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对河南旧方志书目的几点补充与订正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张万钧 参加讨论

    最近笔者参加河南省文化厅组织的古籍调查组,赴省内各市县图书馆作了一番普查,见到了一批稀见方志,核对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的一些误载,也发现了几种未入该目录的旧方志,觉得有必要加以介绍,这对各修志单位及方志学研究者,当是无不裨益的吧。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的著录错误
    
    一、《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为《联目》)第585页著录:
    [民国]鄢陵县志稿  周澹渊纂修,民国二十三年稿本。南阳市图书馆(存大事记、宦绩、学校、碑文、金石等卷)。
    经在该馆找出原书核对,该书共分订为三册,大小不一。计大事记一册,金石一册,学校、碑文、宦绩传原为三本,今合订为一册。故原为五册。这五册抄本,除一册封面上题有《鄢陵县志稿大事记》外,其他三册分别题有“金石”、“碑文”、“宦绩传”的篇名,上均未冠以县名,惟“碑文”一册封面右上角靠书脊处,有他人题写:“十七年五月二十日转到”小字一行,并另外有略大字体题“鄢陵”二字。以上四册封皮及内文均未署修纂人名。
    另一册封面上题为:《郾城县记·学校》,在书名下又有“周澹渊编修”小字一行。另有他人在周澹渊姓氏旁加一括号,批“即世丞”三字。同时,又在右方书脊处批有“二〇、一二、廿六收”小字一行。
    由此情况看,前四册为《鄢陵县志稿》的手抄副本,最后一本则为《郾城县记》的手抄副本。由于二种志稿合订一起,这样,便产生了一种周澹渊纂修的《鄢陵县志稿》的错误著录。周澹渊何许人?从其旁批“即世丞”来看,不难推知,即民国二十三年《郾城县记》的纂修人周世臣。
    那么,这二种不同县志稿,如何混订到一起来的?从其旁批有××年×月收到等字样来看,可能是此二县志完稿后,曾托当时河南修志名家张中孚审阅,因之稽留张手;或者系该二县志完稿后,抄录副本呈送河南通志馆审阅,而由通志馆转到张中孚手中。后来便与张氏的其他手稿及藏书,都归南阳市图书馆,由于“鄢”与“郾”音、形均近似,误合订在一起,是完全可能的。
    经核对其内容,四册《鄢陵县志稿》即民国二十五年靳镜蓉修,王介纂的《鄢陵县志》的抄本。另一本则为民国23年周世臣纂修的《郾城县记》的抄本。并不是另一种新的县志。
    二、《联目》第596页著录:
    [民国]南阳县志十二卷  张嘉谋纂修,民国十五年(1926)稿本。
    笔者在南阳市图书馆见到这些稿本,洋洋数十万言,堆积盈尺,然卷次混乱,经核对,实际上是将清光绪二十年(1904)张嘉谋(字中孚)纂的《[光绪]南阳县志》的稿本,和民国十五年(1926)张嘉谋的《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稿本混淆到一起所致。民国十五年,张嘉谋并未重新编纂过《南阳县志》。
    三、《联目》564页著录:
    [雍正]新乡县志三十四卷  (清)金茂和纂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故宫(存卷2—19,24—34)。
    据此条著录、故宫博物院此残本,为国内仅存孤本,所颇珍贵。然与乾隆十二年赵开元修,畅俊纂的《新乡县志》核对,便真相大白。赵志序称新乡旧志自康熙二十九后失修,并罗列明、清旧志序言及修志人姓氏颇详,而对金茂和只字未涉及,如金于雍正十三年曾修县志,距赵开元修志不足十余年,绝不会遗漏不载。再查职官表,原来金茂和实为赵开元后任,乾隆十三年始任新乡知县,而不是雍正十三年任新乡知县。赵开元于乾隆十二年卸任时县志已成,金茂和到任后,在职官表内增补自己名字后印行。由于此志为邑举人畅俊旧稿,不少专志,如祥异志,记事均止于雍正十二年。所载乾隆朝事寥寥。由于故宫博物院藏本失去卷首,仅从内容及职官表推测,将金茂和到任的乾隆十三年误为雍正十三年。便著录成一种孤本志书。实际上并非孤本、仍是乾隆十三年赵开元志的一个残本。
    新的发现
    
    [嘉庆]汤阴县志十卷  关于汤阴县旧志,《联目》所著录的最后一次修志为乾隆三年之杨世达志,以后至民国年间,均未修新志。但《中州艺文录》及民国《河南通志稿》,都提到这邑人苏元善曾纂有《嘉庆汤阴县志稿》,未刊。今已失传。元善,字长之,号柏堂,乾隆三十九年人,历官内乡县教谕。
    这次笔者于南阳市图书馆见到民国石印《嘉庆汤阴县志稿》一册,仅存序、目录及凡例。此书系苏氏后人出资石印,大约因资金问题,故未能全文印刷。今全稿已佚,仅存部分虽一鳞半爪,但对研究嘉庆编志情况,仍具有一定价值。
    首载苏元善自序称:“旧志续者寥寥,距今嘉庆丁丑七十八年矣……。元善于戊申修卫郡志后,即思裒集,……。癸亥冬读礼家居,乃经理其事。自嘉庆八年创稿,又阅十余次寒署,始草成书。今年逾古稀,桑榆景迫,虽尚有未慊意者,而亦无能为役矣。因命子侄辈录而存之,藏诸笥中,以俟后之博洽君子。熹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初夏,邑人苏元善识。”
    全书十卷,分七十三目,从立目看,收罗颇丰,较之乾隆汤阴县志之仅有九门附十五目的情况对比,显然有很大提高;以一人之力,经历十余年始成书,尤可见其辛勤劳动之一斑。其凡例仅六条,反映了其编志宗旨。其首置星野,加宸翰,增礼乐等条,未必可取。然其注意到特详田赋,广搜有关地方国计民生的艺文,也不无见地。可惜原稿散失,当有不少文献因之湮没,殊为可惜。
    二、《南阳乡土教材》。南阳县志最后一次纂修于清光绪三十年。民国以后,地方史料无系统整理成书者。南阳市图书馆藏有一册石印的《南阳中学乡土教材》,未署编印年月,约成书于三十年代。虽为一本学校教材,然其内容远较一般乡土志为优。全书共二万五千余字,分为绪论、自然、历史、社会四编,下统十六章,计分疆域,地势、气象、土产、沿革、古迹(上、中、下)、名胜、文物、建置、政治、人民、教育、宗教、经济、交通等,保留了不少民国时期的地方状况。在光绪以后县志失修的情况下,这本教材,显然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
    此外,据唐河县图书馆申光亚馆长谈,他们尚存有二部县志,为《联目》中所无者,他曾记下书名,可惜一时未找到这笔记本,而该县的万余册古籍尚未整理,与文物仓库同在一种,行程匆匆,亦未能细查,不无遗憾。不过,全省性的古籍调查仍在继续进行,新的发现当源源而至,这是可以预料的。
    原载:《河南图书馆学刊》1990-10-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