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西安古称新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新民晚报 刘骏 参加讨论

    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到访西安,正式开启了他的西安、北京、上海之旅。两个世界人口超级大国在此携手,这让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西安,古称镐京,是西周国都,这是大家所周知的,但你是否知道,镐京可能并非是西安这座古城名称的本字。它的原名应该是叫“告邑”。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曾说过“武王都镐本无正字,偶用镐字为之耳”,也即镐邑中的镐字为假借非本字。段氏指出镐字为假借没错,但他说“本无正字”确是武断。据笔者考证,“镐京”的正字原名应该叫“告邑”或者“邑告”。正像周人把东都“洛邑”又称为“邑洛”一样。邑告、告邑的字样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周易·泰卦》上六爻辞中有这么一句,“城覆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历来注易者都把这里的“告”“命”两字连读,句意则解释为“从邑中发来命令”,或解释为“从邑中向外求援”。但这些解释可能都是错误的,因为在上古“告”和“命”是同一个意思。《尔雅》云“命,告也”。这两个字既然同意,就不可能连读,因为这不符合上古汉语实词多为单音节单纯词的特点。“告”“命”连读即为同义反复。“告”“命”两字不能连读,那么“告”只能和前面的“邑”字连读,组成为“邑告”。无独有偶,《周易·夬卦》卦辞也有这么一句,辞云“扬于王庭,孚号有厉。自告邑不利即戎”。结合前面的解释,我们认为该句中的“告邑”和前面的“邑告”应该作同一解释,都是指向某个城邑,而且这个城邑无疑还是周人的政治中心。“告”与“镐”根据王力先生的研究,在上古声部中同属见母,韵部也相同,发音完全一样,两字通假。“告”应该就是“镐”的本字。
    镐京,据《诗经·文王有声》篇“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以及《逸周书·宝典解》“维王(武王)三年,王在镐”,可知其建成于周武王,并不得晚于武王即位的第三年。那么问题来了,周人为什么要把新建城邑命名为“告邑”呢?《说文解字》解“告”字为: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古人在牛角上系橫木,用它来告发罪人,横木撞到谁,谁就是罪人。我们知道,新邑的建成,正当商、周鼎革之际,商王朝对天下诸侯的统治已告没落,其末代帝王纣骄奢淫逸,日夜逐于酒池肉林,而且残暴天下,醢鬼侯,制炮烙,四处征伐,导致诸侯惶恐,百姓无告,民心尽失。而此时的周王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政治清明,国家兴旺,天下归心。孔子有评曰: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当此新与旧、邪与正、夜与明对决之时,周武王将新建的城邑命名为“告邑”,其实就是树立正义,使民来告,吊民伐罪,直指商纣。而也就是在此后数年,著名的牧野之战爆发,貌似强大的商王朝轰然倒地,一个新的王朝——周王朝建立了。
    《史记·周本纪》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周文王的时候,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没办法想请文王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俱让而去。诸侯闻之,皆来决平。当此之时,文王也还是一介诸侯,却已成为诸侯们的道德楷模。文王断虞、芮之讼,也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周人即将这一年称为文王受命元年。“告邑”的命名无疑也有着秉承这一制高点的意义。看来周人并不糊涂,他们深知周所以得天下,原本只在于两个字上——正义。
    缅怀一下这座古都的起始,也许正是在这初始的意涵里,蕴藏着让它真正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