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江苏文学的新跨越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苏文 参加讨论

    中国文学多样化格局中,“文学苏军”是一支公认的劲旅。有评论家认为,江苏作家群影响中国文学的气质,静水深流的内在品相,构成了文学版图上的独特景观。近几年,文学苏军在坚守中变革,在沉潜中前行,又有沉甸甸的收获,实现了江苏文学的新跨越。
    创作贴近大地的果实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江苏省作协会员共创作长篇小说350余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翻译等5600余部(集),创作或改编电视剧、电影50多部,有不少作品发表后产生较大反响,多部作品获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其中,苏童的《河岸》获第三届亚洲文学奖;毕飞宇的《玉米》和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范小青的《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黄蓓佳的《亲亲我的妈妈》、范小青的《城市表情》和王一梅的《木偶的森林》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徐玲的《流动的花朵》获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曾豪的《蓝调江南》和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韩青辰的《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傅宁军的《吞吐大荒》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五届全国报告文学大奖”,杨守松的《永生之恋》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李伶伶的传记文学《梅兰芳全传》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及“第三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奖”;凌鼎年的《天下第一桩》、《天使儿》、《灵猴》分别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和第六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一等奖;鲁敏和李美皆两位年轻的作家批评家获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胡弦被《诗刊》评为全国十年十大青年诗人;庞培获《诗探索》2009年度诗人奖。此外,苏童、毕飞宇、叶兆言、范小青、赵本夫、储福金、叶弥、鲁敏、胡继风等在全国的许多有影响的被广泛认可的奖项或排行榜中(如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华文学奖,梁斌文学奖等等),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在全国所占比例较高。江苏各市作家的创作成果同样喜人,任之的《玩具王子嘟噜奇》、范培松、金学智的《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庞余亮的《薄荷》、赵践的《小城志的一页》、吴翼民的《吴门柳》、雪静的《旗袍》、刘仁前《香河》、龚德的《扬子百年记》、庞瑞垠的《光明行》、徐风的《花非花》、《缘去来》等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写作并不是为了获奖,获奖也不是文学作品质量的唯一评判标准,但至少,江苏作家们是以自己的实力,立足于全国文坛,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五年中,影视创作、改编也取得了全面丰收,朱苏进编剧的《郑和下西洋》《三国演义》《我的兄弟叫顺溜》,江奇涛的《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无国界行动》,姚远的《马蹄声碎》《国家使命》,蒋晓勤、姚远、邓海南的《历史的天空》,根据赵本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下无贼》、周梅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主沉浮》《我本英雄》,黄蓓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派克式左轮》,王明皓创作的电视剧《鸳鸯错》等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人间正道是沧桑》《无国界行动》《马蹄声碎》《历史的天空》等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唐灏的电影剧本《东京审判》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江苏省一批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分别以英、法、德、日、韩、荷兰、意大利等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江苏许多知名作家应邀或受委派出国参加各类文学活动。其中,苏童、毕飞宇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前往法国执行巴黎图书沙龙任务;赵恺应波兰文学家协会邀请,参加第34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毕飞宇应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世界文学之家的邀请,在苏黎士大学作了题为《我与小说》的专题演讲,并与德国读者进行对话交流,应邀赴英国参加《青衣》发布会、到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苏童受德国歌德学院邀请,成为短期莱比锡居民,还应邀参加韩国中韩文学论坛和意大利中国文化周活动;叶兆言应邀赴德国歌德学院和格汀斯大学讲学;黄蓓佳、范小青分别应邀到韩国参加韩国文学及国际书展活动;黄蓓佳应邀参加瑞士文学节;赵本夫、苏童、毕飞宇参加了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并在“中国文学之夜”接受主持人的访问。
