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 言 林州市(1994年以前为林县)在河南北部,桂林镇在林州市区正南15公里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2012)中,林州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 目前学界关于Z变韵合音成分的讨论莫衷一是,主要有“子”论(王福堂2005)、“儿”论(赵日新2007)、“头”论(王临惠2013)和待定论(王洪君2008)等四种观点。根据大量的调査研究,我们倾向于“子”论。王洪君(2008:212)说到:“目前发现的Z变词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与后附o、ou、u或具有[+后]、[+圆]的特征有关,而前述的子”(引者按:[]、[tsǝɁ]、[tsǝ]、[zǝɁ]、[zǝ]、[tǝɁ]、[tǝ]、[lǝɁ]、[ǝ]等)却都是不圆唇的前或央元音。”本文的报道对象就是具备[+后]、[+圆]两个特征的子尾形式。经过对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19市县56个方言点的调査,我们发现豫北晋语的子变韵分布于林州茶店、林州临淇、林州五龙、淇县黄洞、汤阴宜沟一线以南以西除卫辉城区[1]以外的所有晋语区。其中,林州南部的茶店、临淇、五龙三乡镇既有子变韵又有子尾,子变韵较少,子尾词较多,子尾形式为[ǝɁ iǝɁ lǝɁ]。再往北走,就只有子尾没有子变韵了。在林州南部地区的桂林、合涧、原康、东姚、采桑等乡镇的方言中,子尾读音具备[+后]、[+圆]两个特征,它可能就是[u]类子变韵[2]演化链上急需寻找的衔接点。 我们以林州市桂林镇的子尾为例来介绍。本文材料调査与复核的时间分别为2011年9月和2012年5月。发音人郭龙泉,桂林镇桂林村二组人,1940年9月生,农民,高小毕业,没有长期外出经历,只会说桂林话。 贰、桂林镇方言子尾的特点 2.1桂林镇方言有声母25个(含零声母): 韵母40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