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捷克文史中的专有名词释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提要】    捷克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捷克文学家们为了维护自己弱小而又濒临消亡的语言和文学遗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随着世界文学的逐渐发展演变,捷克文学也产生了其独特的文学体裁及文学流派,本文尝试以捷克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词进行释义,以飨读者。
    【关键词】  捷克文学   文学流派名词释义
     
    民间故事诗( Balada )
     
    民间故事诗也可以称之为“叙事诗”。综观捷克民间故事诗的发展史,民间故事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一定的叙事情节;2.铺陈演示了某种命运;3.核心都有其转折点;4.一般为悲剧性的结尾。
    民间故事诗(balada)一词源自法语,叙事诗借鉴了法国抒情诗的形式,诗句和诗节具有固定的格式:7至12句诗构成3个诗节,结尾部分诗句的数量是叙事诗第一部分的一半。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并且用抒情的方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诗人维庸(François Villon,1431-约1463,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以过度的犯罪行为闻名,一生有许多时间遭监禁或放逐。贫民出身,品行乖张,多次入狱,两次被判死刑,因权势者怜其才华而获赦。主要诗作有《小遗言集》、《大遗言集》、《绞刑架上之歌》等。作品反映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反对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语言质朴,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形式最受欢迎,称为维庸叙事诗。
    捷克诗人爱尔本(Karel Jaromír Erben,1911-1870,捷克诗人,记者,科学家,捷克民间文学的收集家)的诗集《花束集》与捷克作家杨· 聂鲁达(Jan Neruda,1834-1891,捷克新闻记者,诗人、小说家、杂文及文艺批评家,捷克现代诗歌的奠基者,捷克现实主义散文大师。主要作品有诗歌集《墓地之花》,短篇小说《小城故事》,叙事诗《平凡的主题》等)的《民间故事诗与浪漫曲》(Balada a romance)是十九世纪捷克最著名的叙事诗集。爱尔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由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法则支配着,只要跨出了超自然的力量给人们规定的界限,就会受到惩罚,从而破坏人们之间的自然关系,比如忘记关照孩子、贪财谋杀、不孝顺父母等等。然而他又相信,爱与宽恕的法则高于罪与罚的世界。他在民间诗歌故事中寻找属于捷克民族特有的人物性格和人民的智慧经验,并通过故事给人们以警戒。
    通常叙事诗的内容是悲观的、戏剧性的,然而聂鲁达很早就将自己的乐观精神和人类的幽默感深深赋予到叙事诗集《民间故事诗与浪漫曲》中。尽管这部诗集中一半的诗歌以圣经和宗教题材为主题,但是作者写作的主旨在于是人们丢弃那些束缚心灵的陈规旧历,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人生。他的《耶稣受难叙事诗》(Balada pašijová)中描写到,耶稣基督最大的痛苦并不是门徒的忘恩负义,仇恨和背叛,而是在目睹他受难的母亲在十字架下那颗饱受煎熬的心。人们说,捷克民族复兴时代的文学不能与英法国家同时代的文学相比,是因为捷克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而爱尔本、聂鲁达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不仅是对整个捷克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总结,而且把它推向了高潮。
    捷克现代派(Česká moderna)
    迈入20世纪之前,处于世纪之交的欧洲文学界,各种思潮流派层出不穷,如:颓废派、世纪末派、文学上的装饰派、现代派、象征主义、新浪漫主义等等,这些文学艺术流派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动荡变化。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运动以及文化、艺术思潮都在这些作品中有直接或间接、正面或扭曲的表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治哲学领域的时代潮流。
