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日文版自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今日语言学 刘丹青 参加讨论

    编者按 刘丹青研究员的专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于2003年10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版,其后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在韩国和日本出版了韩语译本和日语译本。本文为作者给日语译本写的序言,经作者授权发布。 
    春风时节,东瀛来信,拙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的日文翻译已经完成、即将付梓,将成为此书韩文版之后的第二个外文版本。[1] 欣喜之时,感激并生。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日文版于2013年11月由日中言语文化出版社(大阪)出版
    
译者为:杉村博文、大西博子、岛村典子、铃木庆夏、西香织、桥本永贡子
    

不由得忆起20世纪80年代,我对语言类型学兴趣正浓、求书若渴之际,桥本万太郎著《语言地理类型学》译成中文出版,此书被朱德熙先生誉为“高瞻远瞩,一空依傍”,它正是我走近语言类型学包括其核心领域——语序类型学的最初津梁之一。近30年后,同属类型学的拙著日译本有幸与日本读者见面。学术,就是这样在国际交流中前行。 
    说起此书的翻译,要回溯到2010年6月,我和大阪府立大学张麟声教授同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参加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首届学术论坛。对类型学的共同兴趣,让我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张教授当时就提议将拙著译成日文,并就地与商务印书馆周洪波副总编(现任总编)商讨翻译出版的具体途径。在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宝贵支持后,张教授马上筹划起了翻译和在日出版事宜。超出我期待的是,他居然能请出最受中国同行尊重的日本著名汉语语法专家杉村博文教授来主持翻译工作。杉村先生以他的不凡号召力,组织起一个强大的翻译小组,里面不乏研究汉语的日本中青年精英。这样一个团队,让我对此书的翻译质量十分放心。而他们一丝不苟又非常高效的工作,更是让我感动和受益。这些身兼学者的译者们不但以比我预想要短的时间完成了译稿,还在翻译过程中对拙稿的许多细节提出了改进意见,既有表达、体例等方面的意见,更有富有学术含量的建议。如果说翻译是再创造,那这次翻译可能是一次充满创造性的再创造。译者的大部分意见建议我都欣然采纳,并将用到中文版下次印刷的微调中去。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张麟声教授全程关注,帮助各方沟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张教授、杉村教授及其翻译团队的卓越工作,对商务印书馆及周洪波先生的真诚支持,我都深怀感激之意。  
    
    日本著名汉语语法专家、大阪大学杉村博文教授
    拙著的基础是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徐烈炯教授的指导帮助是此书写成的强有力支撑。徐烈炯教授还为此书的中文版作序。在日本版出版之际,我再次表达我对徐烈炯教授的深切感谢。  
    
    刘丹青研究员(右)与导师徐烈炯先生和徐夫人的合影
    语言类型学是当代语言学中专门关注语言共性和类型差异的学科或学派。类型学家相信,任何关于人类语言本质的探讨和结论,如果离开了跨语言的验证,都无法成为真正的理论成果。因此,语言类型学是人类语言理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学科之一。但对于语言类型学在中国的命运,我一直有一个感觉:中国富有类型学发展的土壤,却曾经缺乏类型学发展的天空。土壤就是中国的语言资源富矿及其丰硕研究成果。境内至少有5个语系的约130种语言,而汉语作为世界上母语使用者最多的语言,有着数量可能为世界之最的方言土语,而民族语言中也有些语言有内部差异很大的众多方言(如彝语、苗语)。近百年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对这逾百种语言及无数方言调查研究的大量成果。除了单个语言的描写分析外,我们还有很多更直接地有益于类型学成长的比较研究成果,如各语系内部的比较研究和语言教学所催生的语言对比研究。对于以跨语言比较为生命的语言类型学来说,这些是学科发展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中国也存在无益于类型学生存的因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留下来的学科分工体系,使中国的学科体系中没有独立的语言学科,学生、教师、研究课题和学术资源都被划分成汉语、民族语言和外语三个领域,三域分别与各自的文学学科结盟,而三个语言学科之间则如有高墙相隔,曾经极少往来;近些年来交流有所增加,而基本隔阂仍未打破。这种体系有利于单一语言专家的培养,却很难有语言类型学的发展空间。而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各有不同的研究旨趣,还无法代替类型学的工作。如对比语言学关注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而没有义务关注人类语言整体的共性和类型差异。如果说对比语言学是语言研究之间的相加,语言类型学则是语言研究之间的相乘。相加研究比单语种研究更有利于相乘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但加号的力量毕竟不能代替乘号的力量。这些学科体系和研究传统的制约,构成了不利于类型学发展的天空,造成了类型学地富天贫的窘境。正因为类型学在中国基础相对薄弱,所以这本拙著的前面几章都用来介绍我的视角所见的当代类型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成果,后面则是应用这些框架对汉语及其方言中介词类型问题的具体研究。 
    好在,语言资源的土壤是客观存在的,而天空——学术环境,则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而改善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类型学发展的正能量在逐步积累,J. Greenberg,B.Comrie,W. Croft,桥本万太郎等重要学者的类型学著述被逐步介绍到中国,也有更多学者直接关注国际上类型学的发展,跨语言的类型学研究和基于类型学背景的汉语及中国境内语言研究逐步兴旺,基金课题和出版机构都在鼓励类型学的发展。最近十来年,类型学已经可喜地成为中国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拙著在2003年出版后,不到一年就售罄加印,这也反映了中国语言学者和学生对类型学的兴趣在激增。 
    我们看到语言类型学在日本也在稳步发展,产生了柴谷方良等有国际影响的重要类型学者。拙著日译本就像两国类型学园地里的一朵小花。一方面,我希望它在东瀛的开放,能传递花香,促进两国语言类型学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并通过蜜蜂传粉让这朵小花对汉日对比等相关学科也起一点交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希望通过译文让这本小书经受更多读者的检验批评,那将是我最能受益的方面。 
                                                                                                           刘丹青  
                                                                                              序于2013年4月9日,中国北京 
    注  释 
    [1] 此书韩文版由韩国庆熙大学金起赫教授(已故)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孙金秋博士(现任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合译,韩国Bogosa Books 2011年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