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开发地方文献服务《广州大典》———“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谢妙慧 参加讨论

    1数据库建设的背景
    1.1广东文献浩如烟海,但迄今没有专门的数据库广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代以来,名人名家名作辈出,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献。汉代杨孚所著《南裔异物志》,开创我国地区性物产志书的先河。张九龄的《曲江集》、陈献章的“白沙学说”、邱浚的《大学衍义补》、湛若水的《格物通》、黄畿的《皇极经世书传》、黄佐的《庸言》、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陈澧的《学思录》、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及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等,皆博大精深,流传千古。
    广东历代涌现不少热心搜集文献的人士,如明代张邦翼的《岭南文献》、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文集》和《广东文选》、罗学鹏的《广东文献》、吴兰修的《岭南丛书》、伍崇曜的《岭南遗书》、温汝能的《粤东文海》、陈在谦的《岭南文钞》、吴道镕的《广东文征》等,对汇集保存广东地方文献做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初,研究广东地方文献的有杜定友和冼玉清;20世纪70年代,黄萌普编辑《广东文献知见录·附补篇》; 20世纪末,骆伟主编的《广东文献综录》出版,收正录4339条,附录1466条,合计5805条,是收录广东文献条目最多的图书。尽管如此,广东省迄今仍没有一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集广东文献的数据库,专家学者研究广东文献缺乏一个功能较为完备、实用、易用的数字平台。
    1.2《广州大典》建设百年一遇
    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翔实地反映着广州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经兵灾人祸虫蛀,大量的地方典籍日濒损毁和失传。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的主持下,开展了《广州大典》编纂工程。该工程已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启动。《广州大典》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编辑,广州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大型广州文化历史丛书。这是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广州的基础性文化工程。《广州大典》的编辑出版,可以使人们通过新版图书看到大量珍贵古籍善本,不必翻阅文献原件,将极大方便社会各界人士阅读研究,也为古籍文献的珍藏提供了“静养”的条件和环境,对于抢救文献、传承文化、造福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州图书馆于1982年1月开馆时,完全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占籍旧书,故此,在《广州大典》的编辑工作中,难以在资源上提供较大的帮助。但广州乃岭南文化中心之地,广州图书馆作为市属的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这样百年一遇的文化盛事中,不甘人后。没有丰富的占籍馆藏资源,该馆就从书目上寻找突破口,拟建成一个全而反映广东占籍文献状况的书目数据库。
    2数据库建设的提出及意义
    2006年10月,经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作为《广州大典》课题项目之一,列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
    《广州大典》编委会为科学编纂《广州大典》为全面掌握广东文献在海内外的收藏情况,启动了广东文献普查工作。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作为全面反映广东文献情况的动态数据库,成为广东文献普查工作各课题组的纽带,专家的研究、辑录成果随时在数据库中反映出来,有利于《广州大典》编辑部掌握各文献辑录课题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随时形成各辑最新的书目及与书目有关的详细信息。可以说,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广州大典》编纂工程的基础。
    3数据库建设
    3.1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课题组
    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由广州图书馆负责建设。广州图书馆遵循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研论证、精心组织、分工负责和整体推进。由馆领导亲自挂帅,担任课题负责人,主要参加人员来自信息咨询部、技术部、采访部、数据工作部。由馆领导亲自牵头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采访部负责购买相关参考文献,信息咨询部负责数据库著录建设,数据工作部提供著录指导。具体负责数据库著录建设的员工多是历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对古籍地方文献较为熟悉,保障了数据库的专业性。
    3.2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平台
    采用国家图书馆的共享软件产品———CDI CM内容管理软件作数据库的平台。CDI CM是集数字资源加工、发布与调度功能于一体的管理与应用软件,采用统一的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对各类型的数字资源进行大规模、多方式的采集、整理、加工、标引,最终形成基于RDF封装的可共享的数据格式。它可以使离散的数字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新组织,随时更新,并通过数字资源交换与发布系统实现共享。
    3.3数据库框架结构
    数据库项目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1)列出相关广东文献的全部书目(包括国内外收藏单位、版本、页码、卷数、藏书号等);(2)文献简介(包括作者或辑者的基本情况、文献基本内容、文献价值、前人研究情况、编纂特点等);(3)有关建议(包括提出编入《广州大典》的书目等)。
    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包含有主库的多个字段及一个子库,主库的字段包括:题名与责任者(凡粤人作者姓名前加注籍贯,其他从略)、版本及说明、出版、装订及载体形态、丛书名、丛书子目、关键词、部、类、属、四级子目、题名附注、责任者相关书目(链接字段)、责任者相关信息(链接字段)、其他附注、内容提要、目次、其他相关链接信息、收藏情况、入编信息等。
    “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收录文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其下细分为二十六个专辑及十四部丛书。分别是:
    经部:经学专辑。
    史部:史学专辑、地理专辑、广州地方志专辑、传记专辑、政书专辑、目录专辑、谱牒专辑、金石专辑、金文专辑。
    子部:儒学专辑、军事专辑、农学专辑、医学专辑、天文算法专辑、杂家专辑、艺术专辑、笔记专辑、碑帖专辑、宗教专辑。
    集部:诗文总集、汉唐宋元别集专辑、明别集专辑、清别集专辑、小说专辑、文学专辑。
    丛部:海山仙馆丛书、岭南遗书、粤雅堂丛书、守约篇丛书、晋石厂丛书、咫进斋丛书、碧琳琅馆丛书、藏修堂丛书、学海堂丛刻、翠琅玕馆丛书、知服斋丛书、广雅书局丛书、螺树山房丛书、如不及斋丛书。
    3.4数据采集