    捷克现代派这一艺术群体产生于19世纪末,1895年由捷克现代派文学团体发表的现代派宣言(manifest České moderny,或Manifest České moderny)联合组织起来。最初由安东尼·索瓦(Antonín Sova,1864-1928,捷克现代抒情诗奠基人,散文家,被称之为“捷克最伟大的现代爱情诗人”。主要作品有文集《一些充满亲密感的花朵》,《我的家乡》,《被揉碎的心灵》等),约瑟夫·斯瓦多普卢克·马哈尔(Josef Svatopluk Machar,1864-1942,捷克诗人,专栏作家,主观现实抒情诗和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文集《四首十四行诗》,政治诗集《来自维也纳的悲歌》,诗集《这儿可能盛开玫瑰花》等),奥多卡尔·布舍兹纳(Otokar Březina,1868-1929,捷克诗人,独身主义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神秘的远方》,《西方的黎明》,《从两级吹来的风》等)等人创立,这些作家后期的文学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作为一个艺术团体,“捷克现代派”已经于20世纪初解体了。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因为在其宣言发布之时,严格追求的就是要创作独立的、个性化的作品。“捷克现代派”是第一个拥有纲领的,具有批判意义的团体,被称之为“爱国主义文学流派”,即鲁霍夫派和卢米尔派,这一团体的文学艺术家在其艺术作品中提倡和强调个人主义的基本纲领,意味着对于非表层的、非顺应主流的、艺术作品真实的内部经验的强调。
     这两个原则预示了捷克现代派,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文学现代派以后的发展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捷克20世纪文学流派的先驱。当然,“捷克现代派”作家与当时其他的各现代派流派和“颓废派”一起被称为颓废的一代,尽管“颓废派”是较为封闭的团体,与“捷克现代派”没有多大联系。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派作家在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下,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他们对自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意义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由于反理性主义的现代心理学认为自我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本能和无意识,它变化多端、深奥莫测,现代派作家力图在作品中表现任务意识的复杂变化。出生于布拉格犹太区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作家,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变形记》,《审判》,《城堡》等)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现代派文学鼻祖,他虽然用德文进行文学创作,但大部分作品是在布拉格完成,他捷克的语言文化环境十分熟悉。至今,在布拉格查理大学附近的犹太区还保留着他当年进行生活、创作的住地及他的头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与巴黎的艺术家们未能再进行接触,然而,由于捷克的近代文学巨匠作家、戏剧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1890-1938,世界著名的作家,新闻工作者,翻译家。主要作品有科幻小说《鲵鱼之乱》,剧本《白色病》,《母亲》等)卓越的文学翻译工作,仍使捷克人读到了不少法国文学的新诗作。恰佩克的《万能机器人》描写现代人沦落为机器人、失去了人的体质也就失去了自我的悲剧。
    传奇传记( legenda )
     
    捷克传奇是对于圣人生活的描述,其目的在于向基督徒展示神圣的人物,一方面作为宗教典范,一方面描写一个以神的旨意创造奇迹或以自身的意志为信仰而殉难的人。传奇最古老的意义源自教会批准的圣人传记,这与教堂里日间的相关圣物一致(拉丁语中lego有阅读、采集、拼贴的意思。然而传奇很早就成为独立的文学诗歌形式,或出现于散文中。
     原拉丁文的传奇故事早在中世纪就被翻译、改写等,成为除了骑士史诗之外的主要文学领域。传奇的特点为,它产生于普通人之中,因为它保存了独特的对历史紧张局势的联结(通常为圣人在富有神秘色彩的殉难等过程中的经历)和由此而生的心灵感悟。因此传奇系列在世界文学中呈现出两种形态:学识渊博的作者对文学素养较高的听众的讲述,以及对特定的范围更广的受众群体进行的略为简单的讲述,主要强调的是历史的因素。尤其在巴洛克时期第二种形态经常演变为,传奇的宗教特点变得不突出,而成为接近传说等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典范”地位的鼓舞人心的文学。之后在近代早期,19世纪和20世纪出现了人们广为接受的被奉为典范(即获教会批准)的宗教传奇汇编,以便尽可能对所有圣人的命运进行编写加工。
