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晚年又号矩斋,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是清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92年,黄山书社出版了何庆善、杨应芹二位先生编校的《施愚山集》,共补入佚诗193首,佚文38篇,是目前所见收录施闰章著作最完备的集子。近日,该书的责任编辑诸伟奇先生,又觅得施氏佚文5篇、佚诗2首,成《施闰章集外拾遗》一文(注:载《文献》2003年第3期。),嘉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施闰章交游广泛,诗文散见于他人文集者甚夥,辑佚殊为不易。笔者近年来亦颇留心施氏集外作品,现将所得,辑录如次,以飨同好。 南沙文集序 予昔在京师,乙未榜放后,竞传临海洪虞都先生制艺,鸡林为之纸贵。予先访先生于旅次,辱见报,两不值。承示所为《枥鸣草》。读之,其文皆穿心出肋,不肯在圣贤字句上作解,知未易才也。及予出,视学山左。辛丑,有湖西之行,道金陵,游雨花台,登方正学祠堂,愕然惊曰:“谁从荒烟蔓草中聿新厥庙象者?”读其碑,则户部尚书郎洪公所自为笔也。予低回久之,思先生来榷西新而实先为此,亟行谊若此,岂仅以文章重哉!既予自丁未里居以来,日求四方名贤纂述以娱永日,友人有挟《文选越裁》一编示予,曰:“昭明为此书千二百年矣,繁重莫举,昔人所难,乃有为之删芜归雅,弃取当而批评辟,前此所未发,其有功于昭明不浅。”予视之,则又先生所订书也,因慨二十年结慕之殷而憾不获一晤。 今年秋,楚黄高尚孚使君官台守,晋温麻副宪,约予游台荡,过临海,先生俨然造焉。一见把握,殷勤倾盖之间,抒肝沥胆,予亦罄吐生平。嗣高使君属予作《保寿寺碑》,无从稽考颠末。台城当屯兵十余万,军人类搜士君子家藏书,拆毁编缉以裹甲铠。寇退后,闾里无片纸之遗。先生所居东壁楼,牙签万轴,积架盈床,皆从变乱中潜运至杭越而复旋归者。予因留宿旬余,晨夕相与翻阅古典,讲论近今诗文,日睹闻所未有。既而出所著《南沙文集》,向予言曰:“吾集昔刻于金陵,赠之序者不鲜,然皆自为序文而非序吾文,予概不敢载。今藉先生一言,务论定吾文之得失。”予感其言,重以二十年愿见之忱,一旦得快。读全集,因为之循省再四、不胜观止之叹。夫赋难言矣,杨子云称读千赋能为之,大都贵其博也。然使手腕不灵,能不从人间来耶?今诸赋绮丽奥衍,宏中肆外,汉以后所未有也。若乐府,自汉魏以后寝失其初,先生方辑源流,汇书详辨声义,为世指迷,兹所载皆其返始要归,非同拟作家捕形掠影者所为。五言古妙旨新声,络绎来会,知其取精于三谢庾鲍者宏多。歌行佚宕,归于典雅。近体和平,深以恺挚,咸称当家,吾无间然。至其古文,传记序略碑铭诸作,摛词叙事,皆援经据史而秀色天然,豁人心目,与夫党祐守残之伦假貌大家、读之令人气尽者迥不相侔。而论辩之篇,更识见精透,宏议刻深,入古人心髓而为之言,咸非人所经道者。 昔欧阳公读四库书目,叹作之者众而传者寡,兹集其必传也无疑。且凡文章、经济,均属天才,而经济更不可学,而至今览其条议治略规为措注,具康济之才,正堪出以有为。予亦奉裁需次间,于志似不能恝。然先生年方逾强仕,辄淹留丛桂,有终焉之心。其居乡,迹不蹈公庭,穷年闭户著书,高使君为予备言之。方属修《台州府志》、《临海县志》,先生复有国朝诗文汇选之举,其制作殆未有艾也。兹特就予所见者言之,又乌能测其涯涘哉!予因高使君雁荡之约将行矣,爰倚而缀之。 康熙丁未仲秋宛陵年家眷弟施闰章拜题于赤城之古经堂 按,此文录自洪若皋《南沙文集》卷首。