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据以上看法,我想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小学语文实行分课制,将现在的语文课分为“国文”与“作文”。“国文”课,就是读文言经典,要求大声朗读,要求背诵,不要求明其意。“作文”课,就是写现代白话作文,不采取命题作文的办法,要求学生观察、记录、描述实情,到高年级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搜集资料,思考分析,立论成篇。 开设“国文”课的前提是要编纂一个好的一至六年级的文言读本。这文言读本具体怎么编,选什么样的课文,得充分研究,不能简单照搬私塾的做法。“作文”课成功的关键是,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开设“作文”课的前提是学校要有充足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读物,并规定学生的阅读量。在“国文”课里是否要写作,如果要写该如何“写”,写什么,这些都需要好好研究。 二是中学语文教育可基本按照现行的做法,不用分课,更不要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文学”与“汉语”那样的分课制;但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要改革。 其中最首要的是教材革新,要编好语文课本。关于课文的选取,童庆炳、陈平原、钱理群等诸位先生的意见值得重视。从内容上讲,能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特别是懂得怎么做人,同时还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发展和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唤起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能激发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在语言文字上,不但要规范、优美,更要富于表现力、感染力;要“经得起学生的咀嚼”;“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对语言美的欣赏,对语言魅力的感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目前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曲、文、赋,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而积淀下来的,在语言文字上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优点或特点。现当代作品,在语言文字上经得起分析和咀嚼的也有,如大家所熟知的鲁迅、朱自清、杏林子等人的一些作品。抛弃自古至今的经典,会让中华文化断裂,那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去年教育部出台了弘扬与完善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文件,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头。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