    在古斯拉夫语文学时期,捷克的传奇传记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贵族传奇),名篇有《圣瓦茨拉夫传》(Život sv. Václava十世纪中叶)和《圣瓦茨拉夫第二传奇》(Druhá staroslověnská legenda o sv. Václavovi)。受拉丁文范本的影响而产生的传奇主要有《基督传奇》(Kristiánova legenda),捷克文版的《圣瓦茨拉夫和其祖母路德米拉的传记及殉难记》(Život a umučení sv. Václava a jeho babičky sv. Ludmily)。之后在14世纪初的文学领域中,最著名的作品为《圣卡捷琳娜传奇》(legenda o sv. Katřině)。之后在查理四世国王的统治下产生了许多大众化的传奇,比如:《万名贵族骑士的故事》(O deseti tisících rytířů),《圣安塞尔木》(O sv. Anselmovi),《少年耶稣》(O Ježíšově mladí),《圣女玛尔格达》(O sv. Markétě),《圣伊瑞》(O sv. Jiřím),《圣母升天节》(O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特洛伊圣耶罗尼书》(O sv. Jeronýmovi knihy troje),《亚当和夏娃传》(Život Adama a Evy),《圣玛丽亚轶事》(O radostech svaté Marie)等。捷克作家的创作和大众化传奇故事所汲取的主要源泉是天主教多明尼克派修士雅古普·德·佛拉祯(Jacobus de Voragine,1229或1230—1298)的拉丁文集《神像光轮传奇》,《黄金传奇》(Legenda aurea sive chronica lombardica)。还有根据外国的范本产生的三个最古老、最著名的捷克艺术散文作品:《巴西奥纳尔》汇编(soubory Pasionál),《圣父传》(Životy svatých Otců)和《耶稣基督传》(Život Krista Pána)。《巴西奥纳尔》汇编中的传奇故事出自《黄金传奇》。其中的一些情景由捷克圣人的故事取代了国外的传奇故事。《巴西奥纳尔》汇编大受欢迎,它成为捷克的第一批出版物之一,尽管其中借用了未获教会许可的非典范的资源,但早在基督教传播的头一个世纪就问世了。
    除了叙事史诗《亚历山大大帝》外,捷克的骑士传奇故事中最有名的要数《布隆茨维克公爵的传奇》(o Bruncvíku)了。叙述了捷克国徽的来历,成为捷克文学史中的重要篇章,以至在后来的捷克文学中,尤其是在民族复兴时代,不读被加工改写,成为流芳百世的作品。巴罗克时期一些传奇故事的题材取自学院派的戏剧或完全以民间戏剧为源泉。那时,传奇原本的宗教特征已经被替代。17世纪最著名的关于圣人的民间戏剧可能要属《圣女多罗塔》(o sv. Dorotě)了。之后的一段时期,传奇作为完全独立的宗教出版物不断发展着,尽管其基调是宗教与历史的结合,一些著名作家基于纯粹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再现的因素也被传奇所吸引,例如J.泽尔(Julius Zeyer,1841- 1901,捷克诗人,散文家及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水星馆》等),雅罗斯拉夫·伏尔赫利茨基(Jaroslav Vrchlický,1853-1912,捷克诗人,剧作家,翻译家。“卢米尔”派的代表诗人作家,为了庆祝布拉格民族剧院的落成,他创作了一系列剧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查理堡之夜》。伏尔赫利茨基还写了大量抒情的爱国主义主题的诗篇,如《伟人祠》、《我的祖国》等,以史实为题材的叙事、故事诗《人类史诗片段》、《农家故事诗》等)等。
    民间口头文学(Slovesnost)
     
    民间口头文学曾经是捷克民间艺术最重要的领域,并且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俗学研究的主题。它以民间口头相传的方式,内容由非书面语构成,有时也固定成型。但是很少有各种修改版的文本,这与所谓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不同,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不为人知的,即使作品有作者姓名,也是以来自民间的聊天的方式而形成的文学。
    原来的民间口头文学辐射面很广,其中包括童话、传说、诗歌(例如爱情诗,摇篮曲,圣诞颂歌等)、农谚、民间俗语、谚语、谜语、笑话、小幽默以及其他一些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有如在一些国家的如南斯拉夫、俄罗斯等的“勇士颂歌”等。英雄赞歌也属于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民谣、儿童游戏中报数用的儿歌等),惯用仪式的口头文学形式,例如在宣布说教词时,在圣诞节期间,女巫师施用巫术时等,再比如在婚礼、葬礼、洗礼仪式等家庭仪式的场合。民间戏剧,民间木偶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离现在更近一些的时期,民间文学不仅仅局限于“乡村”,也出现了例如佚名的市集或庙会上流行的小调和城市民俗文学。
    由于民间文学是口头流传的,因而有许多种类民间文学文本的变体,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时间上(一代继一代),一方面表现在地域上:同样情节的故事在捷克地区南部和东部的讲述就有不同。但是民俗学家指出,在德国、法国,甚至在印度都能找到相似的故事。尤其是存在着经常令人感到惊奇不已的全世界故事素材和主题的目录以及无法解释的巧合,这些一致性是对立理论的系列主题。例如还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在欧洲和亚洲就已经有相似的一些讲述美国印地安人故事的主题了。
