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从《全宋文》的“全”看其学术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琳 参加讨论

    四川大学古籍所的20多位同仁从1985年开始编纂《全宋文》,经过21年,终于全部出版了。本书共8345卷,收入宋代的单篇文章178292篇[①],几乎为《全唐文》的9倍(《全唐文》收文20025篇);包含作者9176人,为《全唐文》的3倍(《全唐文》所收作者3035人);总字数近1亿,为《全唐文》的10倍。这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一部文章总集,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它为研究中国古代首先是宋代的历史文化建立起了又一座资料库。
     《全宋文》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文》等书一样,是属于“义取全备,巨细兼收”的全编性的断代总集。其任务在于收罗某一历史阶段所有现存的单篇文章,按一定的体例加以整理编纂,从而为学术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提供查找、阅读与研究的方便。其宗旨首先在于“全”,全不全是衡量这类总集质量的第一条标准。所谓“所有现存单篇文章”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现存别集之文,即集内文;二是别集未收之文,即集外文;三是无集传世的作者之文;四是无名氏之文。现在出版的《全宋文》还只是有名氏作者之文,至于无名氏之文已经收集,但还有待于继续整理出版,因此本文只就前三个方面,通过一些统计数字,说明《全宋文》做得怎么样,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还有些甚么缺陷。本文作者作为《全宋文》的主编之一,这也是向读者的一个交代。
     一、现存宋人别集的收集
     据目前所知,宋代有诗文詞别集留存至今的作家约700馀人,其中别集含文者384人[②]。现将《全宋文》所收各家集内、集外文的篇数列表如下(按集外文篇数由多到少排列):
     作 者 本书册次 集内文(篇) 集外文(篇) 共计(篇)
     苏 轼 43 4228[③] 461 4689
     黄庭坚 52 2165 422 2587
     张 浚*[④] 94 ? 350 350
     米 芾 60 59 175 234
     朱 熹 122 3233 160 3393
     汪 藻 78 645 158 803
     陈傅良 134 815 120 935
     洪 迈 111 105 115 220
     蔡 襄 23 515 115 630
     王安石 32 1472 104 1576
     傅尧俞* 35 ? 101 101
     白玉蟾 148 48 96 144
     范仲淹 9 407 89 496
     苏 辙 47 1074 89 1163
     孙 升* 47 ? 86 86
     方 岳 171 774 84 858
     孙 觌 79 2033 82 2115
     曾 巩 29 717 81 798
     蔡 杭 168 44 80 124
     宋 祁 12 1078 79 1157
     吕 陶 37 282 76 358
     曾 肇 55 63 76 139
     赵鼎臣 69 159 76 235
     张舜民 42 18 75 93
     韩 琦 20 473 73 546
     陈耆卿 160 119 72 191
     杨 亿 7 240 69 309
     刘 挚 38 273 69 342
     吕祖谦 131 544 68 612
     张 守 87 372 66 438
     张 栻 128 503 61 564
     刘克庄 163 3049 60 3109
     葛胜钟 71 335 58 393
     胡 铨 98 418 58 476
     蒋之奇 39 7 57 64
     司马光 27 804 55 859
     文彦博 15 360 53 413
     岳 飞 98 152 52 204
     欧阳修 16 2428 49 2477
     冯时行 97 46 49 95
     吕颐浩 71 143 48 191
     葛立方 101 121 48 169
     叶梦得 74 337 45 382
     沈 括 39 139 44 183
     范成大 112 266 44 310
