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历史层次与方言史研究(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汉语学报》(武汉)2014年 乔全生 参加讨论

    第二,丁先生(2002)说在《切韵》时代北方话的止摄合口三等就是[uei]一类的音。诚然在现代北方官话方言中,止摄合口三等基本上是[uei]一类的音,但这绝不能证明在《切韵》时代它们依然是这样的音。止摄合口三等在早期韵图《韵镜》和《七音略》中依然排在三等位置,这说明它们是有i介音的,早期韵图是比《切韵》稍晚的,这足以证明在《切韵》时代这些音当是如[*iuei]一类的音,而不是如丁先生所说的[uei]一类的音。
    第三,汉语方言音类的不同演变往往是由不同的演变规则造成的。丁先生认为苏州话止摄合口三等的演变是uei>ui>v,这就显示不出“支微入鱼”的方言与“支微不入鱼”方言之间音变规则的不同。如果苏州方言可以发生uei>ui>y,那么何以北方官话方言不能发生uei>ui>y呢?
    王洪君(2006b)提出苏州方言止摄合口三等文白异读状况如下所示:
     
    苏州方言止摄合口白读反映的是与遇摄合口三等同韵的关系,而文读反映的是遇摄合口三等不同韵的关系。王洪君(2006)虽然同意丁邦新(2002)所提的uei>ui>y演变方式,但王洪君(2010)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苏州止摄合口三等的演变是*iuei>iu>y,而北方方言的演变是*iuei>uei。
    其实丁、王之间的争论若从历史文献出发是不辩自明的。“支微入鱼”早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就已经出现了,这显然表明,“支微入鱼”产生的基础不可能是uei>ui>y。王为民(2011)更进一步指出,不仅止摄合口三等出现这一现象,蟹摄合口三四等,甚至某些存在一等腭化的蟹摄合口一等字也出现了这一现象,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支微入鱼”的演变模式是*iuei>iu>y而不可能是丁先生所说的uei>ui>y。
    上述情况表明,有关方言历史层次的难题,虽然众说纷纭,但用历史文献去考察,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历史文献无论是在历史层次的研究上还是在方言史的研究中都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