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金庸武侠小说版本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高 玉 参加讨论

    花17年的时间对近千万字的作品进行多次大的修改,修改用时和写作时间大致相当,历时37年,这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它本身就是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相信它会成为文学史和版本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甚至可能会长久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各种版本进行一个清理,提出问题,从而对金庸武侠小说“修改”及版本展开初步的探讨。
    金庸武侠小说究竟有几次修改?相应地,究竟有几种“版本”?不仅一般读者不太了解,学者们也不甚清楚。《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发表了一组专题文章,分别是汤哲声的《删改还需费思量:金庸小说是否需要再次修改》;敦基的《彩云易散文心长留:我赞成金庸小说第三次修改》;云波的《金庸小说第三次修改:从“流行经典”到“历史经典”》和马睿的《金庸小说再修改:通俗文学、大众传媒、世俗化社会的互动》。这几篇文章说法不一,两篇文章用“再修改”,两篇文章用“第三次修改”。“第三次修改”是金庸先生本人的说法,指的是1999年到2006年的修改,表现在版本上就是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新修版金庸作品集”,计亦36册,这是确凿无疑的,不需要多费笔墨。但是,进一步前溯,“第二次修改”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修改”又是什么时候,它们各有什么版本作为依托?学术界从没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仔细的追问和研究。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笔者无法找到金庸武侠小说最初在香港的正式版本即授权版本,曾收集到了八种金庸武侠小说的“旧版”本,但均为电子版,没有版本说明,也没有版权页,版本价值非常有限,所以其“修改”的情况我只能根据“三联版”、“新修版”的“后记”和一些金庸“访谈”等相关资料来进行大致的梳理,涉及到最初的连载报刊和时间,第一次修改的时间,第二次修改的时间等问题,但更多的是疑惑。需要说明的是,“三联版”时间为1994年,一般都认为,它实际上和1975-1981年的香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以及1980年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是同一个版本,“这些版本,尽管外观、版式或序跋有所差异,但文本内容皆是一致的”[1]363。对于这个版本,香港、台湾和大陆各有所称,香港学者一般称之为“明河版”,台湾学者一般称之为“远流版”,大陆学者一般称之为“三联版”,本人曾对照过这三个版本的部分作品,除了封面、插图等有所不同以外,没有发现三者在内容上的差异。金庸武侠小说一般意义上的“版本”众多,比如“三联版”、“明河版”、“远流版”都有多种版次,再加上各种非授权版,还有评点版、口袋版、语音版以及相应的盗版等,难以统计。金庸称“新修版”为“第三版”,本文依此按照内容来划分“版本”,内容相同为同一“版本”,内容上有差异才为不同的“版本”,因而统称“三联版”、“明河版”、“远流版”这三个版本为“三联本”。
    金庸说:“撰写这套总数36册的《作品集》,是从1955年到1972年,前后约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长篇小说,两篇中篇小说,一篇短篇小说,一篇历史人物评传,以及若干篇历史考据文字。”[2]有一个疑问,从1955年到1972年,明明是17年(前后应该18年,事实上这17年,金庸并没有中断写作),为什么说“前后约十三四年”,是如何算的,不得而知。
    《书剑恩仇录》,这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傅国涌著《金庸传》说:“从1955年2月8日开始,《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天方夜谭’版连载,署名‘金庸’,每天一段,到1956年9月5日,一直连载了一年零七个月。”[3]127金庸本人也是说在《新晚报》连载。但香港的冷夏著《文坛圣侠——金庸传》却是说此小说最初连载于《香港商报》,并且有“故事”:《新晚报》因为连载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而红火,《香港商报》便找到《新晚报》的主编罗孚,希望他推荐作者,罗孚便推荐了查良镛,于是就有了《书剑恩仇录》,金庸也于是得以出世。[4]52-54国内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专家覃贤茂也是如此说,不知是否源于冷夏的传记?