     洪咨夔 153 905 43 948
     袁说友 137 235 42 277
     范纯仁 36 315 41 356
     陈 藻 144 59 40 99
     真德秀 156 1301 40 1341
     汪应辰 107 469 39 508
     王禹偁 4 301 38 339
     张方平 19 517 38 555
     王之望 99 331 38 369
     周必大 113 4703 37 4740
     赵 鼎 87 99 36 135
     刘 攽 34 596 35 631
     陆 游 111 763 35 798
     许应龙 152 499 35 534
     李 刘 159 1098 35 1133
     王 珪 26 2005 34 2039
     员兴宗 109 194 34 228
     张孝祥 127 382 34 416
     晏 殊 10 24 33 57
     韩 维 25 333 33 366
     赵汝愚 137 82 33 115
     卫 泾 146 732 32 764
     文天祥 179 671 32 703
     宋 庠 10 586 31 617
     王安中 73 262 31 293
     綦崇礼 84 558 31 589
     李 石 103 276 31 307
     刘辰翁 179 219 31 250
     李 光 77 262 30 292
     郑刚中 89 435 29 464
     杨 傑 38 110 28 138
     舒 亶 50 12 28 40
     林希逸 168 243 28 271
     袁 燮 141 272 27 299
     史 浩 100 763 26 789
     林光朝 105 142 26 168
     刘 敞 30 455 25 480
     释元照 56 42 25 67
     王十朋 104 547 25 572
     林之奇 104 202 25 227
     楼 钥 131 2166 25 2191
     马廷鸾 177 377 25 402
     胡 宿 11 1184 24 1208
     张九成 92 182 24 206
     唐仲友 130 55 24 79
     赵 抃 21 181 23 204
     范祖禹 49 1052 23 1075
     沈与求 88 275 23 298
     吴 芾 99 2 23 25
     彭龟年 139 211 23 234
     崔与之 147 53 23 76
     程公许 160 45 23 68
     苏 过 72 63 22 85
     韩元吉 108 376 22 398
     强 至 33 1061 21 1082
     石 介 15 124 20 144
     祖无择 22 43 20 63
     张 载 30 45 20 65
     孙 觉* 36 ? 20 20
     洪 适 106 1392 20 1412
     晁公遡 106 966 20 986
     叶 适 143 550 20 570
     钱 时 154 39 20 59
     王 迈 162 238 20 258
     田 锡 3 360 19 379
     黄 裳 52 249 19 268
     许景衡 72 442 19 461
     翟汝文 75 426 19 445
     王安礼 42 314 18 332
     刘安世 59 191 18 209
     袁 甫 162 358 18 376
     郑 獬 34 670 17 687
     陈次升 51 116 17 133
     晁补之 63 710 17 727
     潘良贵 93 20 17 37
     蔡 戡 138 187 17 204
     文 同 26 221 16 237
     毕仲游 55 199 16 215
     李之仪 56 714 16 730
     秦 观 60 277 16 293
     华 镇 61 252 16 268
     杨 时 62 440 16 456
     陈康伯 94 21 16 37
     王 灼 96 5 16 21
     崔敦诗 137 794 16 810
     杨 简 138 218 16 234
     吴 潛 169 85 16 101
     欧阳守道 173 265 16 281
     夏 竦 8 555 15 570
     毛 滂 66 105 15 120
     赵汝谈 145 87 15 102
     曹彦约 146 254 15 269