    关于民间文学的起源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在收集者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的时期,即前浪漫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捷克正处于民族复兴时期,人们相信民间文学是“纯正的”,“高尚的”,是不受意志和人类创造力的影响而写就的文学。然而很早就得到证明,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比如民间建造型艺术(陶瓷造型和装饰等)就受到了作者艺术创作的影响,民间文学与这个例子很相似,它渗透了以下的因素,例如祈祷文,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伊索寓言或法国诗人拉·封丹的作品,民间作品还受到了史诗(尤其是在后来的散文体形式的作品)、传奇等的影响。
    在捷克的民族复兴时期,民族和语言的自信是捷克民间文学尤为重要的来源,民间文学从中吸收了新作家的创作。这些作家有爱尔本,弗朗基谢克·拉吉斯拉夫·柴拉高夫斯基(František Ladislav Čelakovský,1799-1852,捷克翻译家,诗人,捷克民间文学的收集家。主要作品有诗集《俄罗斯歌曲回声》、《捷克歌曲回升》等)等,之后有一些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收集、改编,使其能够保留至下一代。这些作家有鲍日娜·聂姆佐娃(Božená Němcová,1820-1862,捷克19世纪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作家,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外祖母》、《野姑娘芭拉》、《民族童话故事与传奇》等),因德日赫·西蒙·巴尔(Jindřich Šimon Baar,1869-1925,捷克作家,散文家,诗人,童话收集家。主要著作有《霍德地区小说和童话集》,《我们的童话》,《小云雀和其他的童话故事》等)等。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时期对民间文学产生了两种影响。一方面是民俗学从科学研究角度对于民间文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主要是故事成为种类最繁多的讲述题材或“叙述中之叙述”,对于民间故事的兴趣的增长和失落,均发生在喜剧文学时期。民俗学研究的持久发展,逐步加强了上述的第一种关系。
    卢米尔派和鲁霍夫派(Lumírovci a ruchovci)
     
    捷克文学史中产生的卢米尔(lumírovci)和鲁霍夫(ruchovci)派别,代表了从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文学中出现的许多互相对立或一致的流派中的两个主要文学流派。按时间的连续性来看,卢米尔派和鲁霍夫派是自“五月派”(májovci)出现将近二十年以后产生的,例如作家约瑟夫·瓦茨拉夫·斯拉德克(Josef Václav Sládek,1845-1912,捷克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海上火花》,《在天堂的门口》,《云雀之歌》等)这个人物就因袭了这两个方向。“卢米尔”(Lumír)是1873 年由聂鲁达和诗人哈莱克创立的诗社,之后由斯拉德克领导,后来诗人伏尔赫利茨基和尤·泽耶尔( Julius Zeyer,1841-1901,捷克诗人,散文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卡罗琳娜长篇史诗》,短篇小说集《水星馆》,《耶稣受难像的三个传奇故事》等)也加入了这一团体。他们都曾为1868年布拉格民族剧院的奠基而挥笔赋诗。“鲁赫”社团是以斯拉德克为刊物主编的另一派诗人团体,主要成员有作家斯·捷赫 ( Svatopluk Čech,1846-1908,捷克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奴隶之歌》,《晨曦之歌》,《布鲁切克先生月球旅行记》等)等人。自1877年起,根据杂志《卢米尔》(Lumír)(由伏尔赫利茨基和斯拉德克编辑),他们有了自己的称号——“卢米尔派”。
    “卢米尔派”的基本纲领是对“民族学派”进行抗议。民族学派产生于1871年,以杂志《社会教育》的观点为代表。捷克老一代爱国作家像V.拜奈什·特塞比斯基(Václav Beneš Třebízský,1849-1884,捷克作家,主要著作有《蓝色的心灵》等),K. V.雷恩斯(Karel Václav Rais,1859-1926,捷克作家,主要著作有《双亲和孩子们》,《一些被遗忘了的爱国者》,《日西下》等)等就拥护这一派。“民族派”把自己封闭在捷克书面文学的贝壳中,认为如此就已足够,对周围其他国家所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卢米尔》杂志则反对这一点,主张“打开通往世界的窗户”,将捷克的文学作品置于整个欧洲的大背景下,使介入这一国际大环境对捷克来说成为可能,用这种方式在思想领域中将捷克与欧洲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这一概念是捷克作家杨·聂鲁达(J. Neruda)第一次较完善的表达出来的观念,也是“五月派”诞生的原因之一。
