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刻意隐喻理论”:隐喻研究的最新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建丽 参加讨论

    刻意隐喻理论以隐喻使用所激活的元语言属性为出发点,将交际维度吸纳于传统的隐喻认知范畴之中,建构了“语言、概念与交际”三维支撑的全新隐喻分析平台,旨在提取隐喻认知背后的精细化机制,实现隐喻认知研究的分科思辨与科学验证,并在跨学科背景下促进隐喻研究走向多元融合。
    随着近来语言研究的“认知转向”,隐喻研究也在悄然进行自身研究范式转型以及外延拓展。无论是传统修辞学研究的滥觞(20世纪30年代前),抑或语义学研究的增容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还是当下的认知思维的全面介入 (20世纪70年代至今),都表明隐喻研究必然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走向精细化演进阶段。布莱克、塞尔、戴维森等人在语言哲学的框架下的隐喻探索,以及莱考夫和约翰逊基于认知体验基础之上的隐喻思想,其共性均是将隐喻视为人类基本的认知与思维工具。隐喻所涉及的思维灵活性、认知意向性以及语言交际性等将成为后续隐喻研究所追踪的热点话题。刻意隐喻理论以隐喻使用所激活的元语言属性为出发点,将交际维度吸纳于传统的隐喻认知范畴之中,建构了“语言、概念与交际”三维支撑的全新隐喻分析平台,旨在提取隐喻认知背后的精细化机制,实现隐喻认知研究的分科思辨与科学验证,并在跨学科背景下促进隐喻研究走向多元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刻意隐喻理论是对于过往隐喻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其自身所蕴含的实证研究属性也能使将来有效的隐喻计算成为可能。
    核心概念:刻意隐喻理论的基本设定
    刻意隐喻理论总共涉及11个核心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组概念:隐喻、语言使用、话语、结构—过程谬论;意向、意识、注意;言辞、词语、映射、五步架构。第一组概念是刻意隐喻理论的本体论前提,交代了这一理论范式的具体对象 (隐喻)、属性 (语言使用)、场域(话语)以及陷阱(结构—过程谬论),反映了刻意隐喻理论同过往隐喻研究的继承关联与创新起点。第二组概念则是刻意隐喻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区分了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意向、意识、注意)。与传统隐喻研究强调自动性的“意识”不同,刻意隐喻理论将重心放在侧重主动性的“意向”之上。后续的理论发展也证明了这一必要性,即上述三个概念区分不清是大部分争议与批评的关键。第三组概念主要涉及刻意隐喻理论的方法论:无论是本体论的基本说明,还是认识论的重点阐释都必然以实时在线的“言辞”方式得以呈现,最终落实于具体的“词语”之上,其操作机制依靠的就是“映射”这一逐层聚焦的操作方法。刻意隐喻理论既尊重传统隐喻研究,又关注全新的研究视角。以第一个核心概念“隐喻”为例,刻意隐喻理论最为关注的就是“独立于语言使用之外并存在于思维当中的概念隐喻,是否可以通过在线跨域映射来驱动言辞产出与理解进而完成意义建构”。就此而言,其对于“刻意隐喻”和“非刻意隐喻”的区分与设定,不但是基于以往隐喻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聚焦与推进,也是自身理论范式的范畴分野与创新起点。
    主体原则:刻意隐喻理论的指导思想
    刻意隐喻理论自觉将隐喻作为隐喻来使用,其判断标准在于:观察语言使用中的一些隐喻需要在不同的所指之间完成在线跨域映射,且具有明显的元语言特征。因此,刻意隐喻理论的一个主体原则就是充分关注“注意力”,当且仅当其语言结构表明听话人必须把注意力从话语的目标域暂时离开,转而移加到隐喻相关表达所激活的源域之上时,当前隐喻才具有刻意性。这里有关源域的注意力假设是非常具体的:它把源域的指定表征形式当作话语处理过程中情景模式的一部分来处理。此时,源域所指就以话语关指对象的形式出现在注意力范畴之内,并且表现出诸如扩展性或新奇性等特定的语言、概念或者交际属性。可见,刻意隐喻理论特别重视语言使用中的元语用意识监控。与此密切相关的就是刻意隐喻理论的第二个主体原则:凸显隐喻作为语言使用者之间特定交际手段的人际功能,强调隐喻交际维度的重要性。在刻意隐喻理论看来,隐喻不仅仅涉及思维层面和语言层面,还涉及交际层面。从这个意义上看,刻意隐喻理论能够把语言分析的“结构—功能”取向,与心理分析的“过程—结果”取向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无疑将有助于深入系统地刻画思维与表达当中隐喻性的连续性与分层性图景。因此,刻意隐喻理论具备超越以往隐喻研究范式的潜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