     李正民 82 260 14 274
     赵汝腾 169 97 14 111
     徐 铉 1 255 13 268
     许 翰 72 291 13 304
     朱 翌 94 1 13 14
     尤 袤 113 45 13 58
     郑思肖 180 63 13 76
     苏 洵 22 111 12 123
     苏 颂 30 1843 12 1855
     李昭玘 61 206 12 218
     李流谦 111 125 12 137
     虞 俦 127 112 12 124
     方逢辰 177 147 12 159
     邹 浩 66 584 11 595
     慕容彦逢 68 782 11 793
     释惠洪 70 521 11 532
     尹 焞 71 69 11 80
     王 洋 89 360 11 371
     洪 皓 90 17 11 28
     陆九渊 136 390 11 401
     危 稹 149 50 11 61
     王应麟 177 253 11 264
     陈舜俞 35 122 10 132
     李 纲 85 1168 10 1178
     詹体仁 140 6 10 16
     包 恢 160 65 10 75
     张 詠 3 83 9 92
     蒋 堂 8 2 9 11
     金君卿 42 69 9 78
     周紫芝 81 395 9 404
     杨万里 119 1124 9 1133
     王 质 129 124 9 133
     高似孙 146 21 9 30
     度 正 151 95 9 104
     杜 範 160 160 9 169
     方大琮 161 835 9 844
     赵孟坚 171 77 9 86
     丰 稷 41 18 8 26
     陆 佃 51 209 8 217
     孙 览* 51 8 8
     孔平仲 52 166 8 174
     宗 泽 65 84 8 92
     程 俱 78 547 8 555
     王之道 93 136 8 144
     孙应时 145 340 8 348
     梅尧臣 14 27 7 34
     周惇颐 25 58 7 65
     郭祥正 40 20 7 27
     李 廌 67 64 7 71
     张 嵲 93 717 7 724
     史尧弼 109 73 7 80
     林亦之 130 43 7 50
     吴 泳 158 1163 7 1170
     吕 午 158 103 7 110
     阳 枋 163 214 7 221
     李曾伯 170 799 7 806
     郑 樵 99 10 6 16
     周麟之 109 460 6 466
     蔡元定 129 13 6 19
     王子俊 142 103 6 109
     葛 洪 145 ?(未收)6 6[⑤]
     程 珌 149 416 6 422
     戴 栩 154 103 6 109
     余 靖 13 401 5 406
     包 拯 13 176 5 181
     沈 辽 40 111 5 116
     孔文仲 40 12 5 17
     朱长文 47 27 5 32
     郑 侠 50 126 5 131
     刘安节 69 68 5 73
     释慧空 94 8 5 13
     胡 宏 99 92 5 97
     曾 协 110 50 5 55
     喻良能 121 4 5 9
     罗 願 130 65 5 70
     廖行之 135 143 5 148
     崔敦礼 135 162 5 167
     曾 丰 139 256 5 261
     游九言 139 29 5 34
     黄 榦 144 634 5 639
     周 南 147 151 5 156
     吴 渊 167 7 5 12
     高斯得 172 106 5 111
     家铉翁 175 89 5 94
     谢枋得 178 91 5 96
     牟 巘 178 356 5 361
     胡 则 5 18 4 22
     苏舜钦 21 76 4 80
     陈 襄 25 257 4 261
     程 颐 40 142 4 146
     刘 恕 40 2 4 6
     孔武仲 50 253 4 257
     李 复 61 148 4 152
     陈师道 62 171 4 175
     张 耒 64 318 4 322
     晁说之 65 324 4 328
     李 新 67 264 4 268
     刘一止 76 577 4 581
