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藏外道书》书目略析(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田诚阳 参加讨论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93年,笔者由于撰写《道教大辞典》中藏外道经部分的条目,遂对《藏外道书》进行通读,同时对其编收书目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根据检阅所得,拟对书目略作分析,并求方家指正。
    《藏外道书》首批发行二十册,据笔者统计,共收道书四百多种,一千余卷。
    《藏外道书》编收书目,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为明《道藏》以前(含明)之道书。这类道书,均不见明版《道藏》。计有马王堆出土道书、明代之前佚失道经及明《道藏》未收道书等。数量不多,但很有分量。
    二为明《道藏》之内的道书。这类道书,数量很少。虽然已见明《道藏》,但系不同传本,可藉此校勘《道藏》,亦有其编收价值。
    三为明代以后所出道书。这类道书,在《藏外道书》之中占有绝大比重。包括明之后的刊刻本道书及手写本道书等。
    下面对其书目略析如下:
    《藏外道书》第一册,为“古佚道书类和经典类”。
    《老子德道经》(老子甲本)、《老子德道经》(老子乙本)、《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养生方》等,均为明《道藏》以前之道书。其中《老子》甲、乙本,为迄今所见《道德经》之最早写本。《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许多学者认为即系久佚之《黄帝四经》。
    《数术纪遗》一卷,《正统道藏》“群”字号《道藏缺经目录》卷下著录此书,为《道藏》佚缺书籍。
    《太清风露经》一卷,藏北京图书馆。《道藏缺经目录》卷下载有此经,明时已缺。经考证,此乃元《玄都宝藏》之刊本,乃是距今六百五十年前仅存之元代《道藏》经本。
    《永乐大典道经勾陈》,目录列为收书二十六种。《道家经诀》一书,其实包括道书十种。《三尸中经》之后,尚有《治三尸法》。《灵宝无量度人化尸受形经》之前,窜入近两页《送书邪气脏腑病形篇》之内容。《云笈七签五岳真形图》之后,尚有《五岳真形神仙图记》。由之,应为收书三十六种。
    《蟾仙解老》与《道德宝章》内容相同,均为白玉蟾所注《道德经》。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二卷,系明代抄本。此书又见《道藏》,可作校勘。
    《道德经释略》六卷,明林兆恩撰。林氏创“三一教”,与道教思想有一定渊源。
    《老子道德经解》二卷,明僧憨山撰。此书对于研究老释思想之融合,有一定意义。所用文本,为金陵刻经处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与中国道协图书室藏吴门刻本对照,独缺卷前自序。序云:“重刻于五云、南岳及金陵,今则再刻于吴门。”盖金陵刻本流传在前,故无此序。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一卷,《太上道德宝章翼》二卷,《道德经释辞》一卷,均为《道藏辑要》续补之藏外道书。
    《道德经解》一卷,序后窜人《心经提纲》一文。
    《御制道德经》二卷,清世祖撰。为四家帝王(余三家为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注老之一种。
    《道德经注》二卷,《老子解》二卷,《庄子解》(独解《逍遥游》与《齐物论》)一卷,均为清代道书。
    《太上道德真经讲义》一卷,此书内容仅至四十章而止,不知何故。
    《藏外道书》第二册,为“古佚道书及老庄注释类”。
    本书所收,为《庄子》注本四种,即《南华真经注疏》不分卷,《南华真经评注》十卷,《药地炝庄》九卷等。依其内容,当为“经典类”。
    《藏外道书》第三册,为“经典类”。
    《南华真经评注》十卷,与第二册所收之《南华真经评注》误为同一书。
    《南华真经正义》不分卷,《南华真经识余》一卷,《庄子评议》三卷,《淮南内篇评议》四卷,《列子评议》一卷,均清代道书。
    《阴符经发隐》、《道德经发隐》、《冲虚经发隐》、《南华经发隐》各一卷,又称《四经发隐》。近代道教大师陈撄宁曾下评语:“当然不免有牵强处,但大部分尚能折衷于至当。”
    《庄子章义》不分卷,《老子约》四卷,均为后出道书。
    《道德经白话解说》两卷,是书出于民国,首次以白话注老,在社会上和道教界较有影响。
    《黄帝阴符经注》三种,出自《重刊道藏辑要》。第一种未为藏外道书;第二种《道藏》已收,但《道藏》本卷末有缺,可以此本校补;第三种为藏外道书,惟原本脱去“天地万物之盗”一句经文及注释。
    《解黄帝阴符经》一卷,《阴符经疏略》一卷,均系明本,《道藏》未收。
    《黄帝阴符经玄解》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为清代道书。
    《阴符经真诠》一卷,《补过斋读阴符经日记》一卷,《广成子疏略》一卷,均为《道藏》之外道书。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八洞仙祖合注》一卷,为《重刊道藏辑要》续补之藏外道书。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一卷,出自《重刊道辑要》,此书《道藏》已有,为误收。
    《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一卷,为水精子增注《道藏》本《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旨》一卷,为民国道书。
    《太上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明刻本。包括《三官颂》一卷、《太上说三官经序》一卷、《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保命延生妙经》一卷、《太上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一卷等内容。因其夹缝处有“三官经诰”字样,当为明代之《三官经》。此本可对《道藏》所收之《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等本进行校勘。本册第七七七页上、下之内容,有排印重复。
    《太上老君说黄妙真经》一卷,明刻本。印制粗糙,似为民间传本,《道藏》未收。
