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句法,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发表论著十余部,包括《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合著)、《虚词》(合著)、《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现代汉语句法论》、《陆俭明自选集》、《现代汉语基础》(合著)、《现代汉语基础自学辅导》(合著)、《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陆俭明选集》、《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合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等。 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 何谓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从教的一方说,是指对教学对象进行两种语言的教学; 从学的一方说,是指接受两种语言的教学。当今需要关注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母语-外语”型双语教学。这是几乎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的双语教学。 第二种类型是“母语-国家通用语言/主流语言”型双语教学。如我国各少数民族所开展的双语教学和新加坡开展的双语教学。 第三种类型是“母语方言-母语共同语”型双语教学。如我国对各汉语方言区的人所开展的普通话教学。 前两种类型,属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双语教学,第三种类型是同一个语言内部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双语教学。 各个国家双语教学虽情况各异,但都会面临如何顺利实施双语教学这样的任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全球化、人类逐步走向太空的信息时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大普及,带来了全球性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观念流,而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交流日趋多样化。显然,这种时代变化,要求个人与国家要具备更高、更多元的语言能力。 公民个人的语言能力,并不只指其母语口语能力,主要指其母语书面语(如果有书面语的话) 和外语的素养与能力。现实已经表明,个人的语言能力已关涉到其本人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与他人竞争的一个先决性条件。21 世纪初,《解放日报》曾发表过一篇调查语言能力与薪资关系的报告。发稿记者将人的语言能力分为上、中、一般三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语言能力上等的薪资收入跟语言能力一般的薪资收入比为:5∶1。在招聘工作中,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测试,首先考察的不是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而是应聘者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的创造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因此,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先生在 21世纪来临前夕,提出具有远见和前瞻性的观点“21世纪的年轻人起码要掌握三种语言,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