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客家山歌与中外民歌的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寿粦 参加讨论

    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之一,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思想感情。客家山歌的曲调在客家人聚集区的广东梅州市,就有30多种。如:梅县的梅城、松口、雁洋、丙村、畲坑、松源山歌;兴宁县的水口、石马、罗岗、罗浮山歌;五华县的长布、水寨、华城、安流、周江山歌;大埔县的青溪、西河、高陂、银江、枫朗、湖寮山歌;丰顺县的汤坑、丰良、八乡、潭江、北斗山歌;蕉岭县的长潭、新布、三断岌山歌;平远县的平远、端溪、及平远绝气山歌等等。尽管山歌曲调不尽相同,但它与中外民歌相比较具有共性与个性。下面,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客家山歌与我国其他民歌的异同
    中国民歌,无论是流淌在马背上的蒙古族民歌,还是荡漾在南海之滨的渔民喜爱的白话咸水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产生于劳动人民中间,流传在劳动人民中间;通俗易懂,明白如话;音域较窄;大量使用地方方言中的衬词。
    从民歌的内容上看,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便于直抒胸臆,有什么想法,唱出来便能使对方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思。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一方面是因为产生民歌的群体,文化水平普通较低。试想,像古体诗中的典故,文皱皱的语言,用山歌腔唱出来,对方能一听就明白吗?另一方面,民歌姓“民”,随编随唱,有即兴的优点,一见此情此景,就可以编出新词,就可以演唱。流传在甘肃一带的“花儿”可以即兴;而客家山歌也可以“即兴”,即使文化水平较低的歌手,只要有一定实践经验,也可以编出即兴山歌,而即兴山歌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从歌词上看,中国民歌一般都有使用地方方言中的衬词的习惯。比如:《赞歌》(内蒙民歌)中的“啊、哈、咳、咿、耶、嗬”;《新绣荷包两面红》(兴宁石马山歌)中的“刁嫂子、溜啄、唉唉哉、哇、哦、哟、嘿、呀”。如果使用了衬词,那么歌曲就增添了地方色彩,地方风味、地方情趣,给听众在听觉上一种新的感受。同时,有了地方方言的衬词,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这是那一地方的民歌。
    从民歌曲调上看,中国民歌一般音域较窄。普遍在8至10度音之间。音域较窄,一般人较容易唱,唱起来,旋律变化不大,歌词更易让人听得清楚,收到应有的效果。从一方面讲,音域较窄是缺点,感情强烈,情绪起伏较大的内容较难表达出来。但从另一方面讲,音域较窄又是一个优点,便于流传,更有利于对歌,斗歌、赛歌。客家山歌打擂台就是斗歌的很好例子。
    客家山歌与中国民歌相比,除了有共性外,客家山歌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山歌歌词结构严整,歌曲结构均衡。如:梅城山歌(直头筒)“你莫嫌涯耕田郎,耕田阿哥情过长,唔食烟来唔赌博,家里有商又有量。”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四个乐句十六个小节构成一首山歌。第一乐句结束在2。第二、三乐句结束在1。第四乐句结束在6。即使是散板式的山歌,其歌曲结构的均衡也是有所表现的。
    2.调式结构因地而别。梅州市七县的山歌调式主要是羽调式,其次是徵调式。同是客家话,由于各地语言及生活各有差异,边远地区及受邻省不同语言区的互相影响,因而,同是羽调式山歌,又有不同的色彩。以地方色彩划分,大致可以分为:(1)沿江色彩区(包括梅县、兴宁、蕉岭、以及大埔、丰顺沿梅江到韩江两岸的地域);(2)兴平色彩区(包括兴宁、平远);(3)五华色彩区;(4)大埔色彩区。其次是徵调式丰顺色彩区和大埔色彩区(包括大埔埔北、长治、茶阳、西河等与福建毗邻的地域)。
    从山歌的调式音阶来看,沿江色彩区羽调式的音阶是6、1、2、3四声音阶;五华色彩区和兴平色彩区的音阶是6、1、2三声音阶;大埔、丰顺徵调式色彩区的音阶排列是5、6、1、2四声音阶。
    多数客家山歌节奏的特点是散板。这与客家山歌歌唱活动方式,多数在广阔的山间田野自由地放声歌唱有着密切的关系。音调高昂,歌声才能传得远,节拍松散,节奏自由、宽广,才能唱得无拘无束。另外,歌手在对歌时,要敏捷思考唱词,设法驳倒对方,有时就要有意拖慢速度,或句与句之间有较长的拖腔,在拖腔过程中想出下一句唱词。再就是在山间田野唱山歌没有乐器去伴奏,唱出的山歌可以更自由、更散漫一些。因此,客家山歌多用混合拍子。2/4与3/4拍结合是常有的事。
    3.大量使用装饰音是客家山歌曲调的一大特点。装饰音包括前倚音、后倚音、三连音等。例如:《高山顶上一头梅》(大埔埔北山歌)。山歌曲调中使用了前倚音,后倚音、三连音,美化了山歌的旋律,增加了山歌韵味与地方色彩,使山歌的旋律更为连贯、流畅、圆润,提高了山歌的艺术感染力,听起来像客家人的甜粄一样“娆娆韧韧”。
    4.从民歌感情表达的风格看,客家山歌与我国其他民歌相比,它具有细腻、婉转、优美、真挚的风格。由于民歌是受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周边环境、历史条件、文化氛围、语言交流、经济状况、知识修养等多方面的影响,其风格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如:具有粗犷豪爽风格的维吾尔民歌《大坂城的姑娘》;具有宽广辽阔草原特色的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具有江南水乡优美特色的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等等。
    二、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的比较
    民族的东西,也是世界的东西。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分支,其传统的客家山歌,很有必要与外国民歌作一比较,从中找出它的异同,吸收他人之长处,以便弘扬客家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客家山歌。
    勿庸置疑,客家山歌的产生与外国各民族的民歌一样,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产物,社会实践的结果。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存在着文化艺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正因为这样,客家山歌从产生到现在,仍然有它的艺术生命力。