    《太上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一卷,明刻本。《道藏》收有《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可作校勘。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说平安灶经》,均明刻本。内中尚有《北斗长生聪明密咒》、《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玄帝百字圣号》、《太上正一天尊说镇宅消灾龙虎妙经》等,共为七种。借此可对《道藏》本《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玄天上帝百字圣号》等,进行校勘。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一卷,《终南八祖说心印妙经解》不分卷,《太上洞玄灵宝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阐微》两卷,《太上道德大天尊说道元一??经》一卷,《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一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
    《藏外道书》第四册,为“摄养类”。
    本册所收道经,基本上与摄养内容无关,当入“经典类”为宜。严格说来,有几种应入“戒律善书类”。
    《先天斗帝救演无上玄功灵妙直经疏解》一卷、《九皇斗姥戒杀延生真经》一卷、《九皇心经注解》三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
    《觉世经注证》一卷,为清代道教善书。
    《关帝明圣经全集》一卷,前附《三官大帝真经》,似应删去。
    《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
    《敬灶全书》四卷,按原书标题当为《敬灶宝经》,前三卷为《灶君真经》,后一卷为灵签。
    《文昌帝君本传》一卷、《文帝孝经》一卷、《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一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
    《文昌心忏》一卷,为清抄本。
    《文昌大洞仙经》三卷、《文昌大洞仙经注释》三卷,均为民国刊本。
    《文昌大洞经》六卷、《大洞经示读》三卷(《重刊道藏辑要》亦有《洞经示读》三卷)、《文昌大洞治瘟宝箓》二卷,均为清刊本。
    《大洞玉经枢要十二义》,出自《重刊道藏辑要》。其实不止一种,尚有《大洞玉经坛仪》一卷、《大洞玉经总论》一卷、《元始大洞玉经》三卷等,共为四种。
    《玉枢经龠》二十四卷,为清代道书。
    《藏外道书》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为“教义教理类”。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为宋代道书。《正统道藏》编纂之时未能勤加搜求,而写入《道藏缺经目录》。卷前序文,似乎未完,而接以“主簿程准谨书于左”,不相一致,对照卷末,方知此序原在跋文之前,当正之。
    《琼琯白真人集》六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
    《周易尚占》三卷,编入上、下两卷。上卷至“决断部第四”止,下卷由“乾部第十”起,独缺中卷。
    《方壶外史》八卷,明代道书,民国刊本。卷五《崔公入药镜测疏》,第五册三三八页,为原书第一、二页,三三九页,为原书第四、五页,独缺原书第三页。
    《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将此本与《辑要》本对照,二者有所出入。一是此本之中《凡例十二则》与《张三丰先生全集总目》,相互颠倒。二是卷次错置,共有两处:卷一与卷二错置,即第五册三八四页至四O八页(卷二)当置四O九页至四三一页(卷一)之后;卷三与卷四错置,即第五册四三二页至四六四页(卷四)当置四六五页至四八五页(卷三)之后。
    《仙佛合宗语录》不分卷,《天仙正理直论》一卷、《天仙正理浅说》一卷、《金丹要诀》一卷、《伍真人丹道九篇》一卷,皆出《重刊道藏辑要》。《慧命经》一卷,《华阳金仙证论》一卷。以上书目习惯上合称《伍柳仙宗》。
    《道言内外秘诀全书》不分卷,明代道经丛集。本集保存了《道藏》未收的明代以前的一些道书,其他《道藏》已收者可作校勘。
    《玄机通》一卷、《天仙真诀》一卷,皆出明刊本,《道藏》未收。
    《无上秘要·尸解品》一卷,明刊本。此本可对《道藏·无上秘要·尸解品》进行校勘。
    《至游子》二卷,明本。此本可对《道藏·道枢》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校勘。
    《道统大成》四卷,清代道经丛集。共收道书十种,其中《周易参同契阐幽》、《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初稿引》、《金丹四百字测疏》、《列位女真诗歌》、《女丹诀》等六种,为藏外道书;其余四种,《道藏》已收。
    《龙门心法》二卷,与第十册所收《碧苑坛经》五卷,二书内容基本一致。皆为清王常月说戒之记录,经后代弟子整理而成。
    《读文子》一卷,清代道书。
    《玄宗内典诸经注》,明代道经丛集。本集所收十一种道书,有十种均为《道藏》已收,可作校勘。独李简易注《无上玉皇心印经》一卷,为藏外道书。此书题为“宜春李简易注”,李简易当为南宋玉谿子,《道藏》中有《玉谿子丹经指要》,即为李简易撰,题为袁州(即宜春)人,与此本互证。其中《崔公入药镜》与《老子说五厨经注》二书错排,即第七册三十五至四十二页,当置四十五页之后。
    《吕祖全书》三十二卷,清刊本。吕洞宾的著作历代都有编集,真伪并存,此书较为完备。
    《玄宗正旨》一卷、《玉诠》五卷、《心传述证录》一卷、《金华宗旨》一卷、《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一卷、《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一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
    第八册全本为《道书十二种》,清刊本,道书丛集。所谓“十三种”乃为虚数,此集共收有二十六种道书。
    就以上五、六、七、八册之内容来看,大部分道书当入“摄养类”。
    《藏外道书》第九册、十册、十一册,为“摄养类”。
    《金丹正理大全》,道经丛集,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缺少《金谷歌注解》一卷,此种与《周易参同契分章注》、《金丹四百字注解》共为藏外道书。其余四种《道藏》已收,可作较勘。本册第四页《金丹正理大全序》,为此部丛集之总序,当置第一页《金丹正理大全金丹大要目录》之前。
    《真仙上乘》,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卷中题有“万历五年一十月哉生明文川居士重录于养心斋”,当为万历五年(1577)文川居士之手写本。第页九册三九O页《紫团真人丹经》之插图,与三九八页、三九九页、四○○页《金丹上乘龙虎交并返还口诀》之插图重复。三九九页左半边内容上下重复,三九九页右下边与四○○页右上边内容重复。又《玉清金笥青华秘文》,前二卷各标卷中、卷下,后一卷仅题“紫阳真人张平叔撰’,其实当为卷上。又《太上玉华玄秘群书》一种,包括道书十册,查对《道藏》本《西山群仙会真记》,乃知缺少《九天洞玄录》与《九仙秘诀》两册,而将《太上老君内观经》窜入顶替。卷中《内丹书目》,似为全书之总目录,但与其实际书目不符;可见本书已然散乱。此本的抄写年代,在《正统道藏》之后、《万历续道藏》之前,其中文本多系宋元留传下来,且与《道藏》本有所不同,可作校勘,有着不可低估的古本价值。
    

