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个博弈类计算机程序诞生以来,人机之间的博弈从未终止。60多年的博弈和反复超越,成为反映人类智慧的一面镜子,也引发许多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 从“陪练”到“赢家” 1952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斯特拉奇编写出第一个西洋跳棋程序。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IBM的亚瑟·塞缪尔开发出了第一个能够“学习”的西洋跳棋程序,已经可以挑战具有相当水平的业余爱好者,并在1963年击败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跳棋大师罗伯特·尼尔利。1989年加拿大艾伯特大学的乔纳森·谢弗开发出“奇努克”,虽在1992年的比赛中没能击败西洋跳棋冠军马里恩·汀斯利,但在1994年终于获得了世界冠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是第一台在人类游戏项目上获得世界冠军的计算机。 西洋跳棋的规则毕竟过于简单。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阿兰·科托克编写了一个能够击败国际象棋业余爱好者的程序,不久该校的理查德·格林布赖特又开发出了MacHack VI型机,成为第一台有实力参与国际象棋锦标赛的计算机。1977年,美国西北大学的拉里·阿特肯和大卫·斯雷特开发的CHESS 4.6第一次能够击败A级国际象棋手。198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默里·坎贝尔等人编程的HiTech赢得了宾夕法尼亚州国际象棋锦标赛,被授予大师头衔。 而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除了逻辑领域,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方面的“才华”也在不断提高。1999年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迈克尔·里特曼开发出了Proverb,能够准确解答《纽约时报》刊登的90%的纵横字谜。2007年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阿亚拉·埃米尔和马克·理查兹发明的Quackle成为第一台赢得拼字游戏锦标赛的电脑。到2011年,IBM的沃森在真人答题节目《危险边缘》上击败了人类选手。 此外,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汉斯·柏林格开发的BKG9.8于1979年击败了西洋双陆棋世界冠军。1997年艾伯特大学的迈克尔·布洛编写的Logistello,击败了当年的黑白棋世界冠军村上健。在博弈领域,计算机几乎天下无敌——除了围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