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进入岁末,中国电影继续高歌猛进。然而,全国的电影市场是否都这样红火?本报记者近日实地采访后发现,各地电影市场出现冷热不均现象,特别是一些县的电影市场还是空白。此外,资源分配不均衡、叙事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要从电影大国迈进电影强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本版刊登这份调查报告,与读者一起探讨中国电影的喜与忧。 上海 贺岁档一天卖一周票房 “要不我们元旦再来看吧。”一对情侣互相安慰着离开影院售票处。12月26日15时许,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浦东八佰伴的新世纪影城,电子售票屏满屏几乎都是“满场”(见图①)。当天要看《让子弹飞》的话,得等到7个小时以后。 记者看到,50元一张的《让子弹飞》最早也得等到晚上22时30分;《非诚勿扰2》同样一票难求,60元一张的晚上23时才能看到,120元一张的可以提前到18时20分。有些观众已是数度扑空,只能感慨一票难求。 贺岁档来临,新世纪影城只是上海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截至12月26日,上海的电影票房创造了两个新的历史纪录——25日,上海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联合院线票房突破1000万,达到1083万;该周,票房预计将高达4500万以上。“今年我们最差的一天票房才60几万,可见落差之大。可以说,贺岁档的票房,一天相当于一周,一周相当于一个月。”上海联合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感慨。 据分析,沪上贺岁档的火爆无外乎几个原因:中国人习惯安排一些年终突击消费,包括文化消费;不少影院推出的套票、会员券等,一般都需要在年底前用完;此外,制片方、发行方已经十分重视贺岁档,推出不少重点影片。 但贺岁档的红火,并不意味着新增了多少观众。“真实状况肯定是两级分化,有的人还是好几年没看电影了,有的人说不定每周看几场。城市比农村要热,年轻人比中老年热,这个状况暂时不会改变。”吴鹤沪强调,现在贺岁档的火爆,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放映的电影更好看,人们来影院的频率更高,而不是真能新增多少看电影的人。” 重庆 票房连续两年增七成 本报记者 刘志强 “今年贺岁档电影重磅连连,但无论从票房走势还是观众反映来看,最受观众热捧的还是《让子弹飞》。”UME影城重庆地区宣传负责人林洁告诉记者,重庆观众对川话版的《让子弹飞》更加情有独钟。12月16日《让子弹飞》刚刚上映时,普通话版和川话版的放映场次比例基本是1∶1。3天后,根据市场反映,UME影城将川话版的放映场次比例提高到90%(见图②),一直持续至今。 12月25日,在UME影城江北店,观众黄先生告诉记者,川话版电影很少,有这么一部出来,肯定会选择来看。黄先生说,电影对白全部采用四川话,别有一番味道,“瓜娃子”、“走起”、“啷个整”等方言词汇让观众感觉很亲切,130分钟下来还意犹未尽。 家住北碚区的陈大妈则是跟着儿子一家三口来的影城,他们要看的是《非诚勿扰2》。已经退休的陈大妈说,平日在家也会约上一两个老姐妹一块看电影,前段时间《赵氏孤儿》和《让子弹飞》刚上映,就都跑去看了,“平时白天电影院人很少,票不像周末这么紧俏。” 数据显示,2008年重庆地区电影票房收入1亿元,2009年是1.7亿元。截至今年11月份,这一数字已接近2.6亿元,预计全年能达到2.8亿元,连续两年增幅在70%左右,看电影已经逐渐成为山城人民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据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电影事业发展处杨艳分析,2010年重庆电影市场票房大幅度增加有多方原因。首先是影城增多,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50家影院233块银幕;二是群众的观影消费需求有所提升;三是国内的电影制作水平日益提高。 