     黄彦平 91 29 4 33
     仲 并 96 134 4 138
     刘子翬 97 80 4 84
     陈 造 128 580 4 584
     薛季宣 129 333 4 337
     舒岳祥 177 27 4 31
     周邦彦 64 12 3 15
     谢 逸 67 45 3 48
     廖 刚 69 325 3 328
     唐 庚 70 152 3 155
     陈 渊 77 338 3 341
     张 纲 84 546 3 549
     刘才邵 88 481 3 484
     张元幹 91 82 3 85
     胡 寅 95 599 3 602
     李 吕 110 46 3 49
     罗 颂 127 13 3 16
     释道济 134 12 3 15
     王 炎 135 487 3 490
     陈 亮 140 412 3 415
     蔡幼学 145 396 3 399
     陈文蔚 145 123 3 126
     蔡 渊 146 2 3 5
     陈 淳 148 282 3 285
     张 侃 152 42 3 45
     魏了翁 155 1161 3 1164
     李昴英 172 127 3 130
     赵顺孙 176 21 3 24
     吴必大 178 ?(失收)3 3[⑥]
     柳 开 3 97 2 99
     孙 复 10 19 2 21
     沈 遘 37 350 2 352
     程 颢 40 32 2 34
     吕南公 55 136 2 138
     刘 跂 62 88 2 90
     游 酢 62 9 2 11
     周行己 69 112 2 114
     李弥逊 90 355 2 357
     林季仲 90 67 2 69
     邓 肃 92 94 2 96
     朱 松 94 86 2 88
     卫 博 96 163 2 165
     黄公度 103 50 2 52
     范端臣 112 1 2 3
     郑兴裔 113 50 2 52
     倪 朴 121 11 2 13
     释宝昙 121 136 2 138
     蔡 模 163 6 2 8
     许月卿 176 21 2 23
     卫宗武 176 34 2 36
     金履祥 178 71 2 73
     吴则礼 39 16 1 17
     刘 弇 59 240 1 241
     刘羲仲 67 1 1 2
     罗从彦 71 6 1 7
     张 扩 74 759 1 760
     王庭珪 79 247 1 248
     邬大昕 84 1 1 2
     胡舜陟 87 44 1 45
     李处权 87 5 1 6
     高 登 90 46 1 47
     张继先 92 9 1 10
     曹 勋 96 151 1 152
     陈长方 103 49 1 50
     魏 杞 110 6 1 7
     李 洪 121 33 1 34
     程 洵 130 65 1 66
     周 孚 130 160 1 161
     舒 璘 130 114 1 115
     沈 焕 136 3 1 4
     李廷忠 142 350 1 351
     释居简 149 530 1 531
     蔡 沈 151 7 1 8
     孙德之 167 61 1 62
     徐元杰 168 261 1 262
     陈 著 175 772 1 773
     何梦桂 179 166 1 167
     陆秀夫 180 7 1 8
     谢 翶 180 13 1 14
     赵 湘 4 31 0 31
     释遵式 5 61 0 61
     释智圆 8 155 0 155
     穆 修 8 21 0 21
     释重显 8 2 0 2
     尹 洙 14 187 0 187
     刘 涣 14 2 0 2
     释契嵩 18 217 0 217
     李 觏 21 287 0 287
     黄 庶 26 78 0 78
     徐 积 37 52 0 52
     王 令 40 110 0 110
     韦 骧 41 607 0 607
     谢 薖 68 25 0 25
     刘安上 69 145 0 145
     王 蘋 81 18 0 18
     李清照 87 9 0 9
     陈 东 88 12 0 12
     蔡 发 90 21 0 21
     傅 察 91 201 0 201
     欧阳澈 91 5 0 5
     苏 籀 92 164 0 164
     李 侗 93 33 0 33