    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的采集对象包括:粤人著述、寓贤与广东有关的著述、粤版图书、前人整理成册(或辑)的广东史料;数据采集地域范围:以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广东(包括现行界定的广东省、海南省、港澳地区,以及广西的钦州、北海地区)为选录文献的地域范围;数据采集时间范围:从古代到20世纪中叶(1949年),个别情况下,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部分选录文献的时间略有后移。
    项目课题组群策群力,在广泛调研、磋商、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以《广东文献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广东文献知见录·附补篇》为第一期建库的主要数据来源,还补充了骆伟教授提供的其他书目信息,以及从各大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中查找到的书目信息。
    由于许多广东文献散落在海内外各公藏机构和私人手上,开展普查工作范围广、难度大,经历时间也会比较长,但普查结果将是数据库及《广州大典》不可或缺的部分,此部分书目将随着普查工作的进展随时加进去。
    3.5数据库著录
    课题组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期)》和《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制定了《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著录标引细则及说明》,并在著录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著录用标识符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期)》有关规定执行,中文文字采用简体著录。
    4“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的特色和主要作用
    “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是第一个独立的、全面收录广东地方历史文献的书目数据库,因此该数据库具有开拓性和先进性,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4.1收录文献全面
    数据库阶段性建设成果显著,第一期著录入库的书目近七千条,比收录条目较多的《广东文献综录》还要多出上千条。随着文献普查的全面铺开,还将随时把普查结果加进去,进行二期、三期的建设。
    4.2揭示信息丰富详尽,注重对文献的深加工
    除了一般书目信息如题名、责任者、版本及说明、出版、装订及载体形态等入藏信息外,数据库还通过关键词、目次、内容提要、责任者相关信息等对文献进行深入揭示。同时还在建库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在数据库的揭示层次、反映角度、检索手段等方面作了一些先进性的探索。
    4.3检索功能强大
    数据库紧紧围绕《广州大典》编纂的需要设置以下功能:支持模糊检索、组合检索和以整条书目记录为对象的全文检索,最多支持四项组合检索,每项都有六个检索点。选取最能反映文献特征及最有可能被利用的检索途径,如题名、责任者、分类、关键词、出版、丛书名等;分详简两种级次显示检索结果;在详细检索结果页面显示目次页;可与《广州大典》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Interlib系统图书信息等建立链接关系;字段设置可根据需要灵活扩展。
    4.4开放式检索的服务方式
    该数据库全部建成验收后,除了提供给《广州大典》编辑部使用外,还会开放给广大市民用户使用,使其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5数据库的应用价值
    数据库的建成填补了广东历史文献没有书目数据库的空白,又由于数据库具有收录文献全面、揭示信息丰富、检索功能强大等特点,使数据库无论对《广州大典》、其他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工程,还是对广东地方史研究等都具有广泛的基础性作用。在当前,数据库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广州大典》编辑部科学地选择入编文献,数据库中详细的信息,如版本及说明、出版、装订及载体形态、目次、内容提要等,可为编辑部选择入编文献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除此之外,数据库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为历史文献研究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历史专业的师生、其他对地方历史文献有兴趣有研究的广大用户等。该数据库可为用户提供经过序化的信息,促进地方历史文献研究的深入发展。
    6加强数据库建设的思路
    6.1重视数据库的可持续建设
    “可持续性”是评价数据库的一项重要指标。数据库一期建设完成后,数据来源会大大减少,这时要克服浮躁心理,继续静下心来进行二期、三期的建设,使数据库始终是与时俱进、生长着的数据库。
    6.2结合文献实体,进一步规范、修改数据信息
    由于该数据库是历史文献书目数据库,收集了大量古籍善本、珍贵藏本的书目信息,因此许多文献都是弥足珍贵的。数据库课题组成员应当克服一切困难,通过查阅文献实体,使数据库信息更准确无误、详尽丰富,更大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6.3加强数据库的宣传
    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虽然最初是为服务《广州大典》建设的,但其应用范围不应仅限于《广州大典》,而应该为所有有需要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应该深入到用户群中进行宣传,特别是对高校文史专业院系、相关的科研院所、文博系统单位、地方志办、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馆等机构和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给更多有需要的人使用。
    6.4加强数据库用户反馈信息的收集
    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除了要进行可持续建设,还要重视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如在该数据库一期建设过程中,《广州大典》编辑部提出,把原有的分类体系改为五部类分类体系,课题组经研究采用了编辑部的建议,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用户对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使数据库更具生命力。
    6.5配备合理的专业人员队伍
    专业队伍人员应包括图书馆学专业人员、文史专业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等,特别是需要吸纳具备数据加工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数据著录工作中来。还要聘请对地方历史文献有一定研究的专家担任顾问,对数据库建设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广州图书馆.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方案[R].2006.
    [2]骆伟.广东文献综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徐云“.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思路与实践评价[J].图书馆论坛,2007,(4).
    [4]符国伟.彰显地方特色,弘扬粤剧文化,实现资源共享: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下建设粤剧数字资源库的构想[J].图书馆界,2005,(4).
    [5]广州大典[EB/OL].http://www.guangzhou.gov.cn.
    原载:《河南图书馆学刊》第28卷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