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毛尖:抗战影视剧的底线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毛尖 参加讨论

    一
    台湾导演王童拍过著名的乡土电影三部曲。第一部《稻草人》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以略带荒诞的喜剧风格拍摄日治下的台湾农民生活。
    阿发和阔嘴两兄弟,靠着母亲天天晚上在他们眼睛上涂牛粪得了色盲。这样他们就不用去为天皇打仗。打仗,用阔嘴的话来说,换来的奖旗连做一条内裤都不够。不过与此同时呢,他们看到村里的日本人,都是点头哈腰,一口一个大人。阿发的儿子跟爹说,老师叫他们改日本名,阿发就骂等我死了再说,但儿子说,改了日本名,政府配给的黑糖就能变白糖,阿发就软了,转身还让儿子问老师,自己能不能也改个日本名字?
    影片最后,阿发阔嘴在自己的田里捡到一颗没有爆炸的美国炸弹,他们吭哧吭哧抬到日本人那里去领赏,没想到被日本人用枪逼着扔到海里去。不过生活不全是悲剧,炸弹在海里爆炸,炸上来很多鱼,阿发阔嘴也得以满载而归。晚上,全家人一边吃鱼一边憧憬美好生活:如果美国人隔天来投个炸弹就好了,那么我们就天天有鱼吃喽。
    《稻草人》配乐轻快,日本人的形象,也不坏。电影中最沉重的一幕,倒是兄弟俩听到城里来的老板,也就是阿发的有钱连襟,要把他们租种的地卖给糖厂时,两人走投无路的一个远景镜头:天空阴暗,远山压抑,战争没有剥夺他们生活下去的力气,但没有土地,他们就完了。
    二
    据说,姜文很喜欢《稻草人》。《鬼子来了》中,也的确浮现着《稻草人》的影子,比如村里的日本海军乐队和那个爱给村里孩子发糖的日军队长,另外,村里人的无知和善良,也能和阿发阔嘴对照着看,包括村里人看到日本人都用日语招呼"大人"。不过,《鬼子来了》能拍成《稻草人》吗?
    作为一部口碑奇好的抗战剧,《鬼子来了》最不同以往的地方就是对中国村民形象和日占区日军形象的颠覆。作为老百姓,大人看到日本兵有点奴性,小孩看到日本兵讨点糖,似乎都不算耻辱;村里人虽然知道绑在麻袋里的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翻译官都属于"敌我"问题,但他们下不了手杀人,也能理解。按照姜文自己的说法,他要通过《鬼子来了》改变日本观众一些误解,比如日本人认为,既然中国"全民皆兵",那么他们就能"全民歼灭"。《鬼子来了》就是要让日本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肆意杀戮。
    理论上,姜文做到了这一点。《鬼子来了》在日本放映,也的确引起日本右翼的反击。影片最后,明知日本已战败投降,但奸诈残暴的日本小队长还是用联欢会的形式召集了挂甲台全村的村民,然后全部杀光。对日军的凶残,姜文的表达是到位的。尤其日本俘虏花屋小三郎被村民养了半年以后,从凶狠求死变成了顺从求活,对大三等村民也发自肺腑地有了感激之情。可是,一旦面对他的上级军官,一旦他的上级军官向他发出杀人的指令,他就毫不犹豫拿起刺刀,重新变回鬼子。
    但是,《鬼子来了》令人特别纠结的地方也在它奇好的口碑,而这个口碑,无论从纸媒还是网媒来看,都更多地指向这部电影的一头一尾。
    这个头是电影开始,"我"的出现。一个显然的电影事实是:如果没有"我"在一个晚上把两个麻袋扔进大三屋里,作为日占区的挂甲台村民会一直和日本军队和平相处,直到胜利那一刻。至于这个"我",在几乎所有的评论中,都被指认为某共产党员或游击队员,甚至,还有专家说这个"我"就是"朕"。反正,无论是电影表现,还是电影评论,这个送来两个敌人的"我",是荒诞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带来灾难的。
    同时,作为对应的"尾"是什么呢?是日本投降后开进县城的国民党军队。影片最后,大三为了替全村人报仇,拿着把利斧就冲进了国民党的俘虏营,虽然他也砍了几个日本兵,还是很快被拿下了,并且最后被国民党军官宣布死刑。最最悲剧的是,国民党军官还让日本俘虏来执行死刑,刚刚带人屠村的日本小队长,虽然成了俘虏,却还是趾高气扬,他高傲地让花屋来砍恩人的头。
    看到这里,每个中国人都是悲愤的,姜文做得最好的是,黑白电影在此时突然转成彩色,把影片之前的黑色幽默全部荡涤。但是,让我们现场问一下中国观众,最令人悲愤的是什么?
    所以,尽管姜文的电影才华令人激赏,而且,我也认同他的影片设想,暴露国民性是导演责任,可这里的问题是,整部影片,从悲剧发生到最后引发的悲剧高潮,自己人的可恨盖过了日本人的可恨,至此,《鬼子来了》的悲剧重点和终点也就和《稻草人》一个逻辑了。
    可一个必须重视的事实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所占据的历史位置和政治位置都是极为不同的。插一句,这也是为什么台湾最近的抗日巨片《赛德克·巴莱》,在台湾好评如潮,但在大陆很多影评人看来,却有《阿凡达》的嫌疑。让我们挪开政治正确的面具,说到底,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日本的感情,那是太不同了。简单地说,大陆抗日剧和台湾抗日剧是不可能使用同一个历史、政治和情感框架的。
    三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我们的影视剧用了妖魔化的手法,而在今天历史条件改变的时刻,像《亮剑》、《历史的天空》、《人间正道是沧桑》、《雪豹》、《永不磨灭的番号》这样的连续剧,就能用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塑造国民党将领。不过,与此同时,随着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国民党将领的出现,使有些人开始有错觉,似乎重新塑造日本鬼子的时间到了。《南京!南京!》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不夸张地说,这几乎就是一曲日军颂歌。
    话说回来,《南京!南京!》那是不能和《鬼子来了》同日而语,前者令我们在南京大屠杀之后再次蒙羞。但是,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我们还是应该提请姜文注意,在抗日战争被网络恶俗化为抗"日"战争的今天,今天的电影人首先需要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这些年,抗日题材剧一部接一部出炉。有很多观众感慨,如果中国兵都像影视剧所表达的那么神勇,那么抗战哪里需要八年!比如最近大热的《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我们的战士居然能用手榴弹把敌机炸下来!但反过来,我倒是觉得,再"传奇"的抗日剧也比《南京!南京!》好,这方面,姜文的经验倒是值得重提:"在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右翼分子、反华势力、否认战争罪行的大有人在,并不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是一小撮, 只不过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是一小撮。"
    所以,在我们有勇气和力量既讨伐日本又检讨自己的时候,我们先把第一步工作做好吧,帮着日本人跟自己人谢罪,历史时间真是没到。而如果第一步没做好就上第二步,那么很快大家也会盼望隔天有炸弹,天天有鱼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