    1.从民歌反映的生活内容上看,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解放前的传统山歌里,十之八九属于情歌。可以说,在2000年的封建制度之下,人们婚姻不能自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代替;在客家地区,普遍盛行“童养媳”或“等郎妹”的陋俗,劳动妇女受到“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束缚,男女不平等,妇女长期受到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与压迫。在沉重的精神枷锁之下,心情苦闷,她们要控诉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所以,梅州各县的客家山歌曲调,大多是较为婉转、哀伤、幽怨、或悲凉、叹息,甚至像哭诉。农村有人说“叫哀子”一样。在传统客家情歌中,描写了不同的场景,如引歌、爱慕、恋歌、离别、相思、劝慰、嘱咐、拒爱、怨情等等。总的说来,客家山歌中的情歌内容是健康的,它反映了爱情的纯真、质朴、专一、高尚,不为金钱所诱惑,“海枯石烂不变心。”同时,也反映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炽热的爱情的内心世界。从爱情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看,当客家男女相识进入互相爱慕的时候,自然而然对对方产生同情和关怀,再进一步便产生“相依为命”和“天长地久”,最终产生互许终身,相期白首偕老。“入山只见藤缠树,出山那见树缠藤,藤生树死缠到死,树死藤生死也缠。”“高山顶上种布惊,唔使淋水拒会生,还生两人成双对,死里两人共金罐。”这种“相依为命”和“天长地久”的意识在西方人wonder型心态下是不容易产生的。一般而言,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人们的心态属于wonder型,而中国人的心态属concern型(体贴型)。西方人探究、好新、冒险、进取、追求刺激,在爱情与婚姻上很容易移情别向。在美国配偶可以交换,在大城市还有专门机构主持此事,从中国道德观点看,这是极端下流无耻的,但从西方人的心态解释,这是wonder意识的一种极端表现。西方国家的离婚率高,在东方人看来,这是社会畸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西方看来这是正常的现象。正由于这些差异,反映在民歌内容上的情况那就大不一样了。我们知道,爱情是世界文学三大永恒主题之一,大量的外国民歌对她进行歌颂,歌颂她的圣洁、纯真、热烈,从这一点来说,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是一样的。但像客家山歌中的情歌对爱情的歌颂如此缠绵、如此真挚、如此细腻、如此动人,却实属罕见。
    2.从民歌曲调及表现的情感上看,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存在着差异。解放前,流传在客家地区的山歌曲调,大多数是哀伤、婉转,这也许是与旧社会客家劳动人民的沉重苦难相联系,至于一部分“徵”调式山歌,比较刚健、热情奔放,但比较少见。新中国成立以来,客家山歌经过歌曲作者的艰苦的挖掘,改革或修正,今天的客家山歌,曲调呈现出多样性,可以表达客家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总体而言,客家山歌曲调风格具有我国南方民歌的婉转、优美、真挚的特点。
    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条件的影响,各国的民歌在曲调上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风格。如,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划船歌》体现了生活在大海边印尼人的宽广胸怀的感情色彩;一首《三套车》,表达了俄罗斯民族的粗犷豪爽的风格;《我的太阳》是意大利民歌,高音区明亮辉煌,曲调表现了意大利人的远大胸怀,率直质朴的风格。这样说,并不否定各国民歌曲调的多样性及表达情感的多样性,正像中西文化比较中,强调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与中国文化的一元性时,并不排除中西文化各自的多面性及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为每一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体,中外民歌比较也应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三、发展客家山歌,必须吸收一切民歌的精华
    客家山歌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丰富,使这种流传在客家人中间的口头文学形式赋予更旺盛的生命力。
    客家山歌要创新,就必须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吸收中外民歌中一切有用的东西。我国许多艺术品种都在创新,都在吸取其他国家艺术形式的精华部分。如民族舞中吸取了外国芭蕾舞大量语汇“开、崩、直、立”;戏曲伴奏吸收了西方配器;音乐则在民族音律优美的基础上注意了和声与对位及主题穿插;歌唱时坚持民族唱法同时吸收了意大利美声唱法;国画中注意了多方面吸取西洋油画的技法等等。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面向21世纪,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在民族文化特别是客家山歌发展方面,我们也必须解放思想,进行改革创新。
    在吸收一切民歌精华发展客家山歌问题上,笔者认为应做到:
    第一,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客家山歌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对客家山歌重要性的认识。客家山歌在联系乡情、亲情、侨情上具有重要作用,在观念上要达成共识。
    第二,继承传统,大胆革新,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在中学、大学中培养山歌新秀,举办山歌培训班,教唱客家山歌曲调,组织人力抢救客家山歌,把有特色的民间艺人、山歌歌手的唱腔录音,刻录成VCD,并把过去组织搜集山歌集成、整理编写印书发行。也可组织词曲专家集中精力攻关,大胆创新,创作出健康的又为客家人喜闻乐见的新山歌。有条件时还可与台湾、香港、新加坡、印尼等地的客家人交流,了解山歌曲调的情况,扩大信息流动的空间,为创新打基础。
    第三,了解中外民歌,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写民歌,首先要喜欢民歌,了解民歌。没有深入去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事物的规律性。客家山歌的创新与发展也是这样。一个地方的民歌,总有它的优点和弱点,只要我们深入去探究,才能体会到。我们客家山歌的创新与发展,在对待中外民歌问题上,就是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客家山歌才能在传统基础上焕发青春,才能在新的世纪中继续发挥宣传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原载:《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