《黄庭秘诀》一卷、《采真机要》三卷,均为明房中类书。房中术原为早期道教提倡,后趋隐晦,明《藏》之中房中著作几乎绝迹,二书的复出,为研究道家房中术之重要文献。
    

《性命宗旨》二卷,明刻本。《道藏》未收。
    

《玄宗印古》一卷,明刻本,已残,今存六篇,缺失五篇。全书论人元金丹。
    

《尊生閟汇》一卷、《金精直指注论》一卷(已残)均明本。《道藏》未收。
    

《性命圭旨》四卷,清刻本。第九册五九四页之内容,当置五九一页之后,方为正确。
    

《周易参同契疏略》一卷、《胎息经疏略》一卷、《脉望》八卷、《黄白镜》一卷、《黄白镜续》一卷(其本不全)、《玉函秘典》一卷、《金笥玄玄》一卷、《炼形内旨》一卷,皆明本,《道藏》未收。其中第九册七一六页下半页与七一七页上半页,内容重复,当删。
    

《席上腐谈》二卷,宋代道书。《道藏》未收。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一卷,明刊本。字多脱误,可与《道藏》本互作校勘。
    

《参同契脉望》三卷、《悟真篇约注》三卷、《金丹大要》一卷,所用为中国道教协会图书室藏清刊本《道言五种》,其余两种即《金丹就正篇玄肤论》一卷和《承志录》三卷未收入。第十册一二五页陈上阳序后,漏印《刻金丹大要玄肤论缘起》。《参同契脉望》原书上卷第三十九页、四十页及《金丹大要》,原书上卷第四十页均缺。以上五种,除《金丹大要》之外,均不见《道藏》。
    

《古书隐楼藏书》,清代道书。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注》三卷、《太上黄庭景经注》、《唱道真言》五卷、《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三卷、《养真集》二卷、《真诠》三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其实,《太上黄庭内景经注》一种,应为《黄帝内外景经注》,包括《黄庭内景经(注)》一卷和《黄庭外景经(注)》三卷。
    

