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南宋中兴时期士风新变与使北诗歌题材的开拓(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学遗产:中文版》 曾维刚 参加讨论

    ①[法]丹纳(H.A.Taine)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103页。
    ②相关研究成果,著作如赵永春《金宋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等;论文主要有景宏业《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诗艺术蠡测》(《晋阳学刊》1997年第6期)、胡传志《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张高评《南宋使金诗与边塞诗之转折》(莫砺锋主编《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95—443页)、沈如泉《宋人洪迈使金事迹考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7期)、张荣东《宋人使金诗考》(《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吴河清《论曹勋的使金诗》(《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李静《洪皓使金与词的创作、传播》(《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刘春霞《朱弁使金诗初探》(《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刘珺珺《许及之北征组诗中地理信息的诗学解读》(《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4期)等。
    ③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第168—181页。
    ④李心传著,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奉使入北境车子数》,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00页。
    ⑤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291页。
    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第141—142页。
    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第1196页。
    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九,第3167页。
    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第3174—3186页。
    ⑩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4页。
    (1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第3202—3203页。
    (12)脱脱等《宋史》卷三七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册,第11574页。
    (13)如建炎元年朱弁使金被扣,绍兴十三年始归;建炎二年宇文虚中使金被扣,绍兴十六年在金被杀;建炎三年洪皓、张邵先后使金被扣,均至绍兴十三年始归。参见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附录《宋金文学交融简表》,第341页。
    (14)建炎三年洪皓使金被扣,留金十五年,始终不屈,归宋后高宗赞扬他“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第33册,第11560—11561页)。清四库馆臣亦称“皓大节凛然,照映今古”(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鄱阳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53页)。
    (15)绍兴三年韩肖胄、胡松年等使金,李清照有《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表达对时局的看法和对中原故土的眷念(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222页)。
    (16)参见《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第26—30页。
    (17)洪适《盘洲文集》卷六二《题<轩唱和集>》,《宋集珍本丛刊》,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45册,第411页。
    (18)曹勋《松隐文集》卷七,《宋集珍本丛刊》,第41册,第501页。
    (19)确庵、耐庵编,崔文印笺证《靖康稗史笺证》之六引《燕人麈》,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9页。
    (20)钱锺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29—234页。
    (21)《宋史》卷三五《孝宗纪三》,第3册,第692页。
    (22)《金史·交聘表》有关宋金交聘记载上存在的疏略,多在金世宗以前,即主要是宋高宗时期,其他时期相对详细。就南宋中兴时期(孝宗、光宗及宁宗前期)而言,可补的宋金交聘史事有十余条(参见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第141—167页)。因此这里仍据《金史·交聘表》展开统计。
    (23)脱脱等《金史》卷六一《交聘表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册,第1444页。
    (24)《金史》卷六二《交聘表下》,第5册,第1473页。
    (25)不著撰人《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五三,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95页。
    (26)参见拙文《宋孝宗与南宋中兴诗坛》,《文学遗产》2013年第6期。
    (27)参见赵永春《金宋关系史·绪论》,第3页。
    (28)如乾道元年金遣完颜仲、杨伯雄等使宋报问,孝宗不下榻接受金朝国书,双方辩论十余日不决,宋参知政事虞允文与完颜仲等“交论榻前,辞色甚厉”,孝宗甚至欲扣金使,后因太上皇高宗出面,才未扣金史(参见施国祁《金史详校》卷六,《丛书集成新编》,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7册,第79页)。乾道九年金遣完颜璋为贺宋正旦使,孝宗遣太子接受金朝国书,完颜璋不从,孝宗即遣人至馆强夺了国书,完颜璋返金,难以复命,险些被杀(《金史》卷六五《完颜璋传》,第5册,第1552页)。
    (29)参见王德毅《范石湖先生年谱》,吴洪泽、尹波主编《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册,第5774—5778页;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32页。
    (30)《宋史》卷三九六《赵雄传》,第34册,第12073页。
    (31)《宋史》卷三四《孝宗纪二》,第3册,第653页。
    (32)《金史》卷六一《交聘表中》,第5册,第1433页。
    (33)值得指出的是,孝宗君臣除了在更定“受书礼”上与金展开不懈斗争外,在其他涉及国体的相关问题上也进行了斗争。如隆兴元年南宋伐金失利,次年与金议和,命魏杞为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魏杞北行至盱眙,遇金大将拥兵欲闯江淮,并相胁迫,欲观国书,魏杞拒之。魏杞至燕京,在金廷慷慨陈词,指出南宋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金朝君臣环听悚然。金馆伴使以宋国书称“大宋”,胁其去“大”字,魏杞亦拒之,“卒正敌国礼”,“不发归正人北还”。魏杞使金归来,孝宗“慰藉甚渥”。元代史臣也称赞“魏杞奉使知尊国体”。参见《宋史》卷三八五《魏杞传》并论,第34册,第11832、11846页。
    (34)《宋史》卷三四《孝宗纪二》,第3册,第654页。