同书卷三有《复施愚山书》,题下自注“丁未”。文中尝及该序写作经过:“夙仰高深,瞻星望岳。匪由朝夕,间不自揣。邂逅因缘,得密迩典型者旬余。私心窃喜逾望,乃戒旦荣发之期,冒昧以序言为请。荷先生辍东山两日之屐,不以为不屑为。别后,捧绎再四,词旨真挚,一片奖借曲成,无已之怀,盎然于笔墨之际。似此厚意,没齿难忘。”洪若皋,字叔叙,号虞邻,浙江临海人。清顺治五年(1648)举人,十二年成进士。由户部主事,官至福宁道按察司佥事。清康熙六年(1667)裁缺归,终未再起。洪氏才华横溢,以诗驰名于时,诗中多及时事。著有《南沙文集》八卷,现存清康熙刻本。笔者所见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注: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本,卷首除施闰章之序外,尚有林云铭的序。 载石堂诗稿序 (上缺)墓铭不作可也。溧阳宋其武先生,自内翰出为豫章参藩,年逾五十。余适分守湖西,自谓得相见晚,先生不以弟畜我。既数年,各被裁去,先生竟老死田间。今其子苍舒、淮收辑其遗稿来京师问序,盖距其殁十年矣。吾邑去濑上不数驿,于其讣不及闻,墓草屡宿,不能赍斗酒只鸡哭而拜之,吾自恨缺然,今使附一言简末,亦足舒旧痛于万一,惜吾力之不足为先生张也。 先生莅事平慎,与人无藩篱,为诗、古文无雕饰。自其先太仆公以书名,先生承其家学,下笔有晋人风度。晚年病臂,不复书,间为余作行草大幅,同官周公伯衡见之,惊叹曰:“吾虽与共朝夕,恨未得此。”海内名士愿交者众。而今大司马宋公右之、孝廉既庭与故玺卿辕文、潮州太守尚木诸公皆同姓厚善,里中故相国陈公百史尤同年亲旧,为少贱之交。今读其遗百史及右之诸书,未尝不抚卷哀叹。 先生举前癸未一甲进士第二人,官编修。会甲申国难,陷贼,自投井,为守卒拽出,终不屈。贼去,始间道南归,匿菰芦中。王师既定江南,诏起耆宿,督府马公以闻,洊被征促。是时陈公当国,人皆劝亟出,而先生引疾固辞,诚恳至四三,必不得已,始舟行。半岁抵都下,补旧官,意常不自得,又不能以病免,浮沉久之,故乐就外补。而南昌地控江河之间,到官萧然,以廨舍为林薮,以吏人为海,鸥鸟矣。视事罢则焚香把卷,数与余酒,坐言田园,余赠诗曰:“不觉头俱白,相看说故园。”盖实录也。其乡吴见末,尝与余同舍西曹,最癖诗。先生既归田,谓得遂园居之愿,与见末咏游,而不久辄死。周伯衡自南昌北归,又被荐,以从军死。昨年见末又死,然则旧时同官词学之友,皆零落殆尽矣。于先生斯集,盖不禁流涕云。 康熙己未首春年家眷弟施闰章谨撰于燕山客舍 按,此文录自宋之绳《载石堂诗稿》卷首。宋之绳,字其武,号柴雪,江苏溧阳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后,以荐补侍从,充日讲官,擢中允。顺治十四年(1657),主顺天乡试,有知人之鉴。顺治十八年,出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六年(1667),裁缺致仕,以积劳得疾,抵家三月而卒。为人豪爽而清饬,交游满天下。诗、书、画俱佳,著有《载石堂诗稿》二卷、《载石堂尺牍》一卷、《柴雪年谱》一卷,现有康熙十八年(1679)周肇刻本,笔者所见为《四库未收书辑刊》(注:北京出版社,2000年。)据原刊影印本。 宁国府通判董公墓志铭 君讳养性,字迈公,姓董氏,世为乐陵人。以明经通判宁国。政尚和简,会计、征挽无后期。用举其职,大吏以为贤,摄南陵、太平两县,有惠政,民依为母。去之日,呼号塞路,追送数十里。比抵郡,遂病,辄自知不禄,沐浴坐郡斋以俟。