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经典重拍:“致敬”还是“偷懒”?《红楼梦》《追捕》《英雄本色》等再掀翻拍热潮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南方日报 刘长欣黄奕银王萍 参加讨论


    
    丁晟执导的《英雄本色2018》将深入挖掘“兄弟情”精神内核。图为电影海报。
    
    胡玫(左)执导的电影版《红楼梦》日前启动演员全球海选活动备受关注。
    
    徐克(左)和袁和平联合打造《奇门遁甲》,希望“重新定义武侠”。
    
    由郭富城主演的《密战》一度被定名为《新永不消逝的电波》。图片为资料图片
    编者按
    11月3日,由郭富城领衔主演的谍战电影《密战》登陆全国院线。与老艺术家孙道临1958年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一样,《密战》的故事也取材于革命烈士李白的真实事迹,其片名更是一度被定为《新永不消逝的电波》。
    近年,不断有红色经典翻拍影片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徐克导演翻拍自《林海雪原》的《智取威虎山》,让观众开了眼界;丁晟和成龙携手打造的《铁道飞虎》,则是一部颠覆经典的动作喜剧……据悉,《冰山上的来客》《党的儿女》等上世纪深入人心的影片,业已陆续拉开翻拍序幕。《新冰山上的来客》导演杨苗表示:“影片将不拘泥于原作发生的地理位置,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入想象,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不仅是红色经典被视为翻拍“富矿”,从今年11月开始,吴宇森、徐克、丁晟等知名导演均将携新作和全国观众见面,巧合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构成几代中国人“青春记忆”的经典电影。对《红楼梦》电影版心心念念了十多年的导演胡玫,也于近期启动了演员全球海选活动。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翻拍的现象一直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从过去的案例来看,打着翻拍片招牌的作品,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在电影评论界,它甚至被视为“烂片”的一个特殊分支。当年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该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光彩,让新的观众对翻拍出来的电影有所触动?这些疑问还有待创作者们去思考和探索。
    聚焦
    以“情怀”之名,“回炉”经典之作
    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从诞生至今征服了无数读者。“它是我的青春,伴随我人生的成长。”计划打造电影《红楼梦》系列三部曲的导演胡玫说,“《红楼梦》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玄机,文化社会内涵极其丰富。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我想把它拍出来给大家分享。”如今项目启动也让胡玫颇为感慨,据她透露,电影将会以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全新角度切入原作。
    南方日报记者获悉,三部影片的片名分别为《红楼梦之大观园》《红楼梦之情天欲海》《红楼梦之大团圆》,该系列引发了多方关注。截至10月31日,选角组委会共收到近2万封简历,其中不乏当红青春偶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影响力。
    《红楼梦》曾衍生出大量影视作品改编版本,其中,1987年电视剧版更是征服万千观众,让人称道。谈及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演员,胡玫大方表示选角非常棒,“以至于我对人物的想象会有1987版演员的影子。”她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的海选,能够挖掘出代表现在这个时代的“新红楼人”。“《红楼梦》是全世界华人心中的梦,所以我们将选角拓展到了全球。”胡玫说。
    此外,据了解,全部入选演员必须进行100课时的表演培训和100课时国学、“红学”文化传统封闭式培训。胡玫说:“希望新电影也能成为对下一代年轻人的一次古典文化洗礼。”
    “这样的电影翻拍模式,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文化评论人韩浩月提醒道,新《红楼梦》或许参考了这几年“贺岁档”大热的《西游记》系列电影。但在韩浩月看来,这一模式不能照搬。“《西游记》系列电影之所以火爆,是因这个系列的电影运用了3D新技术,迎合了春节期间的合家欢需求。《红楼梦》没有这样的商业卖点,相反,它清冷深沉的内在,恰恰有将观众拒之门外的‘功能’。”
    另一方面,一个颇有意思的市场现象体现在吴宇森这位名导身上——他执导的《英雄本色》分别被丁晟和冯德伦搬上银幕,而吴宇森本人也在今年“贺岁档”推出致敬高仓健的《追捕》……似乎一夜之间,翻拍经典电影的热潮袭向华语电影圈。
    在电影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翻拍”是指把原电影作品翻拍成新的电影作品。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前几年被圈内热炒的“IP”概念的一个分支。而包括胡玫、丁晟在内的多部影片主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及创作初衷,均强调翻拍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怀”。导演吴宇森深情表示:“我曾和高仓健约定要一起拍一部电影,但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也未能如愿。新版《追捕》是我缅怀高仓健的最好方式。”
