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富有才情的10位君主大盘点 编者按: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位君主在治国理政、处理公务之外,还兼修“才艺”,并且在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他们中有人擅长词赋,垂泪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 有人工于书法,笔法潇洒肆意,独创“瘦金体”; 有人精于丹青,画中之物栩栩如生……
隋炀帝杨广:善属文 杨广好诗文,早期一度喜爱梁陈宫体诗。后来,他西游塞上,远征辽东,因此,写下了大量史诗般的诗篇。 他的诗歌清新俊逸,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扫百年之间流行于世的梁陈靡靡之诗,恢复了汉民族的诗歌风格和写实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隋炀帝的诗歌,开创了大唐盛世辉煌大气的阳刚诗风,其“济苍生”“安社稷”,一直是盛唐诗歌的精神支柱,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唐诗之祖。《隋书•经籍志》中著录了《炀帝集》55卷;《全隋诗》中,录存其诗40余首。 杨广清新自然的诗风,对唐代以及后世诗人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有许多诗词佳句,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范本。如“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杨广《野望》)。此诗前3句,曾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用在《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写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也是直接袭用杨广佳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玄宗李隆基:工于书法,酷爱音乐 唐玄宗工于书法,尤其擅长八分书和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著名的帝王书法家之一。 《鹡鸰颂》是唐玄宗的书法代表作,运笔挺拔苍劲,尤其是起笔、收笔少藏锋,非常别致。整幅作品书风雄秀,结构丰丽,遒劲雄健,丰润浑茂,是典型的大唐书风。从传承上看,书出二王之间,更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有所创新。据研究,此帖为唐玄宗传世书法墨迹之唯一孤本,也是大唐传世书法墨迹之稀世奇珍,堪称人间瑰宝。 ▲唐玄宗李隆基《鹡鸰颂》(局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才华横溢,很有音乐天赋,对于丰富和发展大唐音乐,功不可没。他一生爱好音乐,喜爱亲自演奏琵琶,击打羯鼓。他擅长作曲,著名作品包括:《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等。其中,《霓裳羽衣舞》曲,曲调优美,乐曲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登基以后,唐玄宗特设教坊,创立梨园,专门培养戏曲演员。后来,戏班称为梨园,就是来源于此。 南唐后主李煜:善诗词,工书法 李煜酷爱读书,长于诗文词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词人皇帝。他善诗词,工书法,知音律,多才多艺。李后主以宴乐和感伤的词作见长,词句极富于感染力,艺术成就极高。 李后主不仅长于诗词。在书法上也造诣极深。李后主富于创造,爱用颤笔,字形歪拧扭曲,遒劲如雪竹寒松,称为金错刀。李后主还爱写大字,不用墨笔,而是用卷起来的帛,饱蘸浓墨挥写,激情饱满,称为撮襟书。 宋太祖赵匡胤:好读书的武学宗师 太祖长拳,应该源于赵匡胤训练士卒的武学真传。赵匡胤擅长武术,登基之后,感觉昔日训练士卒之拳法十分珍贵,于是,编练成套,命名为“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用于军中,训练士卒。 少林寺对太祖长拳,刮目相看,承认太祖长拳为少林武功最大之别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武术之中,以太祖长拳命名的拳系流派众多,从北到南,枝繁叶茂,目不暇接。 赵匡胤在武术方面成就卓著,以他命名和首创的棍法打遍天下,称为“太祖盘龙棍”。因此,宋太祖被称作是武学宗师。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精通兵法。但是,他却很喜爱读书,经常手不释卷。他跟随柴荣,平定江淮(淮河流域)时,有人向世宗柴荣告密,说他用几辆大车,运载自己私物,有许多金银财宝。世宗疑惑,立即派人前去检查。 结果,确实有几辆车,但是,车中别无他物,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不解,问他:“你是武将,要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我没有什么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称帝后,十分尊敬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其他读书人,学士陶彀、窦仪准确地给出了答案。赵匡胤感慨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总是鼓励他们,时刻多读书,增长见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宋太宗赵光义:开卷有益好读书 宋太宗好读书,“开卷有益”之典故,就是出自他。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纂类书《太平总类》一千卷。宋太宗亲自审定,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之内全部看完。最后,宋太宗赐名,更名为《太平御览》。 宋太宗政务繁忙,每天抽出时间,翻阅这部巨著。随侍大臣感觉皇帝太辛苦,劝告他以身体为重,少看些书,不一定每天都看,以免过劳。可是,宋太宗笑着回答:我喜欢读书,开卷有益,从书中能得到许多乐趣。 于是,他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国事太忙,耽误了读书,他随后一定抽空补上。