    “卢米尔派”对于这一“上帝所爱”的理念,在纲领上表达的努力胜于他们的实践。原因主要是捷克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距离一直太远,需要赶超的东西太多了。作家J.伏尔赫利茨基(J. Vrchlický),J. 斯拉德克(J. Sládek)等主要想通过翻译来进行这种尝试,但是一旦涉及到新的创作进程,比如印象主义(impresionismus)、象征主义(symbolismus)等欧洲文学流派的发展进程,他们即使持续努力也无法超越。“赶超”欧洲已经是太迟了,很少能超越像高蹈派(parnasismus,又称为帕尔那斯派、巴那斯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诗坛上出现的反浪漫主义的一个诗派,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诗歌方面的表现。该派诗人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诗歌的界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卢米尔派”和“鲁霍夫派”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消融了,因此,两个派别以诗歌创作为主,其兴趣方向更多的停留于例如散文的评论等现实主义题材上。
    当“捷克现代派”以纲领式的否定态度退出“文学爱国派”时,“卢米尔派”与“鲁霍夫派”的观点一致,只有作家J.泽耶尔(J. Zeyer)例外,作为“卢米尔派”的一员他最坚决的遵循了这个文学运动的最初方向。“卢米尔派”和“鲁霍夫派”随之成为了轻易的目标和战前的现代派,更不用说后来的先锋了。很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早在捷克现代派时期“鲁霍夫派”和“卢米尔派”已经离世界文学中所发生的新事件距离太大。
    正如杨·聂鲁达指出的,“卢米尔派”、“鲁霍夫派”的诗歌也实现了不可或缺的一些先决条件,以便捷克文学能够真正达到欧洲的水平。例如以实现各种各样的诗歌形式的方式增强了捷克诗歌的能力,以翻译活动(即使经常抹煞了原著的特色)的形式实现了世界经典作品(例如但丁、莎士比亚和其他数十个作家的作品)进入到捷克文化。这项工作,即使有时是繁重的,吃力的,并不总是易见成效,受到下一代的正确评价,但是也必须要完成。更不用说卢米尔派前期最优秀的著作(以及其他作品,包括鲁霍夫派的作品)的创作在捷克文学的领域里始终保留着恒久的价值。
    五月派(Májovci
    1859年,奥地利在与意大利进行的战争中受到挫败,意大利获得民族复兴。这一局面迫使哈布斯堡王朝向国内资产阶级作出了政治让步。曾坚持民族复兴进步思想的捷克一代青年诗人维杰斯拉夫·哈莱克(Vitězslav Hálek,1835-1874,捷克诗人,小说家,新闻记者。主要著作有《在庄园和小木舍里》,叙事诗集《我们村里的童话》,抒情诗集《在大自然中》等),他的好友杨·聂鲁达,还有涅鲁达的终生恋人、小说家卡罗琳娜·斯维雅特拉(Karolina Světlá,1830 -1899,捷克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溪边十字架》,《吻》,《小黑彼得》等),音乐家贝特日赫·斯美塔纳(Bedř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在老一辈著名作家爱尔本、萨宾纳、聂姆佐娃等人的影响下于1858年创办了《五月》(almanách Máj)文艺丛刊。“五月”这一名称是为了纪念诗人马哈在《五月》诗歌里所表现出的社会叛逆精神,这些曾经是民族复兴运动的同情者和参与者的年轻诗人、文学戏剧家们构成了“五月”文学流派,他们与前辈们的不同之处是推崇世界主义,即不仅仅局限于重复传统,固守本民族的民间文学模式。当然,他们也非常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但他们要求更广泛地了解欧洲文化,希望将捷克文学提高到世界水平。他们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就是杨·聂鲁达。
    比较有影响的文学杂志《卢米尔》也由涅鲁达和哈莱克在1873年创办,后由诗人雅罗斯拉夫·伏尔赫利茨基等人继承,他们的创作使得捷克文学能与其他的世界文学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SLOVNÍK významní autoři a jejich tvorba díla neznámých tvércé staré literatury nejčastější literární termíny, hlavní literární skupiny a směry, historická období: zpracovali Prof. PhDr. Otakar Chaloupka, DrSc., Otakar II 出版社,2001年,布拉格
    2.《捷克文学》:李梅,杨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Literatura v kostce: Marie Sochrová, Fragment, 2005
    4.《捷克文学史》:蒋承俊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http://www.bbtpress.gxnu.edu.cn
    6.http://www.poemlife.com
                                                  作者:杜常婧 李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