     李若水 93 25 0 25
     范 浚 97 151 0 151
     吴 俯 110 6 0 6
     吴 儆 112 117 0 117
     姜特立 112 6 0 6
     赵善括 121 74 0 74
     范端杲 121 1 0 1
     舒邦佐 135 156 0 156
     杨冠卿 136 201 0 201
     辛弃疾 138 35 0 35
     詹 初 142 14 0 14
     章 甫 144 3 0 3
     吕 皓 144 35 0 35
     刘 过 145 11 0 11
     汪 莘 146 9 0 9
     周文璞 147 8 0 8
     蔡 沆 148 8 0 8
     刘 宰 150 684 0 684
     刘学箕 150 28 0 28
     陈 宓 152 567 0 567
     幸元龙 152 47 0 47
     华 岳 153 3 0 3
     唐士耻 154 172 0 172
     胡梦昱 162 7 0 7
     蔡 格 162 3 0 3
     陈元晋 163 88 0 88
     何 基 167 12 0 12
     徐鹿卿 167 120 0 120
     许 棐 167 26 0 26
     徐经孙 167 60 0 60
     王 柏 169 339 0 339
     蔡 权 169 6 0 6
     郑 起 171 3 0 3
     孙梦观 172 34 0 34
     杨至质 172 67 0 67
     罗 椅 173 50 0 50
     柴 望 174 7 0 7
     释道璨 175 411 0 411
     姚 勉 176 390 0 390
     刘 黻 176 24 0 24
     区仕衡 177 9 0 9
     蒲寿宬 177 4 0 4
     方逢振 178 9 0 9
     胡次焱 178 39 0 39
     吴龙翰 179 5 0 5
     俞德邻 179 141 0 141
     赵必 180 60 0 60
     总 计 114621 7768 122389
     从上表可见,有含文别集传世的384位作家,《全宋文》已收得其别集者382家,失收2家(说明见后)。所收的集内文达11.4万余篇,占全书收文总数的65%,即将近三分之二,成为全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全宋文》在收罗别集方面已经接近于“全”,这是来之不易的结果。
     382家的别集有数千种版本,而且有的作家还不止一种别集,如何正确选择底本是关乎全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全宋文》所收别集底本都是选择足本、善本、清代以来的精校本,其中还有一些是孤本,如钱时的《蜀阜存稿》、孙德之的《宋秘书孙氏太白山斋遗稿》等。不同版本所收之文时有不同,同一作家的诸种别集所收文更是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而且有时文同而题不同,题同而文不同,需要经过仔细核对,去除重复,互相补足。《全宋文》在这方面也作了努力。例如黄庭坚,除了有正集、外集、别集的多种版本,还有《豫章先生遗文》12卷,所收文十之二三为正、外、别三集所无;《山谷老人刀笔》20卷,有400多篇书简为三集所无;还有《山谷简尺》2大卷,所收书简约300篇,其中不见于三集及《刀笔》者200余篇,《全宋文》都经过一一比勘。又如孙觌文,《全宋文》合《鸿庆居士文集》、《孙仲益内简尺牍》、《鸿庆居士集补遗》等3种,有文共56卷;又据明钞本《孙尚书大全文集》及他本补文28篇;又辑得佚文82篇,统编为83卷。
     不过《全宋文》在收集别集方面也还不少遗憾。如上所述,有两家的别集失收,一是葛洪,一是吴必大。据著录,葛洪的《蟠室老人文集》尚残存10卷,属海内孤本,由于藏书单位索价太昂,川大古籍所未能获致,甚至未得一观,其收文情况不详,今《全宋文》中只能从他书中辑得其遗文6篇。吴必大,宋末人,字万叔[⑦],喜作四六游戏文,今存《岁寒三友除授集》、《无肠公子除授集》各一卷,含文15篇。《全宋文》普查时已查到,但后来由于疏忽而失收,今仅收入其他文3篇。由于见闻所限,其他失收的别集肯定还有。此外,有的版本以及同一作家的其他集子,《全宋文》编者未曾看到,也会造成漏收。近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施懿超的《宋四六论集》,说她亲见南京图书馆所藏李刘《梅亭先生四六》宋刻本,收入表、笺69篇。可惜《全宋文》编者未见此本,因此只从《翰苑新书》收得表、笺34篇,少收了35篇。
