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诗歌”保护与建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云南日报 黄方方 陈孟云 参加讨论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诗歌”保护与建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意义
    对于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诗歌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文学口头诗歌内容和样式。因为,口语思维与书写思维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常常采用文字社会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与非文字社会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别。非文字语言的思维和表述特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一是添加式而非递进式,二是聚合式而非分析式。非文字思维具有保守和传统化,优点是贴近人文生活世界,有了对这种出自口传的思维和表述特点的深入分析,再去理解口头诗歌的若干属性时,就会容易一些。口头诗歌在民间的传播会对作家文学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将口头诗歌有机融合到“少数民族文学”领域,有利于拓宽和丰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的口头诗歌,注重演唱形式和语言表述程式,如旋律、音韵、程式化句法、诗节和叙事范式,以视觉效果、声腔的高低和音质问题、乐器的配置、乃至服饰装束等多维立体方式叙述情感世界和生活习俗,这一样式文学改变了文本文学的单一局面,丰富文学的文本理解,口头诗歌的生活化特点更能引发读者共鸣,一些生活智慧内容引起读者的趣味,充满生活情趣的民俗作为群体文化意识的内涵是丰富的,也包含初民群体的生活审美意识,这正是作家文学所欠缺的。
    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口头诗歌研究,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文学进入汉语世界,其发生、发展过程不仅具有文学本体的一般现象和规律,而且在融入汉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汉文化之间交叉互补、互容互渗且不断走向“混血”的文学精神构成,让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文学共同组成了新的“中国文学”。人口较少民族口头诗歌的收集与保护,可以改变原来单一的文化版图和独立的文化背景,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的复杂化,过去在单一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单纯人生变得繁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主体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也随之变得丰富多彩,复杂多样。少数民族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弹性互动形成自己风格,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冲击、交融、重塑促成,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的自我变革所致。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绚烂的民间文学,他们与本民族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跨汉语际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让当代读者发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充满民间精神的文学宝藏,因而成为中国文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钟进文指出:“大文化的建设是不应该漠视或忽略这些细小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诗歌”,有利于民族和谐。研究者应该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生存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群体状态方面,从文化、艺术、正义、美德诸方面,加强古老智慧和人文韵律的发掘和保护。
    (本文是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珍贵文化保护与现代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001。作者1系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作者2系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