关于其修改,“三联版”“后记”说:“本书最初在报上连载,后来出版单行本,现在修改校订后重印,几乎每一句句子都曾改过。甚至第三次校样还是给改得一塌糊涂”[5]807。“新修版”“后记”为“三联版”“后记”的修改,其“修改”增加了这样一句话:“第三版又再作修改”,并在“后记”最后署上时间,“1975年5月初版,2002年7月三版”[5]750。这表明了“后记”的写作时间,但未必表明两次“修改”的完成时间。这里,金庸明确把“新修版”称为“第三版”或“三版”,而把1975年出版的版本称为“初版”,但又说“报纸”连载之后曾出版过单行本,不知他是如何定义“初版”的?“单行本”算什么版?在“修改”的意义上,“明河版”是“初版”,“新修版”是“三版”,是否在这两个版本之间还有另外的修改本?单行本是否有修改?都有待考证。所以,根据以上资料,《书剑恩仇录》至少有三个版本:“新晚报本”、“三联本”和“新修版”。可知有两次修改。《碧血剑》“是我的第二部小说,作于1956年”,“曾作了两次大的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最多”[5]799。“新修版”“后记”改为:“曾作过两次颇大修改,增加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篇幅,这一次修订,改动及增删的地方仍很多。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最多。初版与目前的三版,简直面目全非”[5]783。并且明确把这次修改称为“第三次改写”。傅国涌著《金庸传》关于《碧血剑》的具体时间是1956年1月1日开始在《商报》连载,1956年12月31日连载结束[3]131-132。那么,“两次大的修改”分别是什么时候?“两次大的修改”是否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初版”指的是哪个版本?“初版”和“三版”之间应该还有一个“二版”,“二版”是哪个版本?这些都有待厘清。所以,《碧血剑》至少有三个版本:“商报本”、“三联本”和“新修版”。知道有三次修改,但能确认的只有两次。
    《射雕英雄传》,“作于1957年到1959年,在《香港商报》连载”[6]1478。具体时间有待查证,原名《大漠英雄传》[7]2。“修订时曾作了不少改动,删去了一些与故事或人物并无必要联系的情节……也加上了一些新的情节”[6]1479。“新修版”的“后记”则是加写了一段,涉及到“修改”的说明是:“本书第三版于2001至2002年再作修订,改正了不少年代的错误,黄药师和诸弟子的关系也重写了”[6]1383。如果“三联本”为“第二版”,那么“第一版”具体是哪个版本?出版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所以我们能知道的有三个版本:“商报本”、“三联本”和“新修版”;其间有两次修改。
    《神雕侠侣》“第一段于1959年5月20日在《明报》创刊号上发表。这部小说约刊载了三年,也就是写了三年”,“《神雕侠侣》修订本的改动并不很大,主要是修补了原作中的一些漏洞”[8]1513-1514。“新修版”的“后记”增写了很长的文字,其中涉及到修改内容的主要是这样一句话:“在第三次修订《神雕》之后,曾加写了三篇附录”[8]1432,但实际上最后只附录了一篇。金庸明确讲“新修版”《神雕侠侣》是“第三次修改”,就是说前面还应该有两次修改,但这两次修改的时间以及版本情况如何,则有待考证。所以,能确认的《神雕侠侣》版本有三个:“明报本”、“修订本”和“新修版”。有三次修改,但能确认的只有两次。
    《雪山飞狐》,“于1959年在报上发表后,没有出版过作者所认可的单行本。坊间的单行本,据我所见,共有八种,有一册本、两册本、三册本、七册本之分,都是书商擅自翻印的”,“现在重行增删改写,先在《明报晚报》上发表,出书时又作了几次修改,约略估计,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原书的脱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修·13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3卷 改”[9]229。“新修版”的“后记“在三联版“后记“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涉及到修改的主要有:“本书于1974年12月第一次修订,1977年8月第2次修订,2003年第三次修订,虽差不多每页都有改动,但只限于个别字句,情节并无重大修改”[9]209。这里所谓“1959年在报上发表”,报纸应该是《新晚报》。关于版本和修订,这是金庸讲得最清楚的一次。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大略可以确定,《雪山飞狐》有四种版本:“新晚报本”;“明报晚报本”;“三联本”,“新修版”。共三次修改,并且三次修订时间也非常具体。
