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全球化影响着教育,主要由西方国家研发的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全球教育市场,从e-learning、blendedlearning到翻转课堂、慕课甚至是OBA平台,教育全球化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所代表的西方教育传统与中国教育传统产生了冲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构建主义”和“合作学习”等术语成为教学法流行术语的今天,中国的教育在践行这些教学理念、融合西方教育传统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的基本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勤奋、自律和尊重权威:学习不应过多注重质疑和创新,而更应通过模仿来获得与权威、师长和书本相类似的知识经验、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因此为人师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这种学习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侧重于重复性学习和记忆。虽然人们常常批判这种学习和记忆会妨碍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但它对提高记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却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的教育理念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孔子不同的是,他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在教育的任何阶段中批判性的探究和对话都是至关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自由思考和持有批判精神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权利。他的教育实践倾向于公开质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知识,并在评价和批判他人的主张、观点、信仰的过程中产生并表达自己的假设。他强调学会思考的方式比掌握知识更重要,高度重视独立学习并鼓励个人创新。 Tweed和Lehman总结了孔子和苏格拉底学习法的六种差异:努力和能力哪一个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的结果是为了实用性还是追求真理;学习的目的是行为的转变还是对真理的追求;要求延迟探询或是允许公然质疑;注重基本知识的习得或是表达个人的假设;偏好系统的任务或是自我导向的任务。 我国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稳固扎实,培养出的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道德行为较好,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出;但中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却远不如基础教育不如我们的美国。12年的重复性学习和记忆的教育模式以及对权威、师长、书本的遵从很难让中国大学生再去培养出自己的创造力及批判性思维。在中国,最常见的课堂依旧是讲座式的,学生不善于深入思考和坚持自己独特的观点与主张,也很少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而在苏格拉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西方教育实践中,课堂上教师讲授只占少部分时间,大部分时间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鼓励学生提问、争论、求异和创造。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西方学生继承的知识不如我们多,但是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发挥出比我们更大的创造才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