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汉语国际传播:契机、挑战与战略部署--《“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简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婷婷 参加讨论

        论文作者简介:
        王建勤,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和国家语言战略。
     
    文章通过对古丝绸之路汉语传播的方式与动因的反思,指出当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必须抓住时代机遇,搭上时代“顺风车”。因此作为国家语言战略重要资源的孔子学院,应当根据“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格局做出布局调整,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古丝绸之路汉语传播的方式与动因;二、汉语传播之历史借鉴与现实机遇;三、“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格局与汉语国际传播战略规划;四、汉语国际传播的思路与对策。
    文章指出,自古丝绸之路打通之后,汉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对外传播,而不同时期的传播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最初古丝绸之路打开之后,汉语传播主要是由往来于驿站之间的商人和庞大的翻译队伍推动的,因此可以称作“驿站式”传播。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传播主要是通过佛教及佛经翻译进行的,因此可以称作“宗教伴随式”传播。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日益繁盛,汉字传播达到了高潮,不仅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汉字也随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因此可以称作“文化吸引式”传播。宋、元时期,大航海时代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兴起,汉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在异域扎下了根,因此可以称作“贸易拉动式”传播。综观上述四种传播方式,作者指出汉语在海外落地生根的主要原因是与海上贸易伴随的华商移民,由这种移民形成的“语言共同体”才是汉语在东南亚延续至今的根本动因。
    如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古丝绸之路的汉语传播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借鉴?作者认为语言往往不是通过语言本身传播的,而是以宗教、文化、贸易等因素为依托,并通过这些因素的拉动而广泛传播的。当前汉语国际传播应当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经济合作全球化拓展为依托,赋予汉语传播实实在在的内容,服务于产业经济合作、服务于企业国际化等。
    毋庸置疑,“一带一路”战略是汉语传播史上又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对此,汉语国际传播也需要做出一些与之相应的战略性调整。文章主要以海外汉语传播的主力军—孔子学院为考察对象,指出目前孔子学院多集中于发达或较发达国家,资源分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格局并不匹配,对沿线国家关注度不够。作为国家重要的语言战略资源,孔子学院的分布与战略布局应避免盲目性,尽量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适。此外,在战略规划上,孔子学院应该根据“一带一路”贸易的重点区域进行布局,通过贸易与产业合作拉动语言传播,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作者就汉语国际传播提出了四点具体的建议:一、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调整战略布局,服务“一带一路”;二、借力“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培养复合型人才与双向人才;三、提高企业语言能力,加速“一带一路”建设。
     
    (本文刊于《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婷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