     尽管由于种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还有此类失收,但《全宋文》收罗别集的巨大成绩是不可否认的。
     二、集外文的辑佚
     上述380多位作家虽有别集传世,但他们仍有不少文章未曾收入集内,搜辑集外佚文是《全宋文》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从上表可见,《全宋文》辑出之集外文达7768篇。其中314人都有数量不等的集外佚文,占有集作家384人的82%,仅70人未有集外文。集外文在10篇以上者163人,在100篇以上者11人。有的集子本是前人辑佚所成,或经陆续增补,但《全宋文》后来居上,所辑更为完备。例如蒋堂,原集不传,明天启中其裔孙辑成《春卿遗稿》,仅得文2篇,今新辑出9篇。宋祁,原集150卷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宋景文集》52卷,含文790篇;清孙星华补辑成《宋景文集拾遗》22卷,其中误收、重收甚多,但仍实得佚文301篇,功劳不小;《全宋文》在其外又辑得佚文79篇。刘敞,其《公是集》今存清四库馆臣所辑《大典》本54卷,清劳格、孙星华均曾补辑,今复多得25篇。张载,原集已佚,明万历中沈自彰辑其遗著遗文为《张子全书》;今人章锡孙整理《张载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辑出佚文4篇,今又多辑得20篇。舒亶,原集已佚,民国张寿镛辑《舒嬾堂诗文存》,仅得文12篇,今复多辑出28篇。曾肇,原集已佚,今本《曲阜集》乃其裔孙所辑,有文67篇,《全宋文》新辑所得达76篇。王灼,原集59卷不存,今传世《颐堂先生文集》仅5卷,文只5篇,今另辑得佚文16篇。吴芾,原蓍《湖山集》已亡,清四库馆臣辑出10卷,仅有文2篇,《全宋文》新辑多23篇。
     还有的作家,现存的集子为後人所辑,遗漏甚多,《全宋文》为之重辑。如傅尧俞,清傅以礼辑有《傅献简公奏议》四卷,今重辑得文101篇,编为5卷。蒋之奇,原集已佚,明沈自璋仅辑得遗文2篇,附于《春卿遗稿》後;清盛宣怀辑《蒋之奇遗稿》,多得5篇;今复辑出57篇,总为64篇。孙觉、孙升,文集、奏议均佚,清道光中王敬之取《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二人奏议编为《宋二孙先生奏议事略》,又附录孙览奏议,然即《长编》亦未尽录。《全宋文》重辑,孙觉得20篇,编为2卷;孙升得86篇,釐为5卷;孙览得8篇。张浚,文集、奏议均已亡佚,仅存《中兴备览》3卷,含奏议41篇。民国间四川绵竹辑有《张魏公集》10卷,疏劣特甚,收文寥寥,殊无足取。《全宋文》重辑,得遗文351篇,编为17卷。岳飞遗文,其孙岳珂编入《金佗粹编》卷10—19,共10卷,题为《经进鄂王家集》,有文152篇。此为最早、最权威的岳飞文集。後人所编岳飞文集有很多种,然反不取《金佗粹编》,疏漏可知。《全宋文》重予辑录,于《金佗粹编》外又得佚文52篇,总204篇,分为8卷。洪迈,其原集未见著录,今存抄本《洪文敏公文集》係清人辑佚而成,收文105篇,遗漏甚多,误收重收也不少。《全宋文》重辑得220篇,编为10卷。白玉蟾,《道藏》中有《上清》、《玉隆》、《武夷》三个小集,收文48篇,後世辑有文集多种,均不全。《全宋文》重加搜集,得文144篇,编为12卷。
     有了这7000多篇集外文的辑佚,以後要整理宋人别集,就省事得多了,只要把《全宋文》与《全宋诗》、《全宋詞》三书中同一作家的作品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这个作家迄今最完整的集子。近几年四川大学古籍所正是凭借了《全宋文》的辑佚成果,整理出了《范仲淹全集》、《黄庭坚全集》、《张栻全集》、《朱熹集》。
     三、无集作者之文的辑佚
     别集的收罗和集外文的辑佚还不是《全宋文》收集宋文工作中最困难的事,因为有集子传到今天的宋代作家毕竟还不到400人,收集他们的集子和集外文目标比较明确,范围相对集中;而其馀有文章传世,但文集已经失传或本无文集的作者要多得多,而且事先很难知道哪些人有文传世,什么地方有他们的文章,只能根据我们有限的文史知识,划定大范围,采取大网捞鱼、沙里淘金的方式去进行普查。为此,从1985年到1986年,川大古籍所全体人员倾巢出动,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川大图书馆等全国主要图书馆查找别集以外的宋文,在极艰苦的条件下,用了两年多时间进行登记、复印、手抄。以後又陆续进行了多次补查。总计查阅的文献近万种,至今有案可查者即有收入《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图书约4000种,单刻本的一般图书1600余种,地方志2000余种,佛藏之书数百种,还有碑刻拓片千余种。登记的宋文(未去重复)达数十万篇。这是任何个人的力量所无法做到的。