    江苏省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也成绩显著。五年来全江苏省译作达300多部。许钧的《翻译论》,凌继尧的《西方美学史》,方汉文、马中红的《东西方比较文学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钱林森的《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刘成富的《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吴格非的《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朱刚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凌继尧、徐恒醇的《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美学》,康澄的《文化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研究》,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以及张新木的《游荡的影子》等专著和译著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反响。
    中青年作家成为活跃主体
    江苏省作协会员已从五年前的1600人发展到2056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由284人增加到364人。江苏省作协中青年入会人数明显增加,最小的16岁,“80后”的会员已达30多人。这支队伍,分布在各条战线,表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的文学新人,相当数量的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借助网站、论坛、博客等途径发表作品,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江苏省作协用多种方式扶持作家创作,培养文学人才。推进实施了面向江苏省内青年业余作家的签约制,每两年一届,已成功实施了四届,共有35人次成为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2006年4月,又实施了面向全国的“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制。经来自全国的65位作家申报,专家评审,确定了首届“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人选。目前,江苏省作协已经逐步形成驻会专业作家、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签约制作家、业余作家等多层次结构的文学创作队伍。
    2005年,江苏省作协召开第三次青年文学创作会议。这次青创会是对新世纪江苏青年文学队伍的检阅,也为青年作家相互交流创造了良机,同时也是一次高质量的人才激励和培养。
    江苏省作协还修订了《江苏省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实施方案》,增加了对优秀作品追加后续资金扶持、宣传研讨的条目,同时增加了两种扶持方式,一是对已出版的优秀作品经过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给予宣传、研讨等若干方面的重点支持;二是由江苏省作协出资经推荐、评审等程序选定,每年出版一套丛书,为基层第一次出书的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的优秀作品提供出版的机会。
    江苏省作协坚持传统,每年举办一期青年作家读书班,邀请名师授课,组织研讨采风,受到基层作者欢迎。在此基础上,按不同专题,组织开办了作家暑期讲习班、文学驿站——中年作家研修班、儿童文学创作读书研讨班、报告文学作家读书班、农村题材创作读书研讨班、文学编辑业务培训班等,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拓宽了学员的视野。各市作协也积极为培养青年作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盐城市作协成功举办了两届作家读书班,无锡市作协为青年作家出版了《新世纪无锡作家文选》、《无锡青年作家文集》。
    全面展示江苏文学创作成果的是“紫金山文学奖”。2005年的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与首届相比,类别上增设了文学翻译奖,另在文学创作类短篇小说中增设了微型小说一项,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评奖办法,制定了《江苏省作家协会紫金山文学奖评奖条例》。2008年,改五年一评为三年一评,增设了紫金山文学新人奖。
    此外,江苏省作协还进一步修订了嘉奖全国优秀文学奖获得者的办法,明确了嘉奖范围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少数民族骏马奖等六大全国性文学奖项,并提高了奖金额度。五年来,有13部作家作品获嘉奖。各市作协也加强了对文学创作的奖励和文学新人的培养,南京市对好的选题和有潜力的作家追加创作津贴,对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予以嘉奖,并恢复了“金陵文学奖”;苏州市坚持实施《奖励苏州作家文学创作暂行规定》,设立“六六杯”报告文学奖和“时运杯”苏州散文奖;无锡市作协的 “太湖文学奖”、徐州市作协的“晨报文学奖”、镇江市作协的“镇江文学奖”都已连续举办多年。常州市实施了《常州市作家协会创作奖励办法》;泰州市设立了“泰州市政府文艺奖”;扬州市作协发起了“朱自清文学奖”,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学活动亮点纷呈
