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搭建中巴“语言文化桥梁”(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人民日报 颜 欢 参加讨论

    编写词典也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在编译词汇的过程中,林长朝夫妇发现,与中国的歇后语、俚语一样,巴西的俗谚也蕴含着当地人的生活经验,有些还暗含着由葡萄牙人传入的宗教故事,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
    巴西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香蕉是巴西最常见且最便宜的水果之一。因此,用巴西话来表达汉语里“白菜价”的意思,就可以用“香蕉价”这个词。每到圣诞节前后的打折季,许多巴西商店都会在门口贴上这个词招徕顾客。“像这样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传说里约热内卢有一个乞丐,每天都去面包店乞讨过期发硬的面包,后来人们发现,此人不仅在银行里有很多存款,而且在郊区还有房产。于是,‘硬面包’就被用来形容极度吝啬之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铁公鸡’。”李妙娜说。
    编写此书对于两位老人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很多巴西俗语谚语乍一看不懂,但请朋友解释后,知道了使用的语境、词汇的真实含义,他们有时就忽然会想起一个几乎能完美匹配的中文俗语。原来,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语言里还有不少一模一样的表达方式。林长朝说:“巴西葡萄牙语里也用‘树倒猢狲散’来形容靠山垮台后,依附之人随之散去。”
    经贸合作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大幅提升
    《葡汉词典》的编写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而早在17世纪,巴西和中国就因澳门联系在了一起,曾有历史学家将巴西比作是“热带中国”,中国经典著作很早就传入巴西并一度流行。但是,语言不通一直是双方民间和经贸交流的一个不小的障碍。
    林长朝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们开始收集这方面词汇时还没有想到,中巴经贸合作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规模,学习中文会在巴西变得如此热门。《巴中俗语谚语对照词汇》一书真是正逢其时。
    新世纪以来,中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大幅提升。得知《巴中俗语谚语对照词汇》的出版,孔子学院和一些私立中文学院,以及各华侨华人社团都纷纷向林长朝求书。林长朝认为,文化交流是精神桥梁,可以帮助两国人民跨越地理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他告诉记者:“现在巴西经济面临挑战,需要中国的投资,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到这里来寻找发展机会。经贸合作成功的基础是相互了解,希望这本书能给他们打开一扇了解巴西的窗口。”
    林长朝说,近两年,中葡双语杂志开始在巴西发行,巴西各地还开设了不少孔子学院,很多中国的文化、体育团组来巴西开展民间交流。“我经常看巴西的电视节目,虽然有关中国的节目有所增加,但有的报道对中国存有偏见。这就需要运用民间的力量,通过交流来加深了解。我期待这本词典能为增进双方的交流作出一点贡献。”
    (人民日报里约热内卢8月20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