    关于《雪山飞狐》究竟是金庸的第几部小说,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按照“金庸作品集”的排序,它应该是第五部。傅国涌《金庸传》说它是第四部,排在《射雕英雄传》之后。冷夏《文坛圣侠——金庸传》说它是第三部:“写完《碧血剑》之后,查良镛又马不停蹄地写另外一部小说——《雪山飞狐》”[4]67。而当香港市民还在对《雪山飞狐》议论纷纷的时候,查良镛又推出他第四部小说——《射雕英雄传》。[4]68但这明显和金庸在作品“后记”中所说的各书写作时间不一致。《雪山飞狐》和《神雕侠侣》究竟哪部作品写作在前,也需要考证。
    中篇小说《鸳鸯刀》,据傅国涌《金庸传》所说,小说于1961年在《明报》连载。“三联版”和“新修版”均附于《雪山飞狐》之后,估计是考虑到著作在篇幅上的整齐性,未必是按照作品写作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均没有“后记”。笔者曾把“新修版”和“三联版”作过粗略的对照,发现修改很少,也曾把“三联版”和电子的“旧版”对照过,也有修改,但主要是文句上的,段落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鸳鸯刀》也有三个版本:“明报本”、“三联本”和“新修版”,也有两次修改。
    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据傅国涌《金庸传》所言,小说写于1960年,1961年《明报》连载。“三联版”和“新修版”均附于《雪山飞狐》之后,和上面一样,估计也是考虑到著作在篇幅上的整齐性所以附在这里。和《鸳鸯刀》一样,三个版本之间都有差别,但差别不大,所以也是三个版本,两次修改。
    《飞狐外传》,“写于1960、1961年间,原在《武侠与历史》小说杂志连载,每期刊载八千字”。“这次所做的修改,主要是将节奏调整得流畅一些,消去其中不必要的段落痕迹”。“《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叙述胡斐过去的事迹。然而这是两部小说,互相有联系,却并不是全然的统一”[10]723。“新修版”“后记”增写了三段文字,时间分别是1985年4月和2003年4月、2003年9月。其中1985年所写的文字为:“第二次修改,主要是个别字眼语句的改动。所改文字虽多,基本骨干全然无变”[10]662。这是我们首次见到1980年以后金庸还在对他的小说进行修改的证据。但1985年修改之后是否重新出版过,不得而知,迄今没有听说过金庸武侠小说在这段时间有新的出版。如果说“明河版”是第一次修改,1985年的修改是第二次修改,“新修版”是第三次修改,那么,在版本上,第二次修改和第三次修改应该只有一个版本,就是“新修版”。所以,根据修改的情况,《飞狐外传》应该有三个版本:“杂志本”、“三联本”和“新修版”。有三次修改。
    据傅国涌《金庸传》,《倚天屠龙记》于1961年7月6日开始在《明报》连载,1963年结束。“三联版”“后记”没有涉及到修改的问题。“新修版”的“后记”增写了部分文字,涉及到修改的话为:“因为结构复杂,情节纷繁,漏洞和缺点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动手术”[11]。何时第一次修改?何时第二次修改?版本情况如何?这一切都待考。所以我们能知道的有三个版本,“明报本”、“三联本”和“新修版”。能够确认的有两次修改。
    《边城诀》,“这部小说写于1963年,那时《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一本随报附送的《东南亚周刊》,这篇小说是为那《周刊》而写的,书名本来叫做《素心剑》”[12]。“新修版”有比较多的修改,但“后记”没有变化。所以此书的修改次数难以判断,版本也难以判断,但对照“三联版”,“新修版”有改动,特别是结尾部分,改动还比较大。
    《天龙八部》,“于1963年开始在《明报》及新加坡《南洋商报》同时连载,前后写了四年,中间在离港外游期间,曾请倪匡兄代写了四万多字。……这次改写修正,征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删去了”[13]1968。具体开始连载的时间是1963年9月3日。“新修版”“后记”增写了部分文字,涉及到修改的内容如下:“《天龙八部》的再版本在1978年10月出版时,曾作了大幅度修改。这一次第三版又改写与增删了不少(前后共历三年,改动了六次)”[13]1790。1978年版为“再版”,但“初版”是什么时候呢?是否有修改呢?这一切都待考。第三次修订共“改动了六次”,这也说明,对于金庸武侠小说,我们只能根据版本计,而不能根据修改的“次数”计,事实上,即使研究手稿,修改的“次数”也很难确定。也不能根据“版次”记,那同样难以统计。因此,我们认为《天龙八部》至少有三个版本:“明报本”(或者“南洋商报本”)、“三联本”和“新修版”。有三次修改,能够确切的有两次。
    《侠客行》,“写于十二年之前”[14]621,也即1965年。最初连载于《东南亚周刊》。“新修版”“后记”加写了一句话:“21世纪重读旧作,除略改文字外,于小说内容并无多大改动”[14]568。关于修改及版本的情况,待考。
    短篇小说《越女剑》发表于1970年1月的《明报晚报》上。“三联版”和“新修版”均附于《侠客行》之后,但写作的时间实际上晚于《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估计也是考虑到著作在篇幅上的整齐性,所以附于《侠客行》之后。“三联版”和“新修版”都没有“后记”,但从《卅三剑客图》的“序言”中可知这篇小说的来历。“三联版”是否有修改,不得而知,但“三联版”和“新修版”没有差别,所以可以肯定,对于《越女剑》,“新修版”并没有新修。