《济一子道书十七种》、《济一子顶批道书四种》,出于清代,均为道经丛集。
    

《藏外道书》第十二册,为“戒律善书类”。
    《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一卷、《初真戒说》一卷、《中极戒》一卷、《十戒功过格》一卷、《警世功过格》一卷。皆出《重刊道藏辑要》。
    《石音夫功过格》一卷、《太上感应篇图说》一卷附一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一卷,《词馆分写本太上感应篇引经笺注》一卷、《太上感应篇缵义》二卷、《太上感应篇注》二卷、《太上感应篇直讲》一卷、《文昌帝君阴骘文注》一卷、《阴骘文像注》一卷、《阴骘文图证》一卷、《蕉窗十则注解》二卷、《丹桂籍注案》四卷、《玉历至宝钞》一卷,皆为道教善书。本册一一九页《感应篇图说后跋》,当置一一八页《感应篇图说附录》之前。四O二页《文昌帝君阴骘文》,当置五八六页《阴骘文图证》之前。
    《藏外道书》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册,为“仪范类”。
    第十三、十四、十五册,三册所录,主要是道教全真斋醮科书丛集《广成仪制》。内集科书近三百卷,多题“武阳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据《灌县志》载:“陈仲远,别号云峰羽客,青城道士,渊博能文,曾校正《广成仪制》数十种……”据此,《广成仪制》当为青城山道教流传而来,后经陈仲远校辑。其中文本颇为杂乱,大致可分三种:一种刻本为十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有的卷末署为咸丰五年(1855),本丛集似刻于是年。另一种为成都二仙庵重刻本,为八行十八字黑口四周双边。据书内题,时限为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三年(1914)。还有一种系手抄本,所标时限为道光四年(1824)至宣统元年(1909),这一部分还掺有《清微仪制》和北京白云观、四川鹤鸣山等地科书。以上三种文本,在时间上均处陈仲远之后,(据《灌县志》,陈仲远为乾隆时人),似为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之后,后来的道教徒重刻再续,并且加入一些抄本科书。这部丛集,编次颇为混乱。第十三册五三九页至五四九页之《九皇寿醮贪狼集一》与《九皇寿蘸巨门集二》,当置五O四页《九皇寿蘸真人集三》之前。第十三册目录之末,有《祀雷集》一种,标为八四九页,但是本册至八四八页而止,疑为漏印。第十四册三六O页《祭享吏夫丁集》,缺末页。
    第十五册卷末,尚有《忏法大观》六卷、《三宝万灵法忏》十二卷,皆出《重刊道藏辑要》。《三宝万灵法忏》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序分卷,但本书至酉集而止,缺漏戌亥二卷及卷末跋文。
    第十六、十七册所辑,主要为《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四十卷,明刊本。据说存世仅三部,分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和美国普林思顿大学,可谓稀世珍本。
    第十七册,尚有其他六种科书。
    《太极灵宝祭炼科仪》二卷、《太极仙翁神炼玄科》一卷,日本研究道教者吉冈义丰藏本。《金箓分灯卷帘科仪全集》一卷,法国研究道教者施舟人藏本。均属清刊本。
    《灵籍宝章》一卷、《禄嗣奇谈》二卷附一卷,皆明刊本。《道藏》未收。
    《祀神表格》与《祀先祝文》,其实为一种科书,明写本。共有六卷,按礼、乐、射、御、书、数顺次分卷。该本排列次序为射、御、乐、书、数,独不见“礼”,已有缺失。《射》卷缺十一、十二、十三页(原本页数)。《御》卷十六页之后,又为十、十一页,二十七页之后,又接七页,缺一、二、三、四、五页。《乐》卷、《数》卷页号,均有混乱。
    《藏外道书》第十八册,为“传记神仙类”。《太上老君实录》七卷,明抄本。为《道藏·混元圣纪》的另外传本。可以互作校勘。
