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音学 >

怎样把古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1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 张渭毅 参加讨论

    第三种情况,反切上字来自《广韵》的知、彻、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今读iang,被切字韵母的今读情况复杂。要注意反切下字的《广韵》韵母来源不同,被切字韵母的今读就不同。反切下字属于《广韵》的阳、养、漾韵,被切字韵母今读ang;反切下字属于《广韵》的江、讲、绛韵,被切字韵母今读uang。分两组举例说明。
    1)反切上字来自《广韵》的知、彻、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今读iang,反切下字来自《广韵》的阳、养、漾韵,被切字韵母的今读变为开口呼ang,符合前文所论的第一条韵母规律,如:
    上字为知母:陟良(阳)——张zhang1 知丈(养)——长zhang3
    知亮(漾)——账zhang4
    上字为彻母:褚羊(阳)——倀chang1 丑两(养)——昶chang3
    丑亮(漾)—怅chang4
    上字为澄母:直良(阳)——长chang2 直两(养)——丈zhang4
    直亮(漾)——仗zhang4
    2)反切上字来自《广韵》的知、彻、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今读iang,反切下字来自《广韵》的江、讲、绛韵,被切字韵母的今读变为合口呼uang,跟本条规律的第二种情况一致,如:
    上字为知母:株江(江)——樁zhuang1 陟降(绛)——戆zhuang4
    上字为彻母:丑江(江)——惷chuang1 丑绛(绛)——
    上字为澄母:宅江(江)——幢chuang2 直绛(绛)——撞zhuang4
    (10)反切上字的声母今读b、p、m,反切下字是“闲”、“简”、“苋”、“限”、“晏”、“交”、“巧”、“教”等韵母今读ian、iao的8个齐齿呼字,被切字韵母的今读变为开口呼an、ao。
    以上8个反切下字分属《广韵》的山、产、裥、谏、肴、巧、效等7个开口二等(简称开二)韵,声母属于牙喉音,音韵地位分别为:闲(山韵开二、匣母)、简(产韵开二、见母)、限(产韵开二、匣母)、苋(裥韵开二、匣母)、晏(谏韵开二、影母)、交(肴韵开二、见母)、巧(巧韵开二、溪母)、教(效韵开二、见母)。中古时期,这些牙喉音开口二等韵字没有介音i。可是,至晚在元朝,当时的北方话里,这些字的韵母滋生了介音i,音变条件是:声母为牙喉音声母,韵母为开口二等韵。除了牙喉音开口二等字以外,其他声母的二等韵字的韵母并没有产生介音i,当然,唇音声母的二等韵字的韵母也没有产生介音i。因此,尽管“闲”、“简”、“苋”、“晏”、“交”、“巧”、“教”这些反切下字的韵母当时变读为ian、iao,但是,如果用唇音声母字作反切上字,被切字也是唇音声母,不属于牙喉音声母,不符合音变的声母条件,其韵母当时也就没有滋生出介音i。现代汉语普通话继承了这个音变事实,一方面,把“闲”、“简”、“苋”、“晏”、“交”、“巧”、“教”这些反切下字的韵母读作ian、iao;另一方面,由于反切上字是b、p、m的字,被切字属于唇音字,其声母不满足滋生i介音的音变条件,因此,在折合这些古反切的今音时,要去掉以上反切下字的今读韵母的介音i,才能正确拼切出原来被切字的读音来。初学者很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下面分两组举例说明。
    1)反切上字的声母今读b、p、m,反切下字是“闲”、“简”、“苋”、“晏”等韵母今读ian的四个齐齿呼字,则被切字韵母的今读变为开口呼an。如:
    “闲”字作反切下字:方闲——斒ban1,薄闲——瓣ban4(此切来自《集韵》);
    “苋”字作反切下字:匹苋——盼pan4,蒲苋——瓣ban4,亡苋——
    “限”字作反切下字:匹限——盻pan3,蒲限——版ban3(此两切来自《集韵》);
    “简”字作反切下字:武简——
    “晏”字作反切下字:谟晏——慢man4。
    2)反切上字的声母今读b、p、m,反切下字是“交”、“巧”、“教”等韵母今读iao的三个齐齿呼字,则被切字韵母的今读变为开口呼ao。如:
    “交”字作反切下字:布交——包bao1,匹交——抛pao1,薄交——庖pao2,莫交——茅mao2;
    “巧”字作反切下字:博巧——饱bao3,薄巧——鲍bao4;
    “教”字作反切下字:北教——豹bao4,莫教——皃mao4。
    2011年9月2日,作者应邀来到邯郸学院,为中文系师生做了题为《怎样把古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学术报告,本文就是在这个演讲稿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初稿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音韵学课程时所撰讲义韵一部分。本文正文中已列主要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