    (35)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322页。
    (36)《宋史》卷三六《光宗纪》,第3册,第705页。
    (37)许及之《涉斋集》卷一六,《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16页。
    (38)《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张诏使虏骤用》,第698页。
    (39)《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京仲远将命执礼》,第698页。
    (40)《宋史》卷三九四《京镗传》,第34册,第12037页。
    (41)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一二三《宋故太保大观文左丞相魏国公赠太师谥文忠京公墓志铭》,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册,第4759—4760页。
    (42)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2页。
    (43)《宋史》卷三七三《洪迈传》,第33册,第11570—11571页。
    (44)《宋史》卷三三《孝宗纪一》,第3册,第625页。
    (45)《宋史》卷三七三《洪适传》,第3册,第11563—11564页。
    (46)楼钥《攻媿集》卷一一一,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0册,第1569页。
    (47)《金史》卷六一《交聘表中》,第5册,第1447页。
    (48)《宋史》卷三九四《京镗传》,第34册,第12036—12037页。
    (49)《宋史》卷三六《光宗纪》,第3册,第705页。
    (50)《宋史》卷三七《宁宗纪一》,第3册,第727—728页。
    (51)虞俦《尊白堂集》卷六,《宋集珍本丛刊》,第63册,第525页。
    (52)《盘洲文集》卷五,《宋集珍本丛刊》,第45册,第82页。
    (53)《攻媿集》卷七,第2册,第110页。
    (54)范成大《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46页。
    (55)姜特立《梅山续稿》卷一《使北》,《宋集珍本丛刊》,第48册,第52页。
    (56)《尊白堂集》卷四,《宋集珍本丛刊》,第63册,第479页。
    (5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卷二七四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册,第32310页。
    (58)参见范成大著,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揽辔录》,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13页。
    (59)《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第147页。
    (60)《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第150页。
    (61)《南涧甲乙稿》卷六,第2册,第97页。
    (62)《攻媿集》卷七,第2册,第111页。
    (63)《涉斋集》卷一七,《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19页。
    (64)《涉斋集》卷一七,《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20页。
    (65)胡传志先生尝专门探讨陆游诗中失真的北方。参见其《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第142—159页。
    (66)《全宋诗》卷二三三七,第43册,第26864页。
    (67)《宋史》卷三九五《楼钥传》,第34册,第12046页。
    (68)《南涧甲乙稿》卷六,第2册,第97页。
    (69)《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第158页。
    (70)《涉斋集》卷六,《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38页。
    (71)《涉斋集》卷一七,《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22页。
    (72)王之望《汉滨集》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139册,第671页。
    (73)《梅山续稿》卷一,《宋集珍本丛刊》,第48册,第53页。
    (74)《盘洲文集》卷五《次韵保州闻角》,《宋集珍本丛刊》,第45册,第83页。
    (75)如北宋仁宗至和二年欧阳修使辽,有《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三:“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怱怱行人起,共怨角声早。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五四,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册,第769页)神宗时期苏颂两度使辽,作《前使辽诗》《后使辽诗》数十首,有多首诗作描写使途辛劳,如《初至广平纪事言怀呈同事閤使》:“双节同来朔漠边,三冬行尽雪霜天。朝餐羶酪几分饱,夜拥貂狐数鼓眠。光景不停如转毂,归心难遏似流烟。须将薄宦同羁旅,奔走何时是息肩?”《山路连日冲冒风雨颇觉行役之难》:“却到深山岁已残,西风连日作晴寒。尘埃季子貂裘敝,憔悴休文革带宽。往复七旬人意怠,崎岖千险马行难。三关犹有燕山隔,安得陵空纵羽翰。”(苏颂著,王同策等点校《苏魏公文集》卷一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4、176页)
    (76)《盘洲文集》卷五,《宋集珍本丛刊》,第45册,第83页。
    (77)《盘洲文集》卷五,《宋集珍本丛刊》,第45册,第82页。
    (78)《涉斋集》卷一六,《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16页。
    (79)《涉斋集》卷一七,《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21页。
    (80)《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第151页。
    (81)《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第156页。
    (82)如哲宗元祐四年苏辙使辽,有《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的《燕山》:“割弃何人斯?腥臊久不瀚。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区区用戎索,久尔縻郡县。从来帝王师,要在侮亡乱。攻坚甚攻玉,乘瑕易冰泮。中原但常治,敌势要自变。会当挽天河,洗此生齿万。”(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栾城集》卷一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19—320页)
    (83)《梅山续稿》卷一,《宋集珍本丛刊》,第48册,第53页。
    (84)《涉斋集》卷一七,《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第119页。
    (85)《范石湖集·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第149页。
    (86)(87)《盘洲文集》卷五,《宋集珍本丛刊》,第45册,第82页。
    (88)《盘洲文集》卷五,《宋集珍本丛刊》,第45册,第83页。
    (89)《宋诗选注》,第229—230页。
    (90)王水照《论北宋使辽诗的两个问题》,《山西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关于此问题,诸葛忆兵《论北宋使辽诗》(《暨南学报》2006年第3期)亦有相关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