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量的概念与汉语量范畴系统(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赵国军 参加讨论

    有的语言学文献明确区分上述概念,尤其是“数”和“量”。叶斯柏森指出:“全称”概念在物质名词中指的是量,而不是数的本身,[5]而时体中也有数:“时间概念和重复性概念紧密相连,而重复性概念事实上是一种数的概念”。[6]张军《量词与汉藏语名词的数量范畴》[7]区分三者:名词的数量意义包括数和量两个方面,分别体现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意义。杜道流《计数和计量———兼论名量词的功能类别》[8]认为现代汉语临时量词以及整个名量词内部存在着“计数”和“计量”的对立。 
    综上所述,数、量和数量析言有别。数更抽象,与特定的事物无关;量较具体,是观察事物的维度,是特定事物的属性。一定范围内事物的多少,也可视为其一个方面或一个属性,即数量。作为语法范畴的数不能称作“量”。从原型论看,自然数是数的原型,用数表示的数量是数量的原型,数量是量的原型。 
    目前文献中的量系统 
    现有涉及量范畴的文献没有对量的系统性问题进行专门探讨的,但有的在集中研究某一具体量时,注意到了量的系统的构建。 
    陈小荷首先根据所表达的量中是否含有主体的主观评价把量分为客观量和主观量,然后根据对量的大小的评价把主观量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从而提出了一个非常简明的量的系统:量分为客观量和主观量,后者再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这一系统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不过,学界随后考察的众多量范畴次类很难纳入这一系统中。 
    石毓智提出了一个数量语义特征体系:量的大小(数目多少/程度高低/时间多少/维数多少/维度比例),量的特征(离散/连续),量的属性(有定/无定,精确/模糊)。[9]据此研究诸多语法现象,结论令人信服。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这些数量特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相互间关系如何? 例如,“量的特征”是三个“数量特征”之一,“量”和“数量”有什么关系? 
    李宇明极大地拓展了量概念,建立了迄今最复杂的量范畴系统,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两种观察角度:一是量的载体类别,一是量的特征。前者所得到的次范畴有:物量(据计量方式或单位,区分为离散量和非离散量),空间量,时间量(包括事物及性状的时间量、事件时间量,也可分为点状和段状两种),动作量,级次量,语势(言语情感的量)。后者得到的次范畴有:明量与暗量(能否用数量词语表达),虚量与实量(是否有虚说或夸张,实量又分确量和约量),主观量与客观量(是否有主观评价,主观量根据来源分为异态型、直赋型和夸张型,其中的异态型又进一步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11]我们注意到,由这两个角度所得的次范畴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