    通过梳理可发现,被翻拍的电影一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基于原有的品牌效应及“情怀”等因素,也让翻拍片的宣传变得更为精准。吴宇森的新版《追捕》改编自小说《涉过愤怒的河》,1976年曾在日本被拍摄成电影,被引入中国之后更引起巨大轰动。张涵予仍记得当年影片在中国上映后的火爆场景:“大街上突然多了很多剃寸头的男孩,不管穿没穿风衣,都把领子立起来。”张涵予说,他自己也是受《追捕》的影响走上了电影之路。如今“梦想成真”在新版《追捕》中扮演杜丘,张涵予相信,影片11月24日全国公映后,会有很多年轻人带着父母前来观看,“因为单是‘追捕’这一片名,就构成了太多人的青春记忆。”
    机遇
    技术革新有望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固然被影迷视为经典,但在吴宇森眼里,拘囿于当年的资金及拍摄条件,包括技术的不够先进,仍有遗憾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捕》有重拍的价值,有很多发展、发挥的空间。”
    在“3D当道,特效盛行”的当下,经典电影重现银幕面临的一大改变,是以革新的电影技术呈现,业内人士认为,新技术的运用有望为电影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在不少创作者看来,这也能给经典电影以全新的生命力。一个例子是,多部翻拍之作均选择以“特效”作为宣传点。由陈嘉上执导的《射雕英雄传3D》计划拍成“三部曲”,是“以青春偶像阵容打造的视觉耳目一新的3D电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IP再生性原创”战略下的重点项目《阿凡提新传》同样是3D版本。而胡玫版《红楼梦》将用到实景拍摄加特效处理的方式,“精心再现大观园的风貌”。
    风靡一时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曾在“特效流”中尝到甜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杨远婴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影片以徐克一贯的奇观化手法进行了局部颠覆,如让美国归来的青年讲述者来开启故事,“座山雕”开着飞机逃跑等情节。她还留意到,年轻人认为这样的改写是“老树发新枝”,激活了中国本土的民间传奇。
    徐克也将继续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优势,并以监制身份翻拍袁和平1982年版的《奇门遁甲》,新版将于12月15日“贺岁档”上映。当然,打“视效牌”只是吸引新一批观众喜好的其中一个手段,新版《奇门遁甲》的片方便强调,“特技可以是卖点,但绝对不是噱头”,“徐克虽以擅长使用特技闻名,但同时他讲故事的手段是非常纯熟的。可以说每部优秀的电影都是其天马行空的一面,与其严谨的叙事逻辑相结合的产物。”
    但凡聪明的主创都知道,想要被买账,除了技术手段外,剧本创作上还需切合时代脉搏,加入更多现实关怀的内容。正如一位知名导演所说:“假如故事完全照搬原版,那观众除了画面还能期待什么呢?”
    “不重复经典,做自己的风格。”谈及新版《追捕》,吴宇森的态度很明确。他还强调,与原著相比,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番他是以当下的眼光和目前能达到的技术来演绎经典的。
    与其将新版《追捕》看作一部翻拍片,不如说是吴宇森时隔多年回归个人风格的一部电影。据悉,影片会加入吴宇森风格的枪战戏和动作戏,而他电影中为人津津乐道的“白鸽戏”也会露面,并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人物性格及剧情走向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设计,力求消弭经典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以人物塑造为例,吴宇森说:“我没想过把张涵予变成高仓健,全世界只有一个高仓健,他有独特的魅力、性格,这是任何人都学不来的。”吴宇森很清楚,模仿只会让观众发笑,因此他选择让张涵予演绎“另一个杜丘”,“大家都知道张涵予是个硬汉,我唯一希望做的是能把他拍得浪漫、感性一点。”
    强调“深入挖掘情感内核”,是新一波翻拍电影惯用的操作方式之一。自称是吴宇森“粉丝”的导演丁晟,耗时两年打造的《英雄本色2018》定档2018年1月18日,从剧照来看,王凯将饰演狄龙的角色,马天宇和王大陆将分别替代张国荣和周润发。“这不是警匪片也不是枪战片。”丁晟将新作的故事背景放在当下的内地,并把着力点放在“兄弟情”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上。
    观点
    “翻拍并非罪过,滥拍、拍烂才是错”
    观众对翻拍片持两极分化的态度。一位网友的说法颇具代表性:“某些细腻的情感和记忆还是留在心底深处最好。所谓的‘重现经典’,听起来很诱人,但经过重新加工的经典已经变了滋味,反而破坏了当初那分美好。”
