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意大利一项新研究显示,在阅读时,人的情绪会受到所读作品中人物情绪描写的影响,但这种关联在使用外语阅读时要弱得多。 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学院(SISSA)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员弗朗西斯科·弗洛尼(Francesco Foroni)在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们读到一段文字中的某个人物心情愉快、正在笑时,自己也会有笑容,而当读到某个人物正生气时,自己也会皱起眉头,但大部分情况下读者的这些反应是非常细微、难以观察到的,其本人也未必有所意识。弗洛尼用“具身理论”(Theory of Embodiment)来解释这种现象:人脑在处理与情绪有关的信息时,人的身体会通过启动具有典型性的生理状态来“模仿”特定的情绪。 在该研究中,弗洛尼关注了上述现象在人们使用非母语阅读时是否还会出现。他采用肌电描记术(electromyography,EMC)来记录26位实验参与者在阅读荷兰语和英语文章时面部表情的变化,这些参与者以荷兰语为母语,从12岁起开始在学校学习英语。弗洛尼发现,阅读英语文本时,参与者对情绪性内容做出的面部表情反应比阅读荷兰语文本时的反应平淡得多。对此,弗洛尼的解释是,人们对母语中与情绪相关的词汇的学习通常是在有情感元素存在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如一位母亲在教孩子什么是“笑”时,自己就是笑着的,而外语学习通常是在情感元素较少的环境下进行的,学校采用的是正规的外语教学方法。因此,在读到表达情绪的外语词汇时,我们的情绪反应远没有读到母语时明显。 弗洛尼说,这项发现或可帮助人们合理决策。“已有研究显示,受情绪影响时,人会变得不那么理性,做出的决定不是以对问题的准确评估为基础,而外语环境或许能限制情绪对理性的负面影响,进而避免不理智的决定产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