夜过半始瞑,时康熙十一年壬子九月七日也,享年五十有八。尝遇国恩,敕授承德郎。妻张氏,封安人,生四女,无子,郡人多叹息泣下者。 君广颡丰颐,朴诚宽厚。少补诸生,食廪饩,读四子五经诸书,考注疏,辨同异,治公簿外,日手一卷。尝督运抵京师,悉捆载诸书以往。又博访文学士杜名齐、胡泉、陈辅性,延至官舍相问难,编校成册。其耆旧有愿见而不得致者,则往就其家谓沈寿民。能文处士如吴肃公、梅庚,被其折节者甚众。所著《周易四书订疑》,版行于世。它书辑刻未竟,累累满籯箧。君临逝,惟遗稿毋散逸是嘱。以君贵,赠父讳之华如其官。母王氏,生君及文学养中,赠安人。继郭氏,生太学生养直,封安人。君素以孝称,与两弟均衣食,课读如严父师。好周及奖善,恤宗党穷乏如不及。多购书籍,一本藏于家,一别本藏县学舍,俾后进子弟得就取读,其嘉与学者如此。君卒逾月,弟养中自乐陵奔赴,遂以次子拙为后,卜葬于县东南三里之原。养中善举子业,余视学山左,拔冠诸生。今泣请予言,乃叙君为人并系以铭。铭曰: 文且贤,谁其促之,俾不延;温而厚,谁其薄之,靳厥后。其橐为何,遗书孔多。渴贤下士,抱经而哦。其生也,名无赫赫;其卒也,布衣野老,有泪滂沱。呜呼!是宜伐太山之石,以旌万古之宅。 按,此文录自清[乾隆]《乐陵县志》卷八《艺文志下·碑铭》,该志现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嘉庆]《宁国府志》卷四《职官表·职官下》载:通判,“康熙六年,董养性,号迈庵,山东乐陵人。政尚简易,在任著有《四书易经订疑》行世。十一年,常君恩。”可见董养性于康熙六年(1667)至十一年在宁国府任通判。 游青原山记 游之日以霁,人以暇,不暇且雨则废游。余游青原,不期而勇,遇雨而不废。由泰和返舟至永和,闻舟人言,此去青原五里。时雨甚,命辍棹往。不移时,前峰数十,作翡翠色,云覆其半,皎若绮觳,水滹滹出。山下微闻磬声,至则净居寺,相传七祖卓锡地。登塔四望,众山如环,扃钥甚固。塔之侧龛,笑峰禅师骨,其陈迹,则颜鲁公大书“祖关”二字,黄山谷石刻诗。其游览,则五笑、凝翠二亭。凝翠倚寺左,面东崖,副宪赵君韫退新之自为记。群山皆土,崖石独礧砢壁立。泉数百道飞阮怀,坐久不能去,因相固笑曰:“向苦雨甚。然非雨。飞泉之胜,其能至此极乎!”寺外荒祠别馆数十间,问之,皆先儒讲堂也。盖自王文成官吉州,数过青原讲学,邹东廓诸公翕然景从。吉州九邑各有馆,缙绅百余人,又总萃于一堂。岁会以春秋,留三日,从游者甚众,至假榻满僧舍,弦诵洋洋振林谷,而西江之学名天下。今三十年来,讲堂茂草,微寺僧则人迹既绝,其不为鹿场虎穴者几稀。呜呼!吾道之视释氏何如哉!抑世上无作之者,将有待而后兴与!作青原山记。壬寅……三月望后一日。 按,此文见清[康熙]《青原志略》卷六《游记》。时施闰章任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施念孙《愚山先生年谱》卷二载:“康熙元年壬寅三月望后一日,游青原山,有记。又游春浮园,有记。”《游春浮园偶记》见《施愚山文集》卷十四,云:“壬寅春,行部至泰和,连雨浃旬。一日亭午方霁,遂至园所。”[康熙]《青原志略》现存清康熙八年(1669)刊本,首都图书馆有藏。 与茅于纯 宛溪握别,居诸屡易,怀想音徽,不获一睹,紫芝徒廑采葛。今从金台肩毂之际,得接道宇,促膝浮白,寔为快心。但良夜迢迢,钟漏初起,便尔分袂,岂非恨事。拙言二章,聊见其意,录呈大噱。 按,此札录自陈枚辑、陈德裕增辑《凭山阁增辑留青新集》卷十三“尺牍琼华”。该书共三十卷,现存康熙刻本,藏山东图书馆。茅于纯即茅熙,《留青新集》卷十三有署名为“茅熙于纯”《与林西仲》书札一通,可知茅熙字于纯。