景解剖这一“校园毒瘤”。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设计与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调查从201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28个区县112所城乡学校的10279名初一学生进行年度追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及校领导,旨在揭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结构对于个人教育产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教育产出在个人生命历程中发生作用的过程。到2016年,所有的被调查学生都已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已成为我国首个反映初中阶段教育全过程,且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追踪调查数据。 校园暴力也被称为校园欺凌,主要指学生在校园里所遭受到的主要来自于同学的身体、语言、安全、心理上的威胁与伤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校园暴力的高发期。一般而言,校园暴力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而随着互联网等新的社会交往形式的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网络欺凌这种新的校园暴力形式。 近半学生遭受过语言暴力 网络欺凌为校园暴力的新形式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言语欺凌的发生率最高,有将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其次为社交欺凌,有37.7%的初中生遭遇过校园内社会交往上的欺凌;而有19.1%的初中生在校园里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网络欺凌作为校园暴力的新形式,其发生率也达到了14.5%。 就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的具体形式而言,在言语欺凌的主要形式中,被同学骂或说难听的话发生率最高,占36.4%;被同学用不好的外号称呼其次,发生率占34.5%;遭到同学当众嘲笑的发生率为27.5%;而被同学威胁、恐吓属于非常严重的言语暴力,发生率也达到了9.4%。在身体欺凌中,有17.4%的初中生在校园内遭到过同学的推搡或踢打,有6%的初中生遭遇过敲诈、勒索或被抢走过东西。在社交欺凌中,有32.3%的初中生被同学们传过八卦或小道消息,有16.3%的初中生被同学们排斥或孤立过。而就网络欺凌这种新形式而言,我国互联网和手机移动通讯的普及使得它也成为校园暴力的新场域,有10.6%的初中生通过手机收到过同学的嘲笑或难听的话,有8.3%的初中生在互联网上受到过同学的辱骂或欺负,有6%的初中生个人隐私被同学发到过互联网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