    江苏省作协历来重视、鼓励和帮助作家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比如在组织“江苏作家沿江行”大型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又陆续组织了“作家看江苏”、“江苏作家深入江苏、走进西部”等采风活动,参加采风的作家有数百人次。作家们的足迹遍布江苏大地,并延伸到江苏省外,作家们在实地采风中全方位地感受时代大潮和社会变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文学片区,坚持开展文学交流活动,受到基层作家的欢迎。江苏省作协不断加强与有关单位和各团体会员的协作,举办了各类文学研讨与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各级举办的各类文学活动累计约有120多场次。南京市作协还组织著名作家、杂志编辑走进大学校园,与大学生共同探讨“青春与文学”;苏州市作协组织作家关注“三农”,开展新农村建设报告文学创作系列活动,编辑出版了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文学集《本土英雄》;连云港市作协呼应国家沿海开发大战略,组织一批报告文学作家到港口板块的板桥工业区深入生活,创作了大型报告文学《拥抱蔚蓝》;镇江、扬州市作协举办了“双城记”笔会;扬州市作协举办了“全国第十八届荷花展览会诗文笔会”、“诗画瘦西湖·华东作家笔会”等。
    在2008年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江苏省作协立即组织了一系列抗震救灾的活动。一是组织赈灾捐款。二是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迅速征集编印《江苏作家——2008年抗震救灾诗歌专刊》,这是全国第一本抗震救灾诗歌集。江苏省作协一方面在山西路市民广场举行赠阅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快件方式发往灾区。同时,与《江南时报》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大型“诗祭”活动——《悲成川,诗成川》。三是组织作家深入灾区采访,出版抗震救灾报告文学集《大爱搏云天》。在震后一周年之际,江苏省作协又一次派出诗人采访团,为灾区人民加油鼓劲。各市作协也都以此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各种相关活动,南通市作协编辑出版了诗集《废墟上的崛起——2008·抗震救灾诗歌特辑》,无锡市作协组织十多名作家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实地采访,盐城市作协与盐城广播电台、《江南时报》联合举办了“风在倾诉——2008端午诗人节暨欢迎抗震救灾勇士诗歌朗诵会”。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江苏省作协与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编辑出版了3卷4本共计160万字报告文学丛书《谁持彩练当空舞——来自江苏三十年的报告》,用文学的样式真实地再现了江苏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江苏省作协还编辑出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优秀文学艺术丛书·江苏文学获奖作品集》,集中展示了江苏自1949年以来各文学门类获全国性文学奖项的作品。此外,苏州市作协举办了“我在美丽的苏州”当代诗歌作品朗诵会和“祖国好”大型主题朗诵会,南通市作协编辑出版了《祝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诗选》,盐城市作协编辑出版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盐城文学专辑,镇江市作协出版了建国后第一部《镇江文学作品选》。以文学的记忆演绎了共和国的光辉历程。
    评论为创作护航引航
    针对江苏文学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动态,江苏省作协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研讨,多层次、多视角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了作家、评论家之间的思想碰撞,搭建了高水准的对话和交流平台。研讨会有针对江苏文学的综合研讨,如“江苏省长篇小说学术研讨会”;有对老作家创作经验的总结与评析,如“江风海韵——顾浩词作研讨会”,“沙白诗歌创作研讨会暨《沙白文集》首发式”;有对成名作家创作成就的梳理与阐释,如“赵本夫小说创作研讨会”、“苏童小说创作研讨会”、“叶兆言文学创作研讨会”、“范小青小说创作研讨会”等;也有对青年作家的指导与推介,如“南京青年女作家创作研讨会”、“鲁敏作品研讨会”;有和基层文联作协联合召开的,比如“严苏小说作品研讨会”“苏州市作家评论集研讨会”,还有对作家优秀作品的个案研讨,如“黄蓓佳《亲亲我的妈妈》首发式暨‘倾情小说’系列研讨会”、 “储福金长篇小说《黑白》作品研讨会”、“苏童长篇新作《河岸》出版座谈会”、“周梅森长篇新作《疯狂与梦想》研讨会”、“赵本夫长篇小说《无土时代》研讨会”、“雪静长篇小说《旗袍》研讨会”、“徐风长篇传记文学《花非花——蒋蓉传》研讨会”、“周桐淦报告文学《蓝色火焰》研讨会”,“杨守松《昆曲之路》研讨会”等。
    为了促进江苏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2006年,江苏省作协与中国作协在华西村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会后,江苏省作协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意见》,以10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切实推动江苏农村题材文学创作。
    江苏省作协对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予以充分关注。2009年5月,江苏省作协与无锡市作协联合举办了有国内主要网络媒体和二十多个省市网络文学作家参加的“中国网络文学研讨会”。为推动基层文学创作,江苏省作协多次以基层作家和地方文学为研究对象召开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其中,2009年11月,由江苏省作协与中共兴化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
    既注重个案研究,又关注理论提升,江苏省作协一直将当今宏观的文学形势置于江苏理论批评的视野之中。2006年,江苏省作协筹划举办了全国性的当代文学高层论坛——“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围绕“现实主义文学的现状与走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其富于建设性的成果获得了国内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也为今后搭建更高的理论批评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品牌期刊拓展文学阵地
