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这些缺失一方面是安全性伦理缺失。众所周知,一门新技术的问世首先应该保证其安全性。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与程序设计密切相关。虽然开发者会尽可能创造出一个个完善的程序,但很难保证在数百万行的代码中不存在任何错误和纰漏。只要这些程序出现一点瑕疵,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我们能否创造出一种鉴别细微差异的智能机器,它能够严格基于环境进行人类语言的理解,并清晰识别出极为相似物体之间的差别?而在诸如执行能力上,具有仿生智能的机器人是否只能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抵御自身威胁?是否只有在所有人类都被归类为“敌人”的特定情况下,智能机器人才能执行伤害性行为?如何通过编程解决安全性问题,以及相关的行为限制条件又该如何在伦理层面进行规制?怎样才能把机器人有效投放到社会和市场中(比如伦理学中“预防原则”的应用)?怎样才能防止智能机器人沦为杀人机器,同时保护“他们”免受黑客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攻击,进而在技术和社会效应上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可见,机器人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机器人伦理学研究中最为现实和首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性伦理缺失。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来临,人类社会将面临因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失业问题、依赖性问题、人际关系重塑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伦理挑战。一些伦理学学者担心,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过分依赖性。例如,机器人在疑难手术中表现出的比人类更精湛的医术,将造成传统的人类工作被逐步取代,这就可能使经由历史积累的医学技能和知识裹足不前,进而使社会变得更为脆弱。同时,机器人可能对传统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机器人往往被定位为人类的忠诚聆听者,不会出现欺骗等不忠行为,从而可能发展成为人类的情感伴侣。此外,机器人作为计算机设备的一种应用拓展,产生的电子垃圾和大量射频辐射也会加剧污染问题,冲击并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总之,面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当坚持审慎、预见的眼光来看待;特别是面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更要正视由此带来的伦理问题,预盼可能出现的道德缺失并进行相应的规制。正如著名科幻文学家阿西莫夫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智慧且明智的决定不但要立足于现实,更要着眼于未来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科学虚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显得重要且极具意义。”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