    《笑傲江湖》1967年在《明报》连载,同时,“西贡的中文报、越文报和法文报有21家同时连载”[15]1597。“新修版”的“后记”增写了部分文字,其中涉及到修改的只有一句话:“本书几次修改,情节改动甚少”[15]1454。但哪几次修改?版本情况如何?不详。
    《鹿鼎记》“于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连载了两年零十一个月。……如果没有特殊意外,这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16]2005。“后记”署时间为1981年6月23日,但文章中间有两个段落间隔,显示不是同一时间完成的。上述这个交待显然是小说刚完成时初版的口吻。而后面有一段对他自己武侠小说的总结性文字:“最早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于1955年,最后的《越女剑》作于1970年1月。十五部长短小说写了15年。修订的工作开始于1970年3月,到1980年年中结束,一共是10年”。这段文字显然是写作于所署时间。这和前面所说的“十三四年”又有所不同,而且同样有疑问,《越女剑》虽然写于1970年,但《鹿鼎记》直到1972年才完成,写作时间算起来仍然是17年。“新修版”的“后记”加了一段文字,但仍然是总结性的:“我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到了21世纪初又再修改,到2006年7月完成,主要是文字的修订,情节并没有大改动”[16]1821。“三联本”的《鹿鼎记》是否有修改,不能确定。我们能确定的是,《鹿鼎记》有两个版本:“三联本”和“新修版”。有一次修改。
    迄今为止,已经有近20种金庸传记(包括“准传记”)出版,但没有一本传记曾把金庸武侠小说在报刊上连载的起迄时间梳理清楚,没有一本传记曾把金庸武侠小说的版本时间弄清楚,更不要说把修改和出版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很多传记材料都没有清楚地交待资料来源,说法模糊笼统。对于修改和版本的具体情况,金庸本人也谈论得很少,学术界的研究同样非常有限,笔者所见,关于版本,迄今最好的文章是林保淳的《金庸版本学》,但非常初步,主要是提出了一些问题,所列版本主要限于台湾,多盗版,从而价值有限。所以,金庸武侠小说的修改和版本情况,学术界实际上还是一笔糊涂帐,有很多事实不清。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在版本和“修改”方面非常落后,与资料缺乏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是金庸武侠小说最为重要的时期,但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金庸武侠小说都是被禁止的,所以大陆和台湾都很难找到这一时期的版本。香港倒是不存在这一问题,收集资料很方便,但香港的学术意识不强,所以至今缺乏有效的金庸武侠小说资料收集和整理。20世纪50至70年代的金庸武侠小说版本目前在香港也变得非常珍稀,倪匡早在80年代初就这样说:“如今读者可以看到的,已全是‘新版’,旧版书已在市面上绝迹,只有十年以上读龄的老读者,私人保存若干,珍贵非凡。有金庸旧版小说者,切勿轻易借给他人。我保有的几部,连金庸之子来借,都要还了一部,再借一部新的。”[7]9倪匡那时都觉得初版很珍稀,今天一般人想搜罗到初版特别是报纸版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上述清理,我们可得出初步的结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和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也大略有三种版本:一是1955年至1972年的17年写作,成果就是报刊杂志上连载的15部小说,即“报刊本”的金庸武侠小说,林保淳称之为“刊本”[1]360。这是金庸武侠小说最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家的横空出世,并确立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师”的地位。报刊连载之后也有一些单行本行世,这些单行本在内容上与报纸版是否完全一致,则有待考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单行本都没有经过大的修改。二是1970年至1980年的十年修订,修订本是陆续出版的,其成果就是香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36册“金庸作品集”,1980年和1994年台湾远流出版社和大陆三联出版社又分别出版翻版。这个版本把“金庸作品集”36册定型下来,并且确定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地位。三是1999至2006年的修订版,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全部出齐,沿用“三联版”36册的框架,名为“新修版金庸作品集”。与1970年至1980年的修改相比,这次修改不具有根本性,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被网友称为“金益求精”。金庸自己说:“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许多错字以及漏失之处,多数由于得到了读者们的指正。有几段较长的补正改写,是吸收了评论者与研讨会的结果。”[17]概括起来,这次修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文字上的修改,这仍然是主要的;二是情节上的修改,但不是很多;三是增加了一些注释和说明。