《施愚山诗集》卷五十有《漫题茅于纯册》,云:“乌程堪作醉乡侯,底事长安汗漫游?归去拥书高枕得,花溪旧有白华楼。”“客游终胜宦游闲,别后重开冰雪颜。留得文章嗣家学,好传姓字满人间。”据此,茅熙似为浙江乌程人,然检[乾隆]《乌程县志》、[光绪]《乌程县志》、[同治]《湖州府志》诸志,均未见其小传,其生平事迹俟考。 青原山寺依韵(四首之三、四) 最爱东崖峭,虚亭压水开。潭心阴古树,石面老青苔。泉响钟声乱,林昏龙气来。登临意无限,目断更徘徊。 槛接层峰峻,台回细路斜。石林封旧雪,岩窦散阴霞。清影时看竹,疏香不辨花。过桥三笑处,暝色噪归鸦。 按,此二诗录自[康熙]《青原志略》卷十。原处共有四首,之一、之二已见《施愚山诗集》卷二十六,题为《青原山寺》。 再同诸君青原即事十绝(十首之二、三、五、九) 癸卯腊八日,予自吉州将返临阳。李太守若始、张别驾振九出饯于青原,以予修葺五贤讲堂,置圣域祖□二坊,请观厥成也。是日,李、张二君为主人,同集者永平高钦思、丹阳孙景疏、麻城王大周、南昌萧虞赓、歙县程士哲、宁都罗饭牛,与予共九人。辰发巳至,风日和朗,登寺后峰巅至望江亭旧址,周览肆眺,目极兴移。予方郁寒疾戒酒,是日得汗,体为之轻。所至辄成口号,对客书之,得十绝句。小饮凝翠亭梅花树下,月出鸟归,宾僚甫散。青原凡三游,老杜所谓斯游最也,附记之。 五笑亭前片石孤,松根激濑泻明珠。钓台深入寒云窟,曾许闲人把钓无? 隔日螺山兴未穷,望江亭上御天风。坐呼狮象供驱策,一点螺浮夸指掌中。二日登螺山谒文丞相祠 橘柚婆娑双树林,枝头磊落碎悬金。可怜无尽潺潺水,洗出幽人一片心。 颜黄墨迹已千载,药地高吟又一时。见说浮云浑不住,忆君攀断岭头枝。 按,此四首录自[康熙]《青原志略》卷十,原诗共有七绝十首,之一、之四、之六、之七、之八、之十已见《施愚山诗集》卷四十七,题为《腊月八日同诸君青原即事七绝句》,然实录六首,而且无诗前自序。还值得一提的是,《青原志略》本的第六首诗后有一自注:“先是药地师在此,顷又它适。”药地,即明末著名遗民方以智也。 寄题漱堂是于庐陵新筑 陶令多幽兴,开轩面翠屏。竹阴交药室,泉响傍云亭。衣许闲云湿,山添旧日青。枕流吾夙好,中夜梦泠泠。 归云阁 峁轩闻喷雪,山阁受归云。来去知何意,阴晴自作群。水光帘际暗,峰影塔边分。谁是无心客,悠悠独为□。 按,以上二诗录自[康熙]《青原志略》卷十。前者亦见[乾隆]《庐陵县志》卷三十八《艺文志二》。于庐陵即于藻,[民国]《吉安县志》卷三一《职官志》:“于藻,字慧男,顺天大兴贡士。康熙元年知庐陵县,才识通敏,爱民造士,修废坠,除宿弊。……留意文章,政事能勤而不畏其难。……所兴举悉为百世之利。自顺治以来,庐陵治绩,藻为最云。”庐陵即吉安县别称,为吉安府治所在地。《施愚山诗集》卷三十有《于慧男明府自庐陵迁贰淮郡》、卷三十六有《诸公集青原山于庐陵送酒》、卷三十七有《于庐陵慧男致酒资药物》。 分宜夜泊 横江石斗乱流通,夕照渔舟冉冉红。渡口婆娑看不尽,寒江深寺绿阴中。 按,此诗辑自[同治]《分宜县志》卷九《艺文·文徵·诗》,该志凡十卷,首一卷,现有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原处共有诗3首,《过桑枣铺》、《自分宜至安福道中》已见《施愚山诗集》卷七、卷二十七。 梅关道中二首 万峰回合碧城围,峰伴烟岚生客衣。关路直随秦戍出,江天遥望楚云飞。孤亭背岭迟来雁,古寺含风涌翠微。却忆汉家通使日,山花如锦陆郎归。 石林飞磴郁十盘,直上青霄立马看。古木数𦺵苍霭合,春山一路白云寒。居人每叹长安远,过客时歌蜀道难。临发邮亭回首望,故乡从此隔烟峦。 按,此诗辑自[乾隆]《南雄府志》卷十八《艺文上》。