     正是这种广泛的普查为《全宋文》的辑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整理,除了收得上述的集外佚文7000多篇而外,有文无集的作者收入《全宋文》者达到8792人,占全书所收作者总 数9176人的95.8%;文55903篇,占全书收文总数178292篇的31%。若加上集外佚文7768篇,则《全宋文》收得的佚文达63671篇,占到全书收文总数的35.7%,即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156位作者所收佚文在2卷以上,佚文最多的黄震达到32卷。
     现将佚文在3卷以上者开列于下:
     作 者     所在册次    佚文卷数
     黄 震 174      32
     释宗杲 90 15
     富 弼 14、15 12
     范 镇 20 12
     释知礼 5 11
     李清臣 39 10
     王岩叟 51 10
     释克勤 67 9
     虞允文 104 8
     吕 诲 24 7
     梁 焘 41 7
     张商英 51 7
     蔡 京 55 7
     黄伯思 78 7
     李 焘 105 7
     吴 淑 3 6
     孙 甫 13 6
     彭汝砺 51 6
     洪 遵 110 6
     刘光祖 140 6
     李鸣复 154 6
     岳 珂 160 6
     胡 颖 172 6
     释仁岳 10 5
     吕公著 25 5
     章 粢 36 5
     王 觌 43 5
     上官均 47 5
     任伯雨 54 5
     范纯粹 54 5
     程敦厚 97 5
     熊 克 113 5
     吴昌裔 162 5
     郑 霖 171 5
     张 俞 13 4
     何 郯 15 4
     吕大防 36 4
     何去非 60 4
     陈 瓘 65 4大卷[⑧]
     胡安国 73 4
     韩 驹 81 4
     李 邴     88 4
     李 椿 104 4
     林 外 121 4
     何 澹 141 4
     倪 思 141 4
     李 壁 147 4
     戴 翼 168 4
     孙 何 5 3
     孙 〓 11 3
     张唐英 35 3
     杨 绘 36 3
     李 常 36 3
     蒲宗孟 38 3
     范百禄 38 3
     吕诲卿 40 3
     章 惇 41 3
     邢 恕 42 3
     曾 布 42 3
     朱光庭 46 3
     吕大临 55 3
     杨天惠 59 3
     江公望 61 3
     晁泳之 68 3
     吴 伸 92 3
     邵 博 92 3
     杨 椿 93 3
     李 纶 104 3
     程大昌 111 3
     张 震 113 3
     王 遂 152 3
     释法薰 153 3
     高定子 159 3
     上表当中有不少名人,佚文也不少,如黄震、富弼、范镇、李清臣、虞允文、张商英、陈瓘、李焘等,大可编出新的集子,其规模并不亚于现有的很多别集,从而为现存宋人别集增添新的品种。
     这6万多篇佚文的收集比之别集的收集更为艰难,因而也就显得更为可贵。其中有很多重要的资料,如赵普的《皇朝龙飞记》以当事人记录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是宋朝开国史的第一手材料。
     由于有了广泛的普查,《全宋文》不但收集了大量的佚文,而且掌握了很多文章的不同出处。书中所收的每篇文章除了注明底本之外,凡该文又见于他书者,均以“又见”的方式列出。这一点对读者和学者非常有用,有利于校勘文字,追索源流,鉴别真伪,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这也是《全宋文》胜于《全唐文》的一个方面。
     四、的学术价值
