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粉墨一生铸平腔——看《成兆才》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文艺报 田本相 参加讨论


    
    多年没有看戏了,突然接到老朋友孙德民的邀请,盛情约我看他编剧、王延松导演的《成兆才》。看过后,不能不佩服德民的才情,可谓宝刀不老。当年,他的《懿贵妃》《班禅东行》轰动舞台,如今他仍然是那么激情洋溢,依然对于题材具有强劲的驾驭力。我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感慨过,80年代一批活跃的剧作家突然从剧坛上隐去了,但是德民已是耄耋之年,至今还屹立在第一线上,真是令人敬佩。他写的河北梆子《李保国》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手头还孕育一部重大题材的剧作。他还在为他苦心经营过的承德话剧团支撑着拼搏着,这点让我格外感动。
    成兆才号称“民间戏圣”,一个从未读过书的苦孩子,不但学会莲花落,善于吹笛,还创造了一个新的剧种——评剧,为评剧创作、改编、移植了121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剧本,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写成兆才戏,早已有过马泰主演的评戏、河北梆子,以及广播剧和电视剧广播剧。如何出新,成为孙德民构思的焦点。我看有以下三点是独具匠心的:
    一是,编剧虽然没有想写一部诗剧或是音乐剧,但是给我的感觉这是一部准音乐剧,或者说是一部抒情戏剧。无论是主题歌,还是主要人物结合剧情的歌唱,那些具有诗意的歌词,都写得深情缱绻,荡气回肠。
    二是,编剧一方面着眼于成兆才“戏圣”的形象的正面雕塑,如在“序幕”中,在师傅任德贵带领的庆春落子班被驱逐天津的危难之际,任德贵眼看戏神的牌位被抢了,戏箱被砸了,他绝望了,“落子不养人啦!”就在这当口,成兆才却说:“师傅,我说砸的好……这是逼着咱走出一条生路!”这里,成兆才的形象跃然而出了。紧接着,他的一席话是:“咱这落子要想站住脚,就得学京梆,唱大戏,舍弃那些低俗粉墨的戏文,唱老百姓的事儿,再加进京梆大戏的文武场,锣鼓经,让落子挺直腰板走出一片新天地!”就这样,一个具有戏剧理想,更具有奇才的“戏圣”已经初显神灵了。这个序幕开得好,称得上是“凤头”了。
    三是,编剧的构思独具匠心,重心放在成兆才的婚姻爱情以及师情和友情描写上:妻子遇难、与灵芝爱情波折、师傅交班、李道元逼婚、师兄出走,表面上看是在写他丧妻失子的悲恸,写他爱情的波折,写他对师兄的仁义,写他对师傅的忠诚等等,但是从更深的层面看,却呈现的是成兆才内心深处对于评剧的创造和坚守,一个更深刻的美的理想主宰着他的生命历程。正如主题歌所说:“平生落魄尽凄凉,一领青衫依然长。星月苍凉风雨度,粉墨一生铸平腔。”
    值得称道的是王延松对全剧的艺术处理。面对承德话剧团演剧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条件,执导这样一部准音乐剧,可谓煞费苦心。此剧的亮色,在于导演物色了两位戏曲演员担当主要角色,一位是河北梆子演员刘凤岭饰演成兆才,一位是河南梆子演员韩鹏飞饰演任小山。关键是,他们在戏里都演的是话剧,唱的也不是他们拿手的梆子,而是重新创作的。导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戏曲演技功底,巧妙地融合到话剧里。如第七场,可以说是全剧表演的华彩篇章。成兆才的《杨三姐告状》快写完了,徒弟任小山由衷地赞叹师傅连一天书也没有读过,竟然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戏文,于是就有一场师徒的二重唱。成兆才回顾他苦学苦练苦写的历史,徒弟则歌唱师傅“一支毛笔,一盏孤灯”的创造精神。此刻演员恰到好处地将戏曲的演技融进这动人心魄的场面之中。这些,确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而且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尤其成兆才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近有一种说法,说戏曲和话剧是对立的。持此说者,是没有看到在中国话剧110年的发展历史上,无论是欧阳予倩还是田汉,都是醉心戏曲的改革家,而曹禺、吴祖光等更将戏曲的美学熔铸于他们的创作之中。还有一批话剧演员,从戏曲中汲取营养,石挥就是一位将戏曲的表演融汇到话剧中的大家,《秋海棠》就是代表作。而焦菊隐更打通了中国戏曲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界限,在话剧的演剧上实现了民族性的独创。
    《成兆才》的成功实验,启示话剧演员应当看到戏曲的演技是怎样调动起肢体的魅力,又是怎样需要下苦功夫才能赢得这样身体的自由,而使表演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另外也启发我们,在戏曲和话剧的演员跨界交流上是大有可为的。近年来,已经有人请戏曲演员来演话剧的实验,自然也可以让有修养的话剧演员在戏曲舞台一试身手。戏曲和话剧的交汇,在我看来可能是中国话剧对世界话剧作出贡献的一个领域。
    20年前,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岗位上,曾进行过剧团研究。当时,在话剧危机的声浪中,承德话剧团以其“山庄戏剧”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于是,我们专门到承德话剧团学习调查,发现他们不但没有陷入危机,而且编出许多好戏,演得很红火,演到香港,演到边疆。他们在边缘的小城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成绩,主要在于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艺术创造的创新精神。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曾赞扬他们是“扎根于人民中间的话剧团”。为此,我们在北京召开了“承德话剧团创作道路理论研讨会”。
    20年过去了,我听说这些年他们的处境更困难了;但是看到他们演出的《成兆才》,仍然在坚持演出原创的剧作,坚守着话剧的阵地。当年,我在研讨会上发言就赞扬了他们的坚持精神:“在有的剧团徘徊、萎缩,逐渐失去话剧艺术的凝聚力,甚至瓦解的时候,承德话剧团却坚守着阵地,把定着方向,探索着,发展着。”如今,看到他们在老团长的支持下仍然坚持“山庄戏剧”的精神,这点,在今天的话剧界具有不可忽视的示范意义。
    祝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出更多的好戏,发展得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