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经会元四卷 宋叶时撰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潘元明刻后印本 二册 时字秀发,自号竹埜愚叟,淳熙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官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文康,有《竹埜诗集》。 是书括《周礼》以立论,凡一百篇,勒为四卷。首篇泛论礼经,实为总叙;次篇《注疏》,驳汉儒之失;末篇补《冬官》之亡,其发挥经义者实九十七篇。《四库总目提要》于其撰述原委、得失及与同时郑伯谦所撰《太平经国之书》的关系、异同,言之甚明。系叶时晚年所撰。 卷端次行题“宋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赠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一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谥文康叶时著”。前有至正二十六年陈基序,谓“公裔孙今江浙儒学副提举广居奉遗稿献之江浙行中书右丞荥阳潘公,公命刻诸梓,且寓书俾余序其篇端”。又有前一年叶广居撰《竹埜先生传》及识语,详述时之事迹,亦言及潘元明命刻书事。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四字,上下黑口,对鱼尾中刻书名、卷次、页码,左右双边。以上均与《铁琴铜剑楼元本书影》及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合。宋代未曾刊行。写刻,以全书字体风格不尽一致,版心间镌字数及部分版面漫漶观之,疑系人明后补版刷印。 (二)春秋志在二十卷 清来集之撰 清来燕雯较订 清顺治倘湖小筑刻本 十二册 清顺治壬辰(九年,1652)孙廷𫓯撰《春秋志在序》云:“我友来子,初以《尚书》冠浙,随以《春秋》联隽南国并礼闱。已而弃去制科之说,湛精单思,更为论著,独成一书,其意颇异乎四家。盖以诸儒之说,可以理裁圣人之旨,断难例拘。其或经有微文,前后互见,为传所未发者,则表而出之;其有经意显白,本无义例,而传好为曲说以致失实滋疑者,则辨而正之;其有此传所引而彼传或殊,此传所进而彼传或退之,排诋纷纭,樊然淆乱,则折中而求其必合。皆比经发义,错传成文,缀以世史,附以新意,著为百有八篇。号曰《春秋志在》,盖言圣人之志之所在也。”又有查继佐、吴邦臣、林日宣、何文炜序和毛奇龄《弁言》。 卷端次行题“萧山来集之元成甫著 男来燕雯较订”。集之为明崇祯进士,官安庆府推官,著有《卦义一得》、《读易隅通》、《易图亲见》、《四传权衡》、《羽族通谱》、《倘湖樵书》等。言《易》三种皆入《四库》,而此种则未录。书为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版心上刻书名,中镌篇目,下镌“倘湖小筑”四字。 (三)四书朱子语类三十八卷 清张履祥、吕留良摘钞 清吕公忠补钞并编 清康熙四十年(1791)南阳讲习堂刻本 八册 是书人清代禁毁书目。军机处第九次奏进全毁书之奏文称:“查《四书语类钞》系吕留良辑。所钞虽俱系朱子语类之文,但原书具存,此书系吕留良所辑,未便存留,应请销毁。” 此书虽为履祥、留良所钞,实为留良子公忠补钞并汇编成帙,其所撰《凡例》首条称:“张先生所取稍宽,以尚欲复阅也。先君子因张先生本而论定,故所取尤严。两家虽所见略同,而出人不无小异,各存手眼,不欲混之,乃于每条之首加圈以记别,凡张先生所选用薄○,先君子所录用厚○,两家并录者用重◎。至于零星剩义尚有不忍割弃者,公忠更为采撷一二,自托于不贤者识小之义,另为尖△以附焉。” 公忠题识述是书之编纂原委甚详:张、吕欲续朱子《近思录》,“谓诸书皆经朱子手定,唯语录,一编出于门人所记录,其间或有初年未定之说,且条多繁复,虽同出一时之言,而记者之浅深工拙,不无殊异,精别之为难,遂相约采辑之功当自《语类》始。”甲寅履祥殁,癸亥留良绝笔于《论语·泰伯》之篇;越十九年,公忠“乃取其中论《四书》数帙,合两家之所采汇而录之,名日《四书朱子语类摘钞》,凡三十八卷,先以行于世。” 书为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五字,上下黑口,对鱼尾间题“四书语类钞”及卷次,左右双边。有封而,镌“张杨园、吕晚邨两先生摘钞 朱子四书语类 南阳讲习堂左丁藏板”。书末牌记四行:“右四书朱子语类摘钞,凡三十八卷。计共六百二十二版。康熙辛巳南阳讲习堂较刊。旌德汪乘六缮写,刘子礼镌”。 (四)皇明臣谥汇考二卷 明鲍应鳌汇辑 明刻本 二册 应鳌字山父,歙县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是书汇辑明洪武至万历年间文武诸臣赠谥,分上下二卷,首载应鳌《臣谥汇考序》云:“署中故乏典籍纪载,二百五十年来所谥诸臣漫无可考,诚为缺事,余故稽之国史,证之阁籍,旁及诸书,集为《臣谥汇考》二卷存公署中。”首载《通用谥法释义》,为当时礼官体例。正文遂依此体例序列,如某人谥某字,皆分注当日定谥取义之文,使观者知其所以然,同时标明谥主籍贯及封谥年代,甚为简明。《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较他家所记,较有根据。其前代诸臣,如谢杭得之谥忠节,纪信、文天祥之谥忠烈,邓文进之谥忠襄,苏缄之谥忠壮,史或不载,世所罕知,亦颇赖此书以存。