    《群仙集》三卷,明写本。对照卷首目录,书内中卷独存《钟吕二仙问道章》,其他内容已有缺失。本书共分五册,卷上为一、二册,卷下为三、四册,卷中为五册,疑为错排。本册二二六、二二七页《述工夫十五首》,只有一七首,后缺。本书重点在于阐释内炼诀法,当入“摄养类”为宜。
    《神隐》二卷,明本。《道藏》未收。本册第三O九页《神隐序》,乃为上卷之序,误入下卷目录之后。书中论述山居之法、归田之计,宜入“摄养类”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八卷,明刊本。该书《道教》已收,为七集,可作校勘。
    《广列仙传》七卷,明本。《道藏》未收。卷七之末《王昙阳》未完而止,似原书缺。
    《铸鼎余闻》四卷、《新义录》(卷九十至九十四),均清人著作。
    《轩辕黄帝传》不分卷,明刊本。后半部分与《道藏》中《广黄帝本行记》互有异同,可作校勘。
    《钟吕二仙传》一卷,实名《钟吕叙传》,卷末已残。其后又有《金丹诗诀》两卷和《南岳遇师本末》一卷。《金丹诗诀》已有残缺,按理当入“摄养类”。《南岳遇师本末》之卷末小记,未完有缺。
    《陈眉公订正韩仙传》一卷,明本;《魏夫人传》一卷,出于唐;《林灵素传》一卷,出于宋;《希夷先生传》一卷,出于宋;《周颠仙人传》一卷。出于明。皆《道藏》未收。
    《五百灵官爵位姓氏总录》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
    《藏外道书》第十九册、二十册,为“宫观地志类”。
    《罗浮志》十卷,清人重刊本。书中跋语谓自序已缺,乃由《罗浮山志会编》本补入。将其所补《自序》与《罗浮山志会编》对比,乃知仅录其前半篇,且将序中“永乐五年”误刻为“永乐八年”。
    《罗浮山志会编》二十二卷,清本第十九册五十七页与六十一页排错,须颠倒互换。
    《龙虎山志》十六卷,清本。
    《崂山志》八卷,附《游崂指南》一卷、《名胜题咏》一卷,出于明,刊于民国。书中正文自卷二《本志》开始,缺少卷一《考古》。
    《茅山全志》十四卷,清本。该书与《道藏》本《茅山志》互有异同,可作校勘。
    《华岳志》八卷首一卷、《金鼓洞志》八卷首一卷、《武林玄妙观志》四卷、《城北天后宫志》一卷、《紫阳庵集》一卷、《重阳庵集》一卷附一卷,皆为清本。
    《重印玄妙观志》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刊本。缺印卷前蒋炳章之序。
    《青羊万寿宫万字碑》一卷,明抄本。《道藏·西川青羊宫碑铭》与此同一内容。可作校勘。
    《西川青羊宫碑记》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此本与《道藏·西川青羊宫碑铭》相同,仅书名有一字之差,不应列为藏外道书。
    《白云观志》四卷附《东岳庙志》三卷、附录一卷,日本近代研究道教者小柳司气太撰。此本卷前缺《自序》及《凡例》,《白云观碑志》中“永庆善会碑”未完,缺少一页。第二十册六二九页、六三O页两图,原在卷末。
    《逍遥山万寿宫志》二十二卷,清本。第二十册六五九页程之贵序未完。尚缺一页。
    以上为《藏外道书》(前二十册)所收全部书目的简略分析。从编排书目情况来看,这部丛书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上分析只是择要而言,其他各册目录中和书边标题中的失误尚无大碍。不少文本缩小之后,影印不清,也是一大弱点。上述问题的实际存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部丛书的使用价值。尽管如此,笔者并无丝毫意图故意贬低《藏外道书》的价值,迄今为止,将众多藏外之道书搜罗起来汇于一编,除了这部丛书之外,还没有其他书籍可以替代,功不可没。衷心希望再续或再版的的《藏外道书》经过逐步完善,真正能够成为与《道藏》、《道藏辑要》并列的三大道教文化丛书之一。
    原载:《中国道教》1995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