他经常对左右随侍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益的。 宋徽宗赵佶:工于书法,擅长绘画 如果说陈后主(陈叔宝)、李后主(李煜)是皇帝中的音乐家、诗人,那么宋徽宗赵佶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书画家——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同样在曲、诗、书、画之外,一无所长,别无所能。他们弄得国破家亡,命运极惨,但他们却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他们在凡人不可企及的艺术殿堂中睥睨众生,不可一世。他们的艺术生命在亡国的废墟上永生。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局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其墨迹清瘦、峻刻、遒劲有力,坚挺多姿,令人叹为观止,称为瘦金体。徽宗的瘦金体可以和诗人皇帝李后主的金错刀比美。瘦金体、金错刀、撮襟书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丰碑,它们共同体现了一个“劲”字、一个“冷”字。也许字如其人,人有其命,他们冷劲苍凉的字迹预示着他们垂泪对宫娥的命运。 ▲宋徽宗赵佶御题画作《芙蓉锦鸡图》,先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在绘画上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他讲求神似、形似,追求细节的惟妙惟肖。宋徽宗是一位醉心于艺术的画家,一旦作画便全身心地投入,对于绘画的对象观察得细致入微,并极有耐心。有一位少年进呈画作月季花,宋徽宗细细观赏,大为兴奋,说此幅春时日中的月季花,毫发无差,当即赏赐绯袍,大降恩宠。有一次画院画师们画孔雀,宋徽宗观览之下极不满意,开导说,孔雀飞升,总是先举左脚。而画师们画孔雀升藤墩,却都画成先举右脚。画师们心服口服,钦佩得五体投地。 宋徽宗醉心于绘画,不仅仅停留在潜心观察,还敢于创新。他为了画好鸟的眼睛,独出心裁,用墨漆点睛,隐然如豆,果真高出画面,富于立体感,栩栩如生。 辽兴宗耶律宗真:工于画,擅丹青 辽代最有才华的皇帝是辽兴宗耶律宗真。宗真与宋仁宗同一时代。兴宗宗真通儒术,好音律,擅长绘画,尤其善于画鹅、鸭,所画点缀精妙,栩栩如生。 《契丹国志》说,辽兴宗工画,擅长丹青,尝将所画的鹅、鸭送赠宋仁宗,其画点缀精妙,宛乎逼真。宋仁宗作飞白书答谢。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说,辽兴宗后来又作五幅缣画千角鹿图赠宋仁宗,画上题注日月,注明御画。宋仁宗命将千角鹿图悬挂在太清楼下,召近臣观看,次日又召皇后、命妇观看。事后,仁宗郑重地将此图收藏在宫中的珍画库:天章阁。 金章宗完颜璟:醉心于宋徽宗的书画,擅长诗赋 金章宗完颜璟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雅好文事,而且颇有才华。章宗嗜好书画,尤其醉心于宋徽宗的书画,专师瘦金体,学画也唯徽宗为师。徽宗喜欢用磁蓝纸泥金字帖签,章宗完全仿效。 章宗多才,闻名于世者,正是他的诗赋。章宗是金代最文雅,也最擅长诗赋的皇帝,也是当时最富于文采的女真诗人。章宗的母亲,是宋徽宗一位公主的女儿,由于血缘关系,他对汉文化有着天生的崇尚和浓厚的兴趣。章宗的父亲,即金显宗完颜允恭,也是一位诗词的爱好者。章宗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父母好文的熏陶,加之章宗天赋过人,自然独步当时,文才冠世。 章宗过人的天资和颖悟的透视力都渗透在他那精妙的诗文中,诗文中的灵气咄咄逼人,令人为之叹服: 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玉一枝。 地力发生虽有异,天工造物本无私。 这是金章宗的一首诗,咏诵牡丹。 明宣宗朱瞻基:擅书画 史书记载说,明宣宗嗜书,智识杰出,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气。 宣宗的艺术才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画院制度,一是个人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修养与酷爱。宣宗诸笔兼工,在山水、花鸟、人物、草虫等方面,均能与宣和时代争胜媲美。 ▲明宣宗朱瞻基画作《花下狸奴图》 明宣宗御笔《花下狸奴图》,画的是湖石野菊,菊下一大一小,坐两狸奴,眼睛传神,毛发松软,极其生动。《猿戏图》画山溪静谷之中,溪水潺潺,水草翩跹,母猿怀抱小猿,坐于临溪大石,右面枇杷树上,公猿攀缘,与幼猿嬉玩。 ▲明宣宗朱瞻基《上林冬暖诗》 宣宗的书法,写得生动别致,富有力度,很有气势。传世的行书《上林冬暖诗》就是一幅布局精巧、极有神韵的书法作品,这御笔诗,实可与康熙行书《唐人诗句》、雍正行书《经海一滴序》等相媲美。 清圣祖康熙帝:博学多才 康熙知识广博,在地理、气象、农业,以及吸收西方文化而体现在历法、数学机械、医学等诸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康熙在正统学说方面的才华,在帝王之林中是无与伦比的,而他在偏门杂学方面的才识,也同样出类拔萃。只是,康熙的杂学才识,历来是秘阁深藏而鲜为人知的。康熙写有《蒙气》,记太阳在空气中的折射影像。写有《方音》,记七省地方语言的差异。写有《雷声不出百里》,记声、光、黄钟之间的关系。还有《南方物性》《海鱼化唐》《山气》《雷楔》《潮汐》等,真是举不胜举,无法统计。 康熙喜欢医学,深谙中医。他对中国古代的医学大家,如张仲景、华佗之流,很为钦佩。康熙三十二年,由于传教士用金鸡纳(奎宁)治好了康熙的疟疾,康熙遂对西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康熙另外专辟实验室,召传教士就中制造西药,以备出巡和行军之需。康熙还曾将这些西药慷慨赐给病中臣僚与军士。 康熙在吸收和研究药物药性的同时,还让传教士传授解剖学知识。康熙以帝王之尊,率先研究解剖,这不能不说是气魄夺人而难能可贵的。罗雅谷等曾述译《人身图说》,邓玉函述译《泰西人身说概论》,法国的巴明多精通满文,将法国皮理的《人体解剖学》,应诏译为满文。康熙就从传教士和这些书籍中,获得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康熙中西融贯,博览群书,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日,他的渊博学识与专深学问,也是同样令人由衷敬佩的。 (以上内容摘编自《皇宫黄档——中国历代帝王宫廷故事》,图片来自于网络) 【推荐阅读】 《皇宫黄档——中国历代帝王宫廷故事》 向斯 著 人民出版社 2017年6月 责任编辑 宰艳红 责任编辑:董馨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