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师的培养难度大,质量也很难保证” “双语教师的缺乏,一直是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四川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蔡存明说,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破解一类模式双语教师缺乏的问题。 蔡存明说,从2013年开始,四川就对省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计划进行调整,增加了为藏区、彝区培养双语教师计划。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00多名学生进入该计划,2017年就将有毕业生能够回到少数民族地区补充当地的双语师资,“这样的培养都有一个周期性。目前,四川也正积极争取在西南民族大学设立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培养高质量的本土双语教师”。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巴登尼玛建议,培养双语教师各高校不一定非要重新开设一个专业,可以把现有的一些民族教师送到高校跟班培训,比如缺数学教师,就把懂双语的教师送到高校数学专业学习,“他们懂民族语言,就差专业知识,这种做法会很快见到成效”。 据了解,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已经开始探索实践,具体做法是将民族地区懂数理化等专业知识的普通模式或者二类模式的教师进行语言培训,进行专业知识和民族语言的融合,最后培养成一类模式的双语教师。 蔡存明表示,目前国家对西藏和云南、四川、青海、甘肃藏区的民族双语教师没有一个统筹的培养方案,基本由各省自行实施培养。以省级为单位实行起来困难很大,首先因为双语教师总需求量小,但涉及专业多、面宽。比如,某年可能只需补充10名双语教师,但可能涉及各个学科,每个学科仅需要一两名教师,有时候为了培养他们要动用几倍数量的教师。培养的成本和代价都非常高,培养学校也很难建立起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双语教师的培养难度大,质量也很难保证。”蔡存明建议,如果能从国家层面统筹,对五省区的双语师资需求进行调研,然后全国统筹安排,这样不仅节约教育资源,也能保证质量和学科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