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以画龙点睛而不滥用为原则。书面语和口头语的使用历来有区别,报纸作为快餐式的出版物,运用各种年度流行语来点缀标题,常令读者会心一笑,同样可以被宽容。 鲜活而时尚的语感出现在报纸标题中是网络语言的最大功劳,此时的网络语言具象为词语,这些网络关键词反映了时代文化的精髓,代表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中的社会变异思潮,是特定背景下的口语化表达。这时的官媒标题运用网言网语,远比板起面孔的官腔官调更接地气。 201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曾出现这样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在新闻界引发热议。网络词语以简洁而有个性色彩的表述得到了认可,类似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也被权威语言文字工作者所认同,被社会大多数人“点赞”。 人类社会已进入语言文字交流更高效快捷的移动互联时代。语言文字的使用既瞬息万变又大浪淘沙,与时代脉搏同步的网络热词没必要被视为洪水猛兽,能否真正融入语言文字发展的长河,能否经受时间的沉淀和检验,这本来就不是看过即弃的报纸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同样是在2010年,“你懂的”打败了“给力”,在“百度搜索”风云榜公布的搜索热词榜单上位列第一。时至今日,不但老百姓依然喜欢用“你懂的”,报纸标题也喜欢用,各级政府官员在反腐等敏感场合照样是熟练应用,公众都心领神会。“你懂的”一词是不是从今以后若干年还能让大家都懂的,那就是历史的抉择了。 其三,以词义准确不会引起读者歧义为根本。网络语言经常是在规范词语词义基础上适度引申,用得巧妙不啻丰富了现代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的标题语言理应被宽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网刊发了题为《习大大巧用网言网语》的新闻,解读了反腐高压态势下渐热的“任性”一词,从普通词义引申为特指含义,公众接受程度非常高。 又如“正能量”一词出自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它变成了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代名词。词义新解就好似给词语贴上了新标签,冷冰冰的物理学名词上升为一个充满情感力量的符号。“正能量”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选为年度国内词,得到了各阶层的认可,在报纸标题上也频频出现。 报纸标题语言的基础是语意明确,用词准确,词语通俗,彰显要义而服务于新闻事实,如果导致内容表达模糊、歧义,造成受众理解障碍,显然本末倒置。特定的新媒体“朋友圈”,不能等同于以普通人为对象的大众传播,语言过于前卫的新闻标题让人不知所云,也必定会成为“浮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