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看严歌苓走过的非洲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看严歌苓走过的非洲
    提起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简陋破烂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广袤而贫瘠的土地?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孩子?贫穷,是我们对非洲最初的印象。
    非洲虽然贫穷,但也有很美的东西。人们会穿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宗教生活,一到晚上就会唱歌、跳舞。他们在苦中作乐,虽然生活很苦,时常连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但他们依然努力并津津有味地活着。他们淳朴善良、他们努力工作,他们拥有一种对命运全盘接受的乐观心态。
    《非洲手记》是严歌苓通过亲历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的所见所闻,将当地人文景致、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作了立体、生动的描述,为读者呈现出一场魅力无限的非洲之旅,更以简练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非洲人们的淳朴、坚强与乐观。
    
    

    默默付出的清洁工
    清洁工是个30来岁的瘦子。不过尼日利亚人几乎个个都瘦,所以瘦不能作为一个形象特征。其实我早就留神他了。他穿一身墨绿工作服,戴一顶棒球帽,早上7点就来扫院子。他扫地的姿态很痛苦,两手握一把一尺多长的扫帚,扫起来人得躬成120度。扫帚是用一种草枝扎成,很像中国的老式锅刷子,与其说他是扫院子,不如说是刷院子,一寸一寸地刷,院子便给他刷成了偌大个锅,干净得可以盛食物了。常常听见那坚硬的刷地声响在我窗外,却看不见人,可想他弯腰拱背的功夫了。一天我拿了美国带去的长柄扫帚,示范他如何使用,他却诚惶诚恐地笑了,说:“夫人,那样扫不干净的。”我说美国人和中国人都这样扫地,都扫得很干净。他又笑,真正的明眸皓齿,说:“非洲人都这样扫,从来都是这样扫。”我问他难道不累么?他说习惯了就不累了。说着他又120度地折下腰,扫着向前走去,后脊梁背上的脊椎骨尖溜溜一串,清晰地戳在他墨绿工作服下面……
    一天中午,我发现后院的草坪消失了,成了三条齐齐的田垄,垄面上铺了一层和着畜粪的肥土。原来是清洁工在我的后院实施了开垦计划。我从来没有种过菜,打开一包菜籽,便大手大脚的播撒起来。5分钟后,三垄地全下了种:扁豆、尖椒、香菜、上海青、鸡毛菜。过后的两天,我完全忘记了菜园的事。第二天傍晚去游泳池,路过后院,突然看见一片密密的绿芽,苔藓一样的东一块,西一块。原来撒种子大有讲究,像我这样的大手笔,后果就是稠的太稠,稀的太稀。十多天后,扁豆吐须了,我隔着客厅的玻璃门,看见清洁工扛了一些树干,支在扁豆苗旁边。他原来十分有心,树干是打理院内树木时砍下的乱枝,他却没把他们当做垃圾扔掉,搜集起来,打得溜光。其实这并不是他分内的工作,只是看出了我的力不从心,默默地帮我分担一些。
    虔诚的朝拜者
    清晨5点左右,我就会在咏颂祈祷的声音中醒来。伊斯兰教徒们开始每天的日出祷告了,领诵者在电喇叭里的长啸在黑沉沉的城市上空回荡,听上去竟苍凉的很,把人带到了古老的中东大漠。假如在这时候出门,就能在我们的借口看见一群群祈祷的人跪在简陋的清真寺里膜拜。街边的清真寺简陋得只有一圈半截墙,人跪下时从外面只能看见一排排头顶,一旦他们趴下,外面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还有比清真寺更简陋的地方,那就是在街边拦下一块地方,清扫干净,两头挡上长板凳。这样,无论谁走过,赶上祈祷时间,马上就可以加入进去。在阿拉之下,不分亲疏,皆我兄弟。
    我刚来此地的时,看见人们无论走到哪里,手里都提上一把塑料小茶壶。后来知道那壶里装的水是随时供他们净手净脚,准备一天的5次跪拜的。我们的司机是伊斯兰教徒,十分虔诚,我给他的瓶装矿泉水,供他出车路上喝,若途中遇上祈祷,又找不到水洗手洗脚,他便从嘴里省下水净化一番。他还在车里放了一块小毯子,祈祷时就拎下车,找干净也清净的地方铺下跪拜。有时我进商店或图书馆,出来便看见他跪在他的流动清真寺里,闭眼祷告。他一旦感觉我走近,就会一纵身跳起来,脸上有一点过意不去的笑容。我总是告诉他不急,可以等他到祷告完再走。他却从来不让我等,说等有空的时在补拜。他过去开银行的押款车,常常一整天都没空,晚上要花很长时间把5次祷告都补齐。
    
    

    坚强乐观的流浪者
    这一带是使馆区,都是高墙深院,而就在路口便有个流浪人的据点。我们走过时,三个女人和一群大小不等的孩子向我们道早安。他们的营寨是一栋盖了一半的房子,一层有屋顶,二层地板朝天。随着我们的远足,我常常看见这样半途而废的建筑。有的是建的相当考究的清真寺,有的是天主教堂,也有写字楼或住宅。建造者像被一个不成熟的念头驱使而动了功工,不久便留下不成熟的作品离去了。我们邻里的整个流浪部落就住在这样一座胚胎状态的豪宅里,也不知道他们怎样清洁洗漱,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整洁鲜亮。部落里的女人们似乎是生产者,男人们像是统治者和消费者。女人们清早支起灶架起锅,开始经营起早餐生意。早餐过后,她们又忙碌着销售鸡蛋、面包、棕榈油等日常用品。
    远足很快使我认识了这个首都城市,一个在腐败、无能的政府控制下度一日算一日的地方。人们是乐观而尊严的,因为爱自己的家人和爱上帝或真主而充满求生的力量。若时间碰巧的话,我们在远足途中会碰见早祈的人群。他们肃穆地跪成一片,俯下身去,念诵祷词。他们此时是与世无争的,是坚强而健康的。
    来源:内容摘编自《非洲手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