    办好文学期刊是作协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钟山》作为全国的品牌期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屡次获得江苏省“双十佳期刊”称号,在它的长篇小说专号首发的《暗器》(即《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钟山》编发的《松鸦为什么鸣叫》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困顿中的挣扎——贾平凹论》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雨花》于2005年7月创办发行了青少刊《逗号》,并围绕“擦亮品牌”目标,每年举办多种文学笔会,主要栏目深受读者好评。《扬子江诗刊》围绕创建著名诗刊的目标,团结了一大批不同流派的优秀诗人,同时积极举办如“民生之歌”、“红枫诗会”等各种诗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填补江苏专业文学评论阵地的空白,2006年,江苏省作协积极争取出版部门的支持,创办了《扬子江评论》,以求达到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比翼双飞。创办仅一年,《扬子江评论》就受到全国文坛和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关注。《江苏作家》是江苏省作协的内部工作通讯,因其会员写、会员读、短平快的特质,深受会员欢迎。
    随着文化传媒的不断变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更快的速度感知文学,2005年9月,江苏省作协和江苏省文联联合建设的“江苏文学艺术网”正式开通。网站成立后,当年的累计访问量就已经达到了10万人次。经过近四年的运行,江苏省作协加大了对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2009年从“江苏文学艺术网”中剥离,成立 “江苏作家网”。许多市作协也在筹划文学网,其中镇江市作协已在全江苏省第一家开通了市级作家网站“镇江作家网”,并利用网络进行多种文学活动,推出了“同题文学双月擂台赛”。
    各市作协主办的刊物也都先后实施改革,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淮安的《短小说》、徐州的《大风》、泰州的《扬子江》、镇江的《金山》“微型小说”,南通的《三角洲》“校园文学”,效果良好,受到读者的欢迎。《苏州杂志》努力发挥苏州的人文地理优势,增强刊物的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的特色。《青春》杂志实行内部竞争上岗,激发了活力。《连云港文学》《太湖》《翠苑》等刊物也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从内容到形式,实行一系列应变措施。
    江苏省作协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江苏省作协扎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最终满意率为95.89%;“解决突出问题”最终满意率为96.61%。为了深入了解江苏省各级作协会员的生存与创作状态,更加真切地把握江苏省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建设发展状况,2007年江苏省作协组织调研组,由主席亲自带队,在江苏省范围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历时两年多的调研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为积极开展作协各项工作,制定和筹划推动文学发展的举措,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
    协会职能的拓展取得了新的进展,面向全江苏省的文学创作人员专业职称评审和聘任双轨制度的文学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健康有序,社会各界的文学创作者踊跃申报,五年来,共评审出一级作家31人,二级作家87人,三级作家35人。2005年,江苏省作协建立了“江苏省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同时成立“作家维权中心”。除了接受日常咨询外,还接受作家维权纠纷申诉16件,帮助作家进行调查取证,部分案件转交版权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新的五年新的跨越
    未来五年江苏作协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是:首先,要围绕“两个率先”,发挥文学独特作用,用文字记录社会发展的印迹,将人民放在历史图景的中心位置,塑造出新时代特征的英雄群像,为江苏文学人物画廊贡献新的典型。
    其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充分肯定人,以人为本,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
    第三,推动文化强江苏省建设,促进创作繁荣,要提升境界,树立“大作品”的观念,用“大作品”铸造文化强江苏省的标识。倡导创新创优意识,打造一支结构层次丰富、有朝气有活力的作家队伍。以文学评论作强劲支撑,关注时代的审美趋势,关注文学创作的潮流,关注江苏的创作动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理论与作品研讨。
    第四,倾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未来五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实施《江苏文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拘一格,选拔和引进人才;把培育团队精神作为工作的着重点,进一步强化团队意识,以文学理想凝聚人心,以事业拓展集合众智,以江苏省作协自身的团结和谐来营造文学界的空前团结和谐的氛围。加强江苏省作协与各市作协之间的互动协作,进一步整合江苏省作协的资源,上下联动,下好、下活江苏省市作协一盘棋。
    新的五年,江苏省作协将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将江苏的文学事业推向新的阶段,为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