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翻译腔”是不是一个贬义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文汇报 黄昱宁 参加讨论

    微博和微信上常常可见一类帖子,列举一些英文的“美文”,然后用大量几乎完全脱离原文内容与形式,貌不合而神更离的译文来反证“中文的博大精深”,比如把乔布斯的情书和所谓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变成乐府诗、唐诗宋词,这样的游戏娱乐一下是可以,但那么多普通读者甚至文化名人都对此推崇备至,可见现今文学翻译的标准是何等陈旧和肤浅。
    在翻译界,文学翻译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不知道别人怎样,但我自己其实常常能感觉到一定意义上的身份焦虑。文学翻译是不是一种特殊的创作?就个人体会而言,将世界级大师的原文转化为中文的过程,既不断刺激我在创作中的表达欲,有时候也会抑制我的表达欲——优秀的文本见过太多,到自己落笔,常常容易自我否定。这两种反向的力量究竟哪个更强大,还是势均力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很想探讨一下翻译与写作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翻译文学是近代以来深入改变中国文学走向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这种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在今时今日正向更纵深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种影响往往被低估或者曲解,又或者流于表面,更多被提及的还是语言上的流变,程式上的借鉴,而非文学视野和思维方式上的渗透与对话。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的位置,其在理论上的认定仍落后于实践。
    现代中文写作,及现代中文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世界文学潮流的逐渐吸收和接纳,反过来也对翻译文学的价值和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的转化。我们现在的读者与林琴南时代对文学翻译作品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
    信达雅的标准,尤其是这个“雅”字,如今应该怎么理解?
    在读者对欧式词汇和语法的宽容度越来越大的今天,“信”和“达”又该制定怎样的新标准?每天都在诞生的新词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和速度引入翻译,才是合适的?
    以前规范的译文中是绝对不可以保留原文的,现在,这个标准是否有必要打破?
    在互联网轻易就能提供简单检索的今天,我们有没有必要削减原先简单的说明性注解,而扩大阐释性注解的比例?
    ……
    这些上升到翻译理论就是所谓异化与归化之争,但它实际上确实在影响我们这些从业者每天的翻译实践。翻译实践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过程,我们每个翻译者的平衡点都不同,所有译者在同一时代形成的平均值在客观上就构成了时代的标准。我认为,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在研究新标准的制定时,“翻译与写作的关系”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研究。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是一定会影响到标准的制定的。如果不把这一点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而仅仅让“维护汉语纯洁性”这样大而无当的僵化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来要求文学翻译,显然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