    金庸多次称“新修版”为“第三版”,指的就是版本,那么,倒推过去,“三联本”应为“第二版”,最初的“刊本”或单行本应为“第一版”。但金庸把1999年至2006年的修改称为“第三次修改”,则“第一次修改”和“第二次修改”就成了悬疑。究竟是1970年至1980年之间有两次修改两种版本还是最初的单行就有修改?《雪山飞狐》前两次修订的时间分别在1974年和1977年,似乎说明了十年修订是分两次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的,至少对于一部分作品来说是这样。“三次修改”和“三版”可能是总体情况,实际上,具体于每一部作品,有的可能只有一次修改,也只有一个版本,有的作品可能不只三次修改,也不只三个版本。但不论是“三版”也好,还是“三次修改”也好,都有很多疑问,这需要把各种版本找来对照才能搞清楚。我觉得这是金庸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有学者或机构能把金庸武侠小说的“报刊版”和“初版”全部影印出来,这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来说将肯定是一大功绩。
    据说有很多作家不愿意人们过分“翻老帐”,纠缠于旧版本,不知金庸先生是什么态度?但我要说的是,作家研究一旦追溯到版本问题,说明这个研究已经在向纵深拓展,开始变得厚重,显赫,比如《红楼梦》研究中的版本研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相信,“金学”要走向成熟,要深入发展,“版本”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保淳.金庸版本学[M]∥葛涛.金庸评说五十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 金 庸.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J].读书,1994(3):100-103.
    [3] 傅国涌.金庸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
    [4] 冷 夏.文坛圣侠——金庸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5] 金 庸.书剑恩仇录[M].北京:三联书店,1999.
    [6] 金 庸.射雕英雄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9.
    [7] 倪 匡.我看金庸小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8] 金 庸.神雕侠侣[M].北京:三联书店,1999.
    [9] 金 庸.雪山飞狐[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0] 金 庸.飞狐外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1] 金 庸.倚天屠龙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9:1435.
    [12] 金 庸.连城诀[M].北京:三联书店,1999:390.
    [13] 金 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4] 金 庸.侠客行[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5] 金 庸.笑傲江湖[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6] 金 庸.鹿鼎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7] 金 庸.金庸作品集[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高 玉(1964-),男,湖北省荆门市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原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第1期2010年2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