    不管观众对翻拍片的期待值及最终的反馈如何,反正华语电影圈从来不缺这碗“冷饭”。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被翻拍18次;《神雕侠侣》被翻拍14次;《西游记》被翻拍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出现如此多的翻拍、重拍,是影视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著名制片人韩三平认为,电影的工业化、高科技,给电影创作带来了很多变化。“翻拍也好,取材也好,未来的频率可能还会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影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升级,将让翻拍成为影视创作的潮流。”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观众往往会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观看翻拍片,其引发的争议也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例如王晶翻拍《赌神》的《澳门风云》系列,曾招致此起彼伏的批判声,但影片的高关注度毋容置疑。韩浩月认为,胡玫翻拍电影版《红楼梦》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四大名著之一,只要被翻拍,就不会缺乏关注点。观众虽然挑剔,但抵不住好奇心驱使,仍会给影片带来不错的票房。”
    从整体来看,“翻拍”现象在业界口碑中不占上风。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风潮毫不客气地表示“是偷懒的表现”。
    不少创作者认为其难与“精品”划上等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编剧王兴东就曾公开批评:“老的片子重拍一遍,不仅会花很多钱,而且等于重新嚼过去已经嚼过的馍,把破烂绸子拿出来加工,重新从里面拔出点丝。”编剧张冀对于“翻新创作”也明显不适应,他曾明确表示“痛恨”此事,“我的创作会以原创为主,暂时不会考虑接受翻拍项目。”
    “这是一个商业行为。”假如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壹娱观察”创始人陈昌业对翻拍经典及打造续集的现象报以理解态度。毕竟现在的电影市场,创造品牌所耗费的精力、经费更大,成功概率反倒更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真的让整个市场去试错,那很多影视公司都会倒闭。既然有这样具有生命力和号召力的IP,为什么不做呢?”陈昌业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反问道。他还提到,翻拍之作所获得的收益也可以反哺原创。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则持相对中立的态度:“翻拍的劣势在于不容易跳出既有框架,但并不代表翻拍就是没有创新;同时,原创也不等同于创新,市场上同样有许多模仿、跟风的原创电影。”
    翻拍究竟是条捷径还是弯路?一位不愿具名的影评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只有诚心诚意拍完了片子,让观众检验了才知道。”而影评人“木雕禅师”意味深长地表示:“翻拍并非罪过,滥拍、拍烂才是错。”
    记者观察
    翻拍经典也是对原创力的考验
    在多年前的香港和好莱坞,翻拍经典之作都曾扎堆出现。随着近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在电影工业化制作大潮的背景之下,华语电影人燃起翻拍经典电影的热情,也不足为怪。被翻拍的经典电影大都曾风靡一时,是经由市场印证的“珠玉”。借助经典的力量,对投资方来说显然是降低风险成本之举,导演们也似乎认为,当年那些引导成功的因素,到现在也还会起作用。
    我们看到,几乎每部翻拍片都能成为话题宠儿。例如,近日,徐克将翻拍《神雕侠侣》的消息一出,众网友自发掀起了票选“小龙女”人选的活动。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其跨越时间长河的生命力,它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观众而言,经典的真正魅力所在,除了体会影片所处时代的风貌之外,更能引起对当下的思考。
    很多人说,翻拍盛行是原创力匮乏的体现,在笔者看来,对于翻拍片,也要一分为二地来看。重塑经典也有可能再造经典。许多观众铭记在心的“经典”,也并非没有珠玉在前。就像现在提及《英雄本色》,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吴宇森而不是龙刚(1967年版《英雄本色》导演)那样。
    而翻看徐克的履历表也能发现,他有相当多的著名作品如《黄飞鸿》《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智取威虎山》等,无不是翻拍之作。其中像《新龙门客栈》这样的作品,不但进行了成功的个性化探索,片中的情节、对白、表演与打斗场景都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誉为是一部上佳的诚意之作。
    对经典的不断推敲和解读,进而读出时代的新意,我们并不反对,甚至是可以持鼓励态度的。但是若创作者把“集体怀旧”当成噱头,一味追求商业利益,难免让人心生反感。黄磊的导演处女作《麻烦家族》就是反面案例。影片翻拍自山田洋次的经典家庭喜剧《家族之苦》,可与其说是翻拍,不如说是原版的“复刻”——从场景到角色都一味的原样照搬,原创的影子遍寻无踪。
    另一个例子是十多年来不断翻拍其代表作《大话西游》的刘镇伟,显然已透支了影迷的信任。去年他推出的《大话西游3》虽收获了3.6亿元的票房,却遭遇了网友的花式吐槽:“它是最不令人失望的电影,因为它和想象中一样糟糕。”
    事实证明,无论IP的名声多响,无论有多少大咖参演,都只能借势把观众暂时吸引到影院里,但如果缺乏诚意,作品的原创度不够、质量欠佳,早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的观众依然会用口碑和票房亮明态度。因此如何用当代意识对老题材进行新解读,把这碗“冷饭”炒成观众钟意的“菜”,创作者都要进行一番细致的思考与打磨。毕竟,即便是翻拍之作,其成功的程度也是跟原创力的强弱成正比的——某种意义上说,聪明的经典翻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向上攀登,要拍出新意和个性就更难,这实际上是对原创力更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