     上面的统计数字说明,《全宋文》没有辜负它的这个“全”字。绝对的全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说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八,已经接近于“全”。而这个“全”字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因为“全”,读者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者可以比较方便地利用它做很多事,进行学术研究。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例如皇帝的诏令,代表了当时最高统治者所执行的政策,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有着深刻影响,其对于历史研究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宋人曾编过一部《宋大诏令集》,收入了北宋诏令3000余篇,成为研究宋史的重要文献。而《全宋文》所收的各类诏令达到4万余篇,为《宋大诏令集》的十余倍。《宋史》本纪中提到的诸帝诏令,几乎在《全宋文》中都可找到其原文。这对研究宋史,是一笔宝贵财富,可以编出一部上千万字的新的《宋大诏令集》。
     《全宋文》收了近5000篇墓誌铭、神道碑之类的碑誌之文。这类文章虽然往往掺杂了一些“諛墓”的成分,但它毕竟是记录宋人生平的原始材料,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很多重要信息。笔者前几年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唐末北人入蜀与四川文化的发展》,一篇是《固始迁闽考》,都主要是使用了《全宋文》所收墓誌中的资料。笔者认为,这当中还大有文章可做。此外,《全宋文》还收了700多篇传记、行状,利用这些大量的传记和碑誌,可以编一部《宋人碑传集》。
     这些年各地都在编纂新地方志,《全宋文》大大地有助于收集各地区的历史文献和研究各地区的历史。过去傅增湘先生编了一部《宋代蜀文辑存》,花了很大的功夫,收入蜀人(包括今重庆地区)人之文2540篇。而《全宋文》所收蜀人达到600余人。收文篇数虽未曾统计,但以第113册为例,此册收入蜀人7人,其中1人为《宋代蜀文辑存》失收;其余6人,《宋代蜀文辑存》收文35篇,而《全宋文》收文达69篇,几乎多了1倍。《宋代蜀文辑存》不仅大量漏收,而且误收及文字訛误、闕漏的地方很多,《全宋文》都一一作了补正,因此更为完备、准确。现在要新编一部《宋代蜀文辑存》就非常容易了。
     文学史研究者有了《全宋文》,收集资料也省事得多。例如四六文,陈寅恪先生曾说:“就吾国数千年文学史言之,骈俪之文以六朝及赵宋一代为最佳。”[⑨]《全宋文》所收四六文,仅启、笺、表三种文体即达2万篇,这就为研究四六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再如赋,清代所编《历代赋彙》过去被认为收辑历代之赋最全,其中共收宋人赋576篇;但《全宋文》所收宋赋达1056篇,几乎为《历代赋彙》的2倍。
     以上仅仅是举几个例子,其实《全宋文》所收文,就其内容而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学术、科技、社会风俗、地理等等领域,几乎无所不包,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多学科的研究者都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资料。
     当然,《全宋文》还有很多缺陷,有待于补充和修正,而且它的任务也只是提供资料和线索,并不能代替研究者的专门研究。
    --------------------------------------------------
    [①] 这是笔者用电脑根据篇目排版符号统计的数字,这个数字并非十分精确。主要是一个大题下含文若干篇者,若有小标题,则电脑无论大小题均分别计为1篇;而对如《策题三首》之类包含数篇而未有小标题之文,则只计为一篇。这就造成有的多计了,有的又少计了。但两相抵消,所得的总数与实际篇数也不会相差很远。
    [②] 参见刘琳、沈治宏编《现存宋人著述总录》(巴蜀书社1995年版)。凡奏议集、赋集、四六集均算作别集。又,宋末入元被视为宋人、《全宋文》未收者皆不计入。
    [③] 此数字仅指《苏文忠公全集》所收之文,未包括苏集之其他版本。
    [④] 以下加*号者为全书重辑,集内文未数,均作为集外佚文统计。
    [⑤] 葛洪的文集现残存10卷,其收文情况不详,《全宋文》未收得集内文,仅于他书中得遗文6篇,今作为集外文统计。详见后文说明。
    [⑥] 吴必大有《岁寒三友除授集》、《无肠公子除授集》各一卷,《全宋文》失收,而仅收集外文3篇,说明见后。
    [⑦] 见林希逸《鬳斋续集》卷13《跋方持叟岁寒三友制诰》。
    [⑧] 陈瓘之佚文共121篇,原分为8卷,后因《全宋文》卷次调整,圧为4大卷。
    [⑨]《寒柳堂集》:《论再生缘》。
    原载:《儒藏》2006年8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