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词缀是只能用在其它语素前、中或后的不成词语素。“构词”是词缀的基本功能。随着现代汉语词缀数量的增多,汉语的词缀又延伸出自身的功能,即语音功能、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使用频率较高的传统词缀可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这种现象可称之为词缀功能的兼类性。 关键词: 词缀 语音功能 语法功能 语用功能 作者简介: 刘群,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语言应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关联结构的资源建设和自动分析模型研究”(项目编号:61202193)。 现代汉语的主要构词手段是词根复合构词法,词缀数量较少,形式比较单一。尽管如此,词缀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众多语言研究者均对词缀有过诠释:朱德熙认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1]黄伯荣和廖旭东对词缀的描述是:“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的不成词语素,就是词缀。”[2]叶蜚声和徐通锵也有类似的观点:“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3] 上述学者的观点基本上反映了词缀在语言活动中的客观情况,也揭示了词缀的本质特征,即词缀是位置固定的、表示附加意义的构词语素。构词,是词缀的基本功能。和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词缀系统相对封闭。但是,随着语言的演变发展,某些语言成分的语义虚化,现代汉语词缀增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以后置词(附前置词)的名义收录了二十二个语素。[4]“我们一贯认为十分封闭的词缀系统已由二十多个增至五六十个甚至更多。”[5]随着词缀量的增加,词缀的功能研究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除了“构词”这个很多语言都具有的基本功能外,汉语的词缀还有其自身的功能,即语音功能、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一、词缀的语音功能 充当词缀的语素,其语音形式与作为实词时的语音形式有所差异,这时的词缀就呈现了语音功能。其外在展现形式是儿化和轻声。 词缀的语音功能是汉语言历史演变的产物。上古汉语、单音节词语占据绝对优势。上古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的数量、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方式远远多于现代汉语,复杂的语音系统使得单音节词语有着较为明显的标示特征,易于识别。之后,汉语的语音开始简化,如复辅音声母消失、清声母浊化、辅音韵尾合并等。音节结构简化的直接结果是语言符号的区别特征减少,单音节词语的同义现象增加。汉语解决这一语言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加长词语的长度,即以双音节形式的词语代替单音节形式的词语。但是,双音节词语内部又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固定位置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语素,语音弱化为轻声,如“子”、“头”;或者失去独立的音节身份而成为另一个音节的组成部分,如“儿”。例如: 1.子——桌子池子镜子刀子勺子杯子胡子椅子 “子”作实词时,表示“孩子、儿女”的意思,读作[tsi214];当它虚化为词缀时,就失去了固有的词汇意义,读作[tsi]。“子”的有无与词义无关,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适应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需要,把逐渐不自由的单音节名词拉长为自由的双音节名词。如“镜”。唐太宗吊唁魏征时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古汉语的“镜”是可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词语。随着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镜”不能再以单音节形式成词,必须在其后面加上词缀“子”以双音节的形式才能指称事物。此处的“子”无实实在在的意义,仅仅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 2.子——盖子梳子剪子/场子点子本子/秃子傻子骗子 例(2)的“子”也读轻声。和例(1)不同的是,例(2)的“子”和词义有着某些深层次的联系,即“子”加在单音节动词、单音节量词、单音节形容词后构成新的名词。“盖”是动词,“盖子”是名词;“场”是量词,“场子”是名词;“秃”是形容词,“秃子”是名词。“子”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占据一个音节的位置,将单音节词语转换成双音节词语。 可见,词缀语音功能的存在与否跟词汇意义无关,它只是增加了一个音节,构成一系列双音节词,从而跨越了汉语发展中某些单音节词不自由的障碍。所以,在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进程中,词缀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