湖南株洲 一家影院拥有10万会员 本报记者 侯琳良 12月27日17时,湖南株洲市千金电影城。 在一楼和四楼的两个售票窗口,人还不是很多(见图③),但在四楼会员中心售票处,电话响个不停。售票处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公布着当天放映的电影场次和价格,21时以前的场次都标识着“满”字。 当天晚上,要放映的主要是《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等。“《非诚勿扰2》21时以前的票都已售完,22时以前的只有第一排和第二排的;《让子弹飞》23时以前的票都卖完了。”影院值班经理郝玉说。 影院总经理何香兰介绍,影院有7个厅、855个座席,今年截至目前观影人次已达80多万,票房收入超过2100多万元。“最受欢迎的还是口碑好的大片。” 她说,每年3月份和4月份是淡季,影院就会主动走出去,到社区和学校做营销活动,“贺岁档期间不用发愁观众,上座率能达到80%以上。对于一个三线城市的影院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跟一二线城市相比,我们的票价比较低,所以不能单看票房收入,还要看每部影片的上座率。” “电影都是全国同步上映,票价一般三四十元一场。”何香兰介绍,目前影院拥有10万会员,每天都是6位工作人员接电话负责订票,晚上回去嗓子几乎都嘶哑了,“以前来看电影的主要是年轻人,现在很多家庭都一起来,老人孩子也多了起来。” “是爸爸单位发的电影票,所以就来看了。”10岁的小学生刘子西全家6口人准备看19时上映的《非诚勿扰2》。他说,这是他今年第四次进影院,他最喜欢的还是动画片和武打片。 没看成《大笑江湖》,大三学生周文芳和同学大叫郁闷。“《让子弹飞》前几天已经看过了。昨晚就没看成《大笑江湖》,谁知道今晚又没票。”她们说,看电影已经成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山西清徐 一年只放了三部影片 本报记者 冀 业 山西清徐县,距太原只有半个多小时车程。12月26日下午,在当地群众指点下,记者来到该县唯一的电影院。 围着影院转了两圈,却没有找到售票窗口,也没看到任何海报。影院的大部分门面已经改成了电器城和商铺。“你们想看电影得周一到周五来,周六日电影院休息。”门口,一个行人告诉记者。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一名影院工作人员,进入了放映厅。电影院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因为经营困难,放映厅内没有供暖,寒意袭人。大厅内原有700多个座位,已经损坏的70多个座位因无力修缮只好拆除(见图④)。舞台上的两个大音箱也不能满足现有大片的音响效果。 “贺岁片的票房?现在这些都还谈不上。”影院王经理说,暂时还没有上映贺岁片的打算,“一是好的片源都被太原市大的影城垄断,我们弄片源很费劲;二是就算弄来了,县城里群众几乎没有看电影的习惯。而且我们的硬件条件比较差,大家也不愿意来。” 现在让王经理发愁的更大问题是职工的工资。据透露,影院已经欠职工工资200多万元,在岗职工每个月只能领到80元工资,退休职工暂时无钱可发。 通过上映贺岁大片来缓解经营困难,暂时行不通。王经理告诉记者,“去年过年时我们就上了贺岁档,怕票价定贵了没人来,售价只有10元,即使这样,也没什么人来。今年全年我们就放映了3部影片,《孔子》、《惊天动地》和《唐山大地震》,还得我们到学校去求人家组织学生来看。” 一位学生对记者说,“《让子弹飞》我们还没看过。县里不放,只能坐车去太原看,或者从网上下载。”这位学生的同伴补充道,“《唐山大地震》就放得比较晚,10月份才上,比太原晚了3个月。” 影院旁边的一位商户经营者表示:“看这有啥用啊?我花10元钱干啥不行?”他的妻子笑着说,“说实话,10元一张票真的不贵,太原得30元呢,但我们县城老百姓收入都不太高,10元钱看个电影还是要掂量一下。” “我们影院去年刚进行了机构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希望明年经营情况能好转一些。但县里电影观众的培育和电影市场的发展,不是我们一家能说了算的,得各方面都转变观念。”王经理说。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8日12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