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北岛在他发表的诗歌名篇《回答》中写道:“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首诗作为一个社会开放的文化信号,拉开新时期的帷幕,也把中国的新文化引向了五千年语言文字的反思之中。事实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新艺术也是在两个向度上展开的:一个是向西方现代艺术取经;一个则是回到自身最为古老的文明源头吸收养分。在此过程中,汉字作为一种母语的书写文字,以其象形为特征,不仅给中国艺术家们带来了文明的启示,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联想。艺术家刘景路是从汉字开始进入创作,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独创了“意画书法”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走上当代艺术的探索之路的。他的创作承接了“寻根文化”的逻辑,折射出了这一代艺术家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转换与创新的人文轨迹。 与许多借汉字创作视觉新形象的当代艺术家不同,刘景路是从传统书画开始入门的。这使他的作品始终关联着传统书画的内涵,取其写意的特征,在形似与神似之间游走。从当代艺术的角度看,刘景路似乎并不彻底,而如果换成传统的视角,他又像是在画字。这种双重尴尬,一度让刘景路身份模糊,左右受挤。但他很快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在绘画之余,把自己的艺术理念延伸到了雕塑,乃至装置等三维空间,从而实现了从一个画家到艺术家的顺利转换。我看过刘景路的不少雕塑作品,就其形态而言,已更加趋于观念,逐渐跟他原来的绘画拉开了距离。 比如他的意画书法和雕塑《义》,以繁体的字形来立意,独出心裁地把武圣关公的形象植入作品当中,使其“形意一体”,同时又解构了“义”所蕴含的历史和人文的故事;再比如他做的雕塑《力》,用强劲有力的大腿和胳膊来构成抽象的“力”字,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联想。还有他创作的“人”系列雕塑,把“人”作为自己思想的表达和创新,本身的寓意就是对自己、对艺术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自省与反思,由此再创造的“天地人”“人梯”等系列雕塑,都始终贯彻和宣扬了这种天人合一的国学思想。再比如雕塑《佛、儒、道》,既不失汉字的“形”象,又概括体现了整个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内涵,除了让人惊叹汉字由平面转换为立体的强烈感观外,更宣扬了艺术和人性的“真、善、美”。 刘景路就是这样紧紧地扣着汉字的表意系统,魔术师般在解构与建构之间玩味着自己的艺术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尽管就前卫性而言,刘景路的艺术观念和语言风格仍趋保守,带有某种折中主义色彩,但是,从艺术的个人语汇和独立性来看,刘景路恰恰是另辟蹊径,走了一条别开生面之路。事实上,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表意系统,它的多义性本身就暗含了多种思维共存与多种文化探索的可能性。刘景路紧紧抓住汉字的表意系统,用视觉创新来启发人们的联想,不仅只是回溯到了汉字象形表意的源头,更是对汉语思维的一种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