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古代西北方言的下位变体(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敦煌研究》(兰州)2013年 高田时雄 参加讨论

    
    考虑到现代方言的材料,我们认为上面提到的普遍化的浊音清化模式似乎是有根据的。这种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古代西北方言吗?在试着重构10世纪河西方言的语音系统时,笔者偶然发现有两个独立的材料,他们的模式相互矛盾。第一个是藏文书写的汉语佛教文献《大乘中宗见解》(T),另一个是用于阗文写的汉语佛经《金刚经》(Kbr)。这两个材料都可追溯到10世纪;而且,如果不考虑声调的差异,可以认为他们用不送气清音来表示所有的浊音系列。如前所述,其他所有材料都表现出了正常的清化模式。然而,根据大多数材料中显现的系统来重构河西语音系统似乎是准确无误的。不过,面对这两种文献中发现的反常模式,我们不可避免会对假设在10世纪河西地区存在一种不合规范的方言而犹豫不决。众所周知,客家话是与这一描述拟合的方言之一。据袁家骅的研究,江苏省的一些方言,如南通、如皋、泰州等地的方言中也显示了相似的模式[10]。我们能在山西省闻喜方言的白话层里发现相同的模式[1]73,这在今天的西北方言中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例子。然而,这种相似仅限于声母*b-这一例。值得注意的是12世纪的语音系统。龚煌城、李范文成功地用西夏——汉双语字表《掌中珠》重构了西夏王国所说的汉语方言,表现出与上述完全相同的清化模式。尽管在重构的方言系统方面,龚氏和李氏的研究还存在着差异,但是,就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而言,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12世纪西夏王国所操的这种方言,时间和空间上最接近上文提及的两种材料。虽然我们还不能认为那些材料反映了存在于西夏王国汉语方言的前身,但是我们研究结果的证据,却支持在10世纪河西地区可能存在某一方言。这种方言中四个声调的古代浊塞音和塞擦音全部变成了不送气清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