卷末附万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拟谥者二十九人,又三十八年至四十年拟谥者四人,皆二谥并列,盖神宗荒怠,奏章率不批答,莫之进止,故两存也。最后列《考误》一篇,凡五十七人,皆据官册以正野史文集之伪。其中多有无谥而冒充谥某者,亦有字相同异、美恶顿殊者;或诡词假借,或传写舛谬,外人无从而知,非应鳌身为礼官,亲检故籍,不能一一厘正也。其于一代易名之典,可云精核矣。” 书为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白口,线鱼尾。版心下刻书名,中刻卷次,下刻页码、刻工。无具体刻年可稽,《标注》著录明刻本。考其记事至万历,再审其字体刀法,当刻于万历末或启祯年间。 (五)陆宣公全集二十四卷 唐陆贽撰 明汤宾尹评 明崇祯元年(1628)刻本 十册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第657页:“又一部,亦二十四卷,四册,明崇祯元年汤宾尹评。”所指即为是本。 前有崇祯元年汤宾尹序,马元跋,及唐权德舆撰旧序、《新唐书》陆贽本传、讲筵劄、奏劄、奏表。卷一至十为制诰、卷十一至十七为奏草、卷十八至二十四为奏议,共一百三十八篇。马跋云:“而宣公一书,其旨远,其调雅,其味秀隽而沉深,若归昌之鸣于盛世,金石之铿于公庭,信典谟之嫡系而经济之弘裁也。睡庵汤先生,为文温醇典雅,宇内宗工;其于敬舆(陆贽字)有袭魄当心而不能去者,细加译阅,加惠后来,俾抱铅椠者不负所学,吐词为经,发言为则,以赓圣德中兴之颂,则太史公意乎……” 卷端第二、三行题:“唐吴郡陆贽著 明宣城汤宾尹评 武林马元订”。书为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版心镌书名、卷次、页码。眉镌评语,行四字。 是本系慈溪耕馀楼旧藏。有雍正三年钱廷锦朱笔批校、题识。 (六)新刊王太史汇选诸子类语四卷 明王衡汇选 明陈继儒校次 明刻本 八册 衡字辰玉,锡爵子,万历进士,官编修,负才早卒。是书汇选老子、庄子、管子、韩子、孙子、鬻子、吴子、鬼谷子、关尹子、墨子、晏子春秋、尹文子、子华子、鹖冠子、孔丛子、吕氏春秋、荀子、陆子、玉华子、贾子、董子、盐铁论、韩诗外传、淮南子、刘向说苑、潜夫论、中论、申鉴、扬子法言、文中子、齐丘子、耕野子等三十二家语,按君道、君臣、臣道、进言、听纳、用人、知人、谋议、才德、守令;赏罚、政治、圈事、理财、民事、诏令、名实、教化、世道、风俗、文质、奢俭、家伦、礼乐、经史、水功、荒政、兵、将;天地、灾祥、理数、感应、至德、受命、达化、几微、养生、行己、人品、言行、出处穷达、处人、毁誉;论道、学、师友、见解、道术、人情、事理、物理、神理、理欲性情、辨惑、习染等五十六个条目类辑。 书为半页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版心上镌“诸子类语”、卷次、页码、类目。 前有陈继儒序,不署年月。序曰:“诸子类语者,吾友王辰玉家居课子,偶采其奇隽可喜者笺写以示之,如榆钱荷珠,聊以儿戏而已。长而见之,且不免哑然一笑。昔徐 (七)合刻程氏日程赵氏学范二种 明韩敬编 明崇祯刻本 二册 前有韩敬《合刻程氏日程赵氏学范序》,书名据此而定。韩敬生平不详,其序曰:“大中丞济南张公……尝谓多闻之滥不如约取之切,穷年而涉藻绘之林不如计日而撷菁英之实,每爱吾乡赵孜古先生《学范》一书有补四术,俾其门人陈符卿氏刻传之,犹以未见四明《程氏分年日程》为恨,乃自作《读书日记》续之。余偶简敝麓,则畏斋之书俨然在焉,因为合付剞劂。而次程于范之上,亦论其世也。”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元程端礼述。前有《纲领》一卷(第二、三行题“四明程端礼编 后学胡尧元校刊”)、延佑二年程氏自序,后有元统三年自跋。《学范》分上、下二卷,卷端第二、三行题“孜古赵古则编集 济南张万选较正”;前有崇祯二年张延登序,又沈演叙,及洪武二十二年郑真旧序;末有崇祯己巳陈馆跋,言及刻书事,其意与韩敬序合。后附《读书日记》(又名《续学范》)。二书均为两节版,眉栏镌注,行四字;下栏镌正文,半页八行,行十六字,小字双行同。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版心上镌子目书名、卷次,下镌页码。写刊、刻印均精。 是书罕见著录。据避天启讳(讳校为较)及有关序跋,确定为崇祯刻本。 (八)呻吟语六卷 明吕坤撰 明刻本 十册 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呻吟语》一书,初本四卷;坤晚年“手自刊削,勒为二卷,故名曰‘摘’”,成为“定本”。后又出现六卷本,唯六卷本始于何时,昔日书目未见记载。此本前有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手书序,次为“校正姓氏”,校者为门人刘言谨等八人,录者署其儿孙吕知畏等四人。卷端次行题“宁陵吕坤叔简父著”。半页八行,行十九字,白口,黑鱼尾上刻书名、下刻卷次及页码,左右双边。全书无具体刻年可稽,审其字、体、刀法、纸张、墨色,全无清代风格,或刻于明末,且疑其为最早出现之六卷本,倘是,则弥足珍贵。 以上诸书,今均藏湖北省图书馆,系整理普通古籍库时清出(本书对各书著者生平事迹之介绍,参考采用了《中国人名大辞典》)。 [作者简介」阳海清,刘烈学,湖北省图书馆工作人员。湖北 武汉430060 原载:《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0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