该志凡十九卷,梁弘勋修,胡定纂,现存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 东莱试士喜雨二首 满目明珠绛帐开,久晴一日走风雷。敢言化雨随车至,应是蛟龙出海来。 咫尺蓬莱山可移,雨师风伯飏灵旗。从教沧海添春浪,会取珊瑚百尺枝。 按,此诗辑自[乾隆]《莱州府志》卷十五《艺文》。该志凡十六卷,首一卷,严有禧纂修,现有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慧力寺同伯调、阮怀、耦长作 高人忆名山,良友喜初至。首夏宜薄游,言憩城南寺。入门蔽晴曦,苍寒变天地。阴崖多古屋,叠 悬孤亭。亭空面江汜,江涨云冥冥。飞帆过虚白,秀干攒高青。仰攀松上萝,俯想松下苓。骋兴发清歌,怀古追往迹。坐有匡庐僧,同游谈夙昔。瀑泉忽洗耳,五老若咫尺。草堂志不就,屈曲当何益。日暮棹舟归,还念山中客。 按,此诗辑自[道光]《清江县志》卷二十七《艺文》。该志凡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张湄修,杨学光、黄郁章纂,现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同书同卷有高咏《施少参招同伯调耦长过慧力寺》云:“湖西城南端,缅邈多连林。夏首天宇和,绿畴布繁阴。”所述时令相同,当为同时作。伯调即徐缄。缄字伯调,浙江绍兴人,明诸生,入清后不仕。缄初擅制举义,为云门五子之一。后又以诗古文争长海内。祁彪佳爱其才,使二子从之游,并移徐缄家于绍兴梅市。[乾隆]《绍兴县志》卷五十四《文苑》云施闰章“尤心折于缄,自为郎官,历监司,所至必迎缄,缄亦必往。两人交相得,虽忌者百方间之,终无益也。”阮怀即高咏。咏字阮怀,一字遗山,安徽宣城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未几祈假,归而卒。工诗书画,世称三绝,有《遗山堂集》传世。耦长即梅庚。庚字耦长,号雪坪,安徽宣城人。梅鼎祚之孙,梅朗中之子。康熙二十年举江南乡试,官浙江泰顺知县,以经术佐吏治,有循良声。未几,以老病乞归。梅庚承其家传,诗画兼工,著有《天逸阁集》、《玉笥游草》、《吴市吟》等。 峡山寺 曲径疏林竹万竿,空山秋气白云寒。残僧犹说唐朝事,日暮徘徊倚杖看。 石门 骆驼峰后近仙源,破剑犹传有石门。多少游人留姓字,只今惟有绿苔存。 按,以上二诗亦辑自[道光]《清江县志》卷二十七《艺文》。 状元洲 鹧鸪城下水东流,草色青青过白鸥。漫把浮云看富贵,至今犹说状元洲。 按,此诗辑自[康熙]《西江志》卷一百四十《艺文》。该志凡二百零六卷,图一卷,白潢修,查慎行等纂,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刊本。 过洞庭湖 春半洞庭涨,风驱万橹开。蛟龙横楚粤,岛树割蓬莱。轩帝乘风去,湘妃鼓瑟回。白苹鸥浩荡,芳杜水潆洄。蜃市朝曦暗,珠帆夜月来。气运南岳雾,涛骇北溟雷。天地沧洲尽,江湖画角哀。中宵叫屈宋,千古一徘徊。 按,此诗辑自[光绪]《巴陵县志》卷六十四《艺文·洞庭集上编》。该志凡六十三卷,首一卷,附洞庭、君山、岳阳楼诗文集十八卷,姚诗德、郑桂星修,杜贵墀等纂,现存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香山寺用李空同韵 灵山不在住,一遇豁怀抱。石栈缅杳冥,宫观切苍昊。孤岫集众妍,人事殚天巧。鸾鹤既云际,蟾蜍复林杪。要眇栖隐沦,睖噌限幽讨。仰首攀香炉,流目睇渊岛。杏园蔼已绿,落英纷可扫。万象春濛濛,疏烟晴浩浩。