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黄君是我近些年认识的年青学者。2005年,应他之邀到修水参加“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印象很深。由他策划并组织的这次会议,广泛邀请文学与书法领域黄庭坚研究的专家,来了八十多人,盛况空前。在这次会上,黄君一次性赠送与会学者七本书,其中包括他主编的四卷本 《黄庭坚研究论文选》、一本明刻孤本《黄律卮言》整理点校本、一本 《黄庭坚书论选注》,还有他自己的学术专著《山谷书法钩沉录》。会议结束之后,他又编辑出版了厚厚的一本 《论文集》再次赠送。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很多,但能在一次会议中出版这么多学术成果的,好像还没有先例。黄庭坚会议之后,黄君又请我担任《黄庭坚书法全集》学术顾问,他说要编辑一部网罗天下黄庭坚书法,并作全面研究的大书,果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这部大书现在正式出版。 我认真看了这部大书,确实很精彩、很不容易。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材料非常广泛,非常多。收集这么多黄庭坚书法图片,其中有大半在国内未经公开出版,是黄君在故纸堆中发掘的新材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书是当今信息和科技条件下,有关黄庭坚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具有很高的文献资料价值。第二,此书对黄庭坚书法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不仅很全面,而且编辑有序、科学,考证精深。将书法真迹与非真迹分开,又把非真迹分为临摹之作、托名书和伪作三类,分门别类,一一展示,这是前人没有的做法,开风气之先,很有学术价值。黄君对书法作品的研究很见功力,书中208件作品,写出近20万字的“作品考析”,每件作品从真伪辨析,到写作时间、背景,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所以这本书也是文献整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一个成果。这一点,在当代文史研究与探索上具有典型和典范的意义。从近代来说,上世纪以来,黄庭坚的材料也有不少。上世纪60年代,我编了一本书叫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编完以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直到1978年才正式出版。另外2001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黄庭坚全集》,还有一本最近出版的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庭坚全集》。现在黄庭坚研究渐成风气,很有意义。这些书各有特点,但主要是文学方面的材料。现在黄君编书法全集,在书法方面还没有这样全面的本子。据黄君介绍,《黄庭坚书法全集》收集的书法真迹内,涉及黄庭坚的散佚文字多达近30篇,计3000多字,其中仅信札就多达18通。这些文字应该是可以补《全宋诗》、《全宋文》的。 古代诗文名家资料,一般都依据前人整理、刊刻的书籍。但像黄庭坚这样同时又是大书法家的人,他的书法真迹,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前人刊刻书籍,难免会有缺失和遗漏,黄君从书法真迹中发现黄庭坚大量佚文,这正是书法文献的价值体现。近些年,唐宋诗文的辑佚时有收获,说明这方面工作还是可以大有所为的。此外,黄君还依据书法真迹材料,校勘了一些刊刻文献中的文字失误。黄君在《作品考析》中多处提到这方面问题。例如作品62号《草书李白秋浦歌并跋》的跋文中,有一段释文:“余少拟草书,人多好之,唯钱穆父以为俗。初闻之不能不嫌。已而自视之,诚如钱公语,遂改变,稍去俗气,既而人多不好。”这段文字的第一句“余少拟草书”,黄庭坚的各种诗文刊本皆作“秦少游学书”,文意蹊跷,与下文不能通顺。黄君根据原作草书笔迹,纠正了失误,使文意通顺,还原了这一则题跋的本来面目。 文学与书法对古代文士而言是不分家的,所以古人的书法遗迹,理应是诗文整理关注的范围。但很多情况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关注得很不够,其中原因,首先是过去的书法文献,流布相当困难,一般学者识见难以兼顾。现代影印技术发达,古代书法遗迹陆续被整理影印出来。二十世纪以来,甲骨文字、简牍帛书、敦煌石室经卷等文物的发现,既是重要的书法事件,同时也是社科文献的宝库。如近年出土战国时期的楚简,发现新文经学以前的 《老子》文本,对研究古文经学意义重大。黄君所编《黄庭坚书法全集》资料详实,印刷精美,考析论证详实,在古代书法家文献整理上,具有典范性,这不仅对黄庭坚研究,也包括宋代文史、艺术研究,都有实际的意义。江西美术出版社投资两百多万元,高质量出版此书,也体现了一种眼光和魄力。黄君既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和学者,他编辑此书,在关注书法的同时也关注到宗教、文学、历史以及饮食、茶酒、医药、风俗等诸多领域,所以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02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