东轩想翠华,隔代存芳草。宸翰书来青,龙蛇何夭袅。 按,此诗辑自魏裔介《溯洄集》卷一。魏裔介,字贞白,一字昆林,号石生,又号贞庵。直隶柏乡(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著有《兼济堂集》八卷。《溯洄集》凡十卷、诗论一卷、诗话一卷,现存康熙元年(1662)刻本。笔者所见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注: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赠杨犹龙太史二章 岩岩石门山,洋洋广阿泽。令德扬芳徽,匠心多创获。抗手驭蛟螭,开口吐霹雳。清辉发怀袖,虚白生四壁。俯视何阗阗,车骑横九陌。黄埃夹毂飞,荏苒销金石。谁知阊阖迥,中有草玄客。 虎啸生冽风,百兽骇且避。丹凤鸣雍雍,羽族皆敛喙。四海一浮云,夫子炯高义。黼黻耀文章,衣裳怀薜荔。南风病不竞,北音苦蹈厉。独为弦歌曲,清商激繁吹。一弹白雪飞,再弹玄鹤至。 按,此二诗亦辑自魏裔介《溯洄集》卷一。《施愚山诗集》卷五有《赠杨犹龙侍读》,亦为五古,但只有一首,且语句全不同。杨犹龙即杨思圣。思圣字犹龙,号雪樵,河北巨鹿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历官河南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著有《且亭诗集》、《杨犹龙诗》等。《清史列传》卷七十有传。 送徐伯调 徐子拂衣长啸归,山阴吾侪何事泪沾襟?君不见,伯牙子期重知音,知心不易知心深。徐子磊砢邺下才,挥杯授简临高台。众人欲杀时不免,狂歌激楚悲风来。眼前若个簪缨客,徐子掉头眼欲白。声名不少老布衣,徐子健笔天下稀。所愧故人官局促,纵解绨袍无厚禄。褰裳直至穆陵关,杖策空寻岱宗麓。我欲发云亭之秘为君装,挹东海之波为君粮。珊瑚作车云为马,送君纵辔过钱塘。江海茫茫奈若何,人生聚散何其多! 按,此诗录自席居中编《昭代诗存》卷四。席居中,字允叔,本籍辽宁锦县,后迁居江南。“平生知交,如纪映钟、金俊明、张元拱、孙枝蔚、孙默、顾有孝、黄云等,皆清初诗坛作手。允叔于诗,当亦不能无所得。”(注:谢正光、余汝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然诗集未见传本。《昭代诗存》共十卷,现存康熙十八年(1670)帆影楼刻本。 香山来青轩题壁 孤台临众壑,万岫入双扉。独鸟烟中坐,寒泉树杪飞。岩阴春雪在,风定午钟微。坐爱凭栏处,山僧采药归。 按,此诗录自《昭代诗存》卷四。 西湖竹枝词八首(之二、之三) 女儿二八妒花枝,柳作腰肢月作眉。蚕眠桑老不成茧,满腹含丝却待谁。 越纻吴罗巧称身,当垆窈窕艳青春。囊中纵使金钱尽,那不衔杯愁煞人。 按,此二诗录自魏宪编《百名家诗选》“施闰章”卷,原处共有8首,其他6首已见《施愚山诗集》卷四十七,题为《西湖竹枝词》。魏宪,字惟度,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明诸生,入清后不仕。其祖父魏文焲,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著有《石室秘钞》。魏宪承其家学,亦能诗,著有《枕江堂诗》十卷。《百名家诗选》共八十九卷,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圣益斋刻本,原为郑振铎先生所藏,现归国家图书